虹影生平(虹影夜谭宋慈传)(1)

宋慈,字惠父,福建建阳童游人(今属福建南平),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是唐朝著名宰相宋璟的后代。宋璟的四世孙从邢台(今河北邢台县西南)迁至睦州(今浙江建德县)。又经历三代,宋璟的七世孙宋世卿担任建阳县长(县丞),死于任上,于是他的后代定居在此。他的曾祖叫宋安,祖父叫宋华。

宋慈的父亲宋巩公元1147年出生,字宜卿,生性聪慧,读书的时候不拘泥于字句的解释,公元1214年,宋巩通过特设考试(特科)考试(按万历《建阳县志》第五卷《选举志·甲科》),与参加同场考试的年轻人相比,他的文采更为优秀,因此成为进士,被授予候补官员(承事郎)。稍后,担任广州副州长(通判)或者广州军政长官(节度使)清廉干练受到民众称赞。后来辞职,闲游山林,公元1219年病逝,享年73岁。

宋慈出生于公元1186年,那一年他的父亲宋巩已经39岁,属于晚年得子。宋慈年轻的时候便出类拔萃,耸秀轩豁,曾拜朱熹的弟子吴雉为师,并且参考朱熹其他弟子诸如杨方、黄干、李方子以及蔡渊、蔡沉的学说,学习孜孜不倦,能将各家学说融会贯通起来。进入皇家学院(太学)之后,真德秀观看了他的文章,评价他的文章说儒学已经成为他的血脉,于是收他为弟子。1217年的科考中,宋慈在南宫考试的赋科考了第三名,并中了当年的进士第二等(乙科)。公元1219年,被任命为鄞县副县长(县尉) ,还没来得及上任,父亲去世,宋慈只好回家守丧。公元1226年,宋慈出任江西信丰县办事员(主薄)。1224年,赣州州长(知州)郑性之将他招为幕僚,对他多为帮助。

任期结束以后,南安军中发生三峒叛乱,摧毁了两县和两寨(两县具体不知何指,两寨当为石门寨和高平寨),以南雄、赣州、南安三郡为中心的数百里的地区都被叛军攻占。江西司法官(提刑)叶宰认为之前招安决定是严重失误,决定彻底消灭叛军,于是创建节制司,任命宋慈为机要秘书(准遣)。在宋慈前往南安之前,他的好友诗人刘克庄为他写下《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劝他不要多加杀戮:“满腹诗书,余事到、穰苴兵法。新受了、乌公书币,著鞭垂发。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青草空巢穴。向幼安、宣子顶头行,方奇特。 溪峒事,听侬说。龚遂外,无长策。便献俘非勇,纳降非怯。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到崆峒、快寄凯歌来,宽离别。”幼安是辛弃疾的字,宣子是王佐的字,这两位都是文人从军的典型,刘克庄以此鼓励他建功立业。

当时副总指挥(都统)陈世雄手握大军却不进兵,宋慈立即奔赴山前,先赈济六堡的饥民,让他们不参与三峒叛乱。继而率兵三百,并向部队总长(隅总)提议攻占石门寨,俘虏敌方首脑。陈世雄以此为耻,逼迫部下冒进,敌人设下陷阱诱惑陈世雄,士兵和军官死亡的有十分之二。陈世雄逃往赣州,敌人更加猖獗,三个军区(路)大为震惊。宋慈向叶宰报告,想继续使用之前赈济六堡的方法,最后意见转达至后勤部(文仓司,又名提举常平司)长官魏大有手中,魏大有将报告放置一旁,听说宋慈是提议人,对此深为痛恨。宋慈率领义务士兵(义兵)拼命战斗,最终攻陷高平寨,捉到谢宝崇以及大胜峒的曾志等人,都是叛军的重要领袖。三峒之乱评定后,幕府向上请功,将宋慈特别奖擢升为官员(改合入官,宋慈的原来身份为吏员,即官僚协助官,按照宋朝的制度,不能担任正式官员,改合入官之后,宋慈便有了成为官员的机会)。叶宰离职后,魏大有曾当庭羞辱宋慈,宋慈没有屈服,拂衣而去,对别人说:“这个人狠心又固执,一定会有灾难降临他身上。”魏大有大怒,多次弹劾宋慈,宋慈因此罢官归家。不久,魏大有为士兵朱先所杀。

福建地区汀州(今福建省龙岩市及三明市的部分地带)、剑州(今福建南平)、邵武军(治所在今福建邵武)出现叛军,皇帝下令升任陈韡为招捕使,真德秀给陈韡写了一封信,说宋慈可以重用,于是,陈韡上奏洗刷了宋慈以前的冤枉,恢复了原来的品秩,传命宋慈与李华一同商议军事。主将王祖忠率领淮西军抵达福建,认为宋慈不过是个书生,假意和宋慈约定分兵前进,约定日期在老虎寨会师。

