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战国策系列讲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策系列讲解(解读战国策系列)

战国策系列讲解

【原文】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译文】东周与西周开战,韩国打算出兵救助西周。有人替东周谋划,可以派出使者对韩襄王说:“过去,西周一直是周天子的国土,因此,它拥有许多天下闻名的器具和宝物。如果贵国按兵不动,就会有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这是施恩给东周,东周一定会感激贵国的恩德;第二,西周急于脱困,一定会尽快把宝物进献贵国,那么西周的宝物都尽归您所有了。”

【解析】

一、决定权问题

虽然有人(其人不明)为东周设计了这一策论,但是,这一策论只具有影响的效力,最终的决定权并不在东周,也不在西周,而在于韩襄王。

二、心态问题

这篇策文里表现出来的心态就是《菜根谭》里面所说的:忌刻之心,亲戚尤狠于外人。越是亲近的人对于恨的表达越充分。东周与西周都是姬姓兄弟之国,但是互坑、互掐起来,绝不留情。

三、局内与局外问题

任何争端,会不会出现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呢?几乎不可能。因为任何争端都是一种机会,一个抓手;都是外部力量干涉的最好时机,最好的用力点。

所以,一定会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况。这个时候,既要看到斗争局势本身,也要看到斗争局势之外的变数、可能性。

在斗争局势之外,一定有一个甚至几个渔翁在观局。他们随时可能干的事情就是隔岸观火、火上浇油、浑水摸鱼、顺手牵羊、黄雀在后。

这种局势下,一定要小心,局内有的时候会引入力量来平衡局外力量,但是究竟如何,变数都非常大。如果是引狼入室,那是最坏的情况。因为狼进来了,局势根本不可控。

任何局势,不可控的因素越多、越大,斗争周期越长,越容易出各种问题,发生各种意外,局势突然崩盘的可能性也最大。

《鬼谷子》:事贵制人,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四、韩国的策略

韩国想要介入战国七雄的争斗,实力不济。因为它相对较弱。但是,以它的实力在介入东周与西周的争斗,还是绰绰有余的,是个强国。

在这一策中,策论的目的是为东周,但是,从韩国的角度来考虑,它使用的最好策略是平衡。就是吃不掉东周与西周,就让它们互相争斗,这样它们必须依靠韩国来从中调解。韩国将会保持“仲裁人”的角色,从而两边通吃。

五、局限性

这一策是有局限的。因为这一策只限定了局势内三方的力量:东周、西周和韩国,没有考虑到可能的局外参与者。

难道西周就只能够坐以待毙、等待韩国救援吗?肯定不会。既然西周有这么多名器重宝,它既可以给韩国,也可以给其他的国家。比如:楚国、秦国等等。这些局外力量都可以被拉入到局势之内来解决问题。

所以,这一策表面上是可行的,但依然有漏洞。

因此,在韩国决策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更多的因素,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名器重宝。如果仅仅限定在物质上,这种思维能力就属于较低级的。必须能看到全局。

再者,韩国为什么非要给东周施恩呢?就因为东周为韩国出谋划策,就可以空口说白话,不付出任何代价只捞好处吗?肯定不能,必须要有对价,东周必须献上真金白银。

六、争端的规模问题

在这一局势中,这一策略考虑的面相对较小。如果说东周与西周开战的事情很小,是没有疑问的。开战的事情小,持续的周期短,那么,用这一策解决是可以的。反之,如果争端相对较大,参与的力量或者参与方增多的话,那么,局势会更加复杂,这一策的局限性立刻就会显现出来,不足以解决问题。

七、总结

在分析任何一策的时候,既要从事件本身来分析,也要从事件之外来分析。这正如古人所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