王祖忠和李华全从别从明溪(今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柳杨(今属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出兵,宋慈率领一支孤军从竹洲(今属福建省南平市)出兵(从地图上看,明溪和柳杨都今在福建省西部,且相互毗邻,方便接应,而宋慈所处竹洲则在今福建省北部,与二人所处地域较远,不方便接应,故称为“孤军”),边打边走行进了三百多里,最终如期在老虎寨会师,王祖忠惊叹道:“您的智慧与勇敢超越了武将。”从此有关军事方面的事多向宋慈征询意见。当时敌方首领成犄角之势相互救援,而宋军主将却不和睦。宋慈对外抵抗强敌,对内调和鼎鼐,先统一计策,然后作战,每战都能获胜。他率军直取招贤、招德等地,擒获王朝茂,收服邵武军。杀掉严潮,降服王从甫,与李华一同进驻潭州飞漈,敌人盘踞数百年的巢穴为之一空。只有敌方首领邱文通和他的重要幕僚吴叔夏、刘谦子逃往石城的平固,宋慈和偏将李大声迅速奔驰,救援平固,抓住三人返回招德。敌方首领徐友文打算在途中解救三人,宋慈将徐友文擒获后一并献上,重要的叛军首领没有一人漏网。

汀州士兵囚禁州长(知州)陈孝严,据城抵抗。陈韡传令让宋慈和李华共同处理。宋慈、李华赶到汀州,先进行防守,暗中写下招安文书(旗榜)。宋慈与李华一同坐在堂下,命令州中的士兵来支取赏赐,士兵们都带着兵器前来。李华变了脸色,宋慈面色如常,下命杀了七个参与叛乱的主犯,同时出示招安文书,宽恕了从犯,众人都不敢对此表达不满。陈韡认为宋慈有奇才,便推荐他作长汀县长。

过去运送福建地区的盐过了一年才能到,办事人员减少盐的重量,民众也为这种多出的收取感到负担。宋慈请求改在潮州运输,往返只需要三月。又将盐减价出售,官民都觉得方便。公元1235年,朝廷派出两员重臣巡视军队,曾从龙视察江淮地区,魏了翁视察荆襄地区。曾从龙将宋慈征召为自己的幕僚,但宋慈还没有入职曾从龙便去世了。朝廷下命,命魏了翁兼任该职,魏了翁送信和钱物给宋慈,双方都很高兴。魏了翁常说:“全赖有这个幕僚”,最后向魏了翁请辞回家,魏了翁为他发放路费计黄金五十星(按:按照字义,“星”应该为钱的量词,有分、厘、毫、星、忽,星为千分之一分,五十星只是二百分之一分的黄金,不知何以如此之少?但古人时常以此数形容钱多,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生曰:‘有白金五十星,聊充讲下二茶之费”又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三回:“盒内封着五封分资:周守备、荆都监、张团练、刘薛二内相,每人五十星,组帕二方”,似不应为一小数,完全不懂,求教方家)。不久改任邵武军监察官(通判),治理郡县在多年之后还被民众想念,随后又改任南辕剑州监察官(通判)。

李宗勉升任主管粮食部门的首长(天府),掌管各地粮食局(料院)。浙西闹了饥荒,一斗米卖到一万钱,毗陵地区长官(太守)改任,李宗勉提名宋慈担任毗陵长官。宋慈抵达毗陵后询问当地情况,感叹道:“郡官是当不得的,我现在知道的太晚了!豪门大族在灾难来临之际离开原籍逃避贼寇,到最后又不卖粮食以哄抬粮价、牟取暴利,我应该替百姓好好谋划此事。”命令使者按照《诉旱状》,核实各大户应该缴纳的粮食情况,对这些大户待之以礼,号召他们拿出米来赈灾。并 将这些民众分为五等,第一等的大户粮食捐献一半,另一半卖出;第二等只卖粮食,不必捐献;第三等既不捐献也不出卖,第四等自己买一半由政府救济一半,第五等完全由政府救济。米由政府承担,民众都遵从命令。又几次请求朝廷蠲免税收、开仓赈灾,朝廷下令将租税降低一半。第二年大旱,经过祈祷而下雨。等到宋慈离开毗陵的时候,毗陵有余粮三十多斛,钱二十万串,纸币四十万。

升任农业部部长(司农丞),赣州州长(知州)。当地让一位高官将宋慈收为同党,宋慈没有接受,被弹劾免职,后来该高官果然以依附之罪被贬谪。后来被起用蕲州长官,担任广东司法官(广东提刑)一职。名义上统帅摧锋军,实际上摧锋军根本不听他的指挥。宋慈请求在危急时刻调遣摧锋军,得到了摧锋军长官的允许。南方办事员多行不法之事,有的案子拖了几年都没能结案。宋慈定下规章,限期审阅,八个月的时间里处决了二百多桩死刑案件,并在部内按时限进行工作。他洗刷冤案,禁止暴力。

公元1244年,移任江西司法官,赣州农民在农闲时就携带兵器,在福建广东一带贩盐,号称“盐子”,所到之处,一路劫掠,沿途州县兵力薄弱,所以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宋慈让百姓住在一起相互作保,控制他们的出入,使奸徒无处容身。最初执行的时候,民众还有持不同意见的,等到盐子被荡平,大家才开始对宋慈心服。监察官员(台谏官)上奏把宋慈的办法下发给浙南各行政区,成为定法。

兼任赣州州长(知州),旴河地区发生盗贼叛乱,监察官员将此归咎于宋慈的相互作保之法,朝廷有为宋慈辩护的,双方争执不下。公元1246年,游似被授为丞相,任命宋慈为广西司法官,宋慈在部内巡视,所到之处平反冤案禁止暴行,即使是环境恶劣贫瘠的地方,宋慈也必然亲自走一走。又升任直秘阁,担任湖南司法官,上书陈述有关大理各少数民族的事情。皇帝任命陈韡为湖南军事长官(安抚大使)并处置广西事物。陈韡征召宋慈作为幕僚,事无大小都和他商量,然后再施行。并将宋慈手写的有关岭外事务的奏章上报给皇帝,皇帝赵昀批复:“宋某所上奏的意见,确实可用。如果他能全心全意辅佐你,保护治理南部疆域,那时再奖励、擢升他也不晚。”

鬼国和南丹州争夺金矿,南丹州称蒙古军队逼近边境,希望朝廷出兵。宋慈对陈韡说:“蒙古军队不可能直接越过大理、特摩两国,直捣南丹”,不久证明宋慈的猜测是正确的。朝廷加封他宝谟阁高级学问官(直学士),出使四路,都是司法有关的职务。他处理案件公正果断,对待善良之人好为安抚,对待作恶的权贵十分威严,从他的附属官吏以至偏僻陋巷、深山之中的百姓,都觉得宋慈就在自己面前一样。

公元1249年,宋慈升任焕章阁高级学问官(直学士)、广州州长兼任广东军事长官(经略安抚使)。执政期间只顾大局,而宽恕末节,恩威并用。开设办公处两个月后,忽然感到四肢不协,但仍然亲自处理政务。州立学校举行祭祀孔丘的礼仪(释菜),属下请求宋慈让其他官员代为行礼,宋慈却毅然前往。从此之后身体愈发不适,公元1249年4月21日(三月七日)在任内去世,享年64岁,被朝廷追封为高级政务官(朝议大夫),皇帝赵昀在宋慈的墓门上亲自题字以旌表他的功绩。

公元1250年8月14日(七月十五日)宋慈被葬于崇乐里的张墓窠。先后娶过两位正房太太,头一位姓余,第二位姓连。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宋国宝、宋国子、宋秉孙。宋国宝和宋国子都是州县高级知识分子(乡贡进士)。宋秉孙,字彝父,博学多闻。公元1244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建宁县长,当时县内歉收,宋秉孙尽力赈灾。县城破败,宋秉孙选地重建,后来担任本郡的副郡长(通判),又拨多出的盐钱买田为修缮费。最后官至高级政务官(朝奉大夫),国家档案馆馆长(尚书省主管架阁文字)。元朝建立后不再当官,以吟咏自娱,最后在加重趋势。

宋慈还有两个女儿名叫宋学美和宋济美,大女儿嫁给候补官员(将仕郎)梁新德,小女儿嫁给候补官员吴子勤。宋慈的三个孙子:宋宪、宋焘、宋湘,都是候补官员。

宋慈博览群书,擅长辞令,写作时能洋洋数千言,文采卓绝酣畅淋漓。为人廉洁有威信,但并不恃才傲物。哪怕看到晚辈们有一点长处,他就立刻提出表扬或对该人提拔。经常诵读诸葛亮的话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他的志趣就像这样。宋慈生性没有其他嗜好,只喜欢收藏孤本书籍和名人书法,不喜欢在饮食上和穿着上多费钱财,晚年尤其谦逊,自谦他的屋子为“自牧”。

宋慈,从师于朱熹的高足吴稚,也受教于黄干、杨方、蔡渊、蔡沉、李方子等人。开禧元年(1205年),宋慈入太学学习,师从真德秀;嘉定十年(1217年),宋慈登第,后因父病待阙,又因父丧丁忧,一直未任官。宝庆三年(1227年),宋慈赴赣州的信丰任主簿,刘克庄送别。淳祐二年(1242年)到淳祐九年(1249年)的七年时间,宋慈四任提刑官,辗转广东、江西、广西、湖南,积累了丰富的检验和断案的经验,在此期间,宋慈撰成《洗冤集录》一书。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在成书两百年后陆续传到朝鲜、日本,至近代传入荷、法、德、英、俄等国,他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该书成为世界法医学发展的一块基石,奠定了宋慈在世界法医学史上的鼻祖地位。

虹影生平(虹影夜谭宋慈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