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问题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中国之大,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方言俗语不知道有多少种,虽然汉语方言非常的复杂,但中文的文字是统一的,这就要归功于秦始皇的“书同文”,不像阿三印度,每一个邦都有自己的文字,到现在还得用英语为官方语言,作为中国人,说话已经不成问题,“学文化”就是从识字开始的,生活中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就成为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提高文化底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文化底蕴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问题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中国之大,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方言俗语不知道有多少种,虽然汉语方言非常的复杂,但中文的文字是统一的,这就要归功于秦始皇的“书同文”,不像阿三印度,每一个邦都有自己的文字,到现在还得用英语为官方语言,作为中国人,说话已经不成问题,“学文化”就是从识字开始的,生活中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就成为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汉语的另一特点是成语、典故特别丰富,并已融入日常话语中,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是汉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运用也成为写文章的一大艺术,小学毕业生应该能写通顺的白话文而极少错别字,初中毕业则应掌握常用的成语、典故而不出错,能流畅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有进一步提高的自学能力,这就算有了文化基础,以后无论学什么专业,那是个人的选择了。
一般国人的中文熏陶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自己课外阅读、乱看书,想起来自己的国学底子,其家庭熏陶是在带有晋中乡土的老私塾土坯房里生根的,记得大约五岁上学前的时候,我就随大人念《论语》,只是挑一点,不是念很多,根本不懂,也没人逼我,只是觉得会念就比别的小朋友强,冷不丁的背诵几句,有点虚荣,大人就一阵儿的夸奖,就更增添了信心,主动地去问、去背,不知不觉中就能背诵很多,虽然比较短,也不懂其意,但对我影响却很大,在我初中读“郭子仪单骑退回纥”,于是对《资治通鉴》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碰巧我父亲有一位朋友家里头藏了很多线装古书,他对我非常嘉许,居然就送了我一本部分手抄的《资治通鉴》,其实也不见得都懂,挑着看,记得书里每隔几段,就有“臣光曰”,也就是司马光的评语,表达他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史学的积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史学经典是中文的底子,一个人底子打不好,这个人的思想也就不会深刻。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学习是从背诵批林批孔的政治语录开始的,那时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几乎过目不忘,课本白话文加一点文言文选读,语文老师的观点是“文言文做好了,不怕白话文学不好”,以后有的是机会写白话文,对文言文的背诵尤其要求,那些老师我想起来每一个都可以成为典范,他们都是全心全意的,教什么他自己非常投入,特别欣赏,给讲一首诗的时候,自己就先摇头摆尾欣赏得不得了,甚至于自己就感动得都要落泪的地步,你就跟着他一块欣赏,一块儿感动,长大后觉得,文言文积累的底子无形中对文风通顺、简练、遣词造句的推敲大有裨益,一篇文章中偶尔有几句文言文则大大提升了整篇文章的档次,小学阶段从《论语》、《孟子》、《大学》、《礼记》、《诗经》、《说文解字》等,说起来洋洋大观,读了一大堆古文,虽然不可能像前人那样从头到尾每一本都念,但就是这样浅尝辄止跟没有接触过是非常不一样的,选读的多是比较精彩、有用的,对成语、典故的出处了解许多,而且对于汉文的美有了鉴赏力,对于过去的那些人和事觉得特别好玩,古代读书人的这种境界、他们的幽默感、他们的表达方式,都使我对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非常深的感情。
再说课外,我中学时代自己读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远远超过课堂教的,《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等,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小人书,更是我最早的课外读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其中有讲成语、谚语故事的,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等到高中阶段可以到图书馆借书,我没事就钻进去弄得灰头土脸,着实狼吞虎咽饥不择食的看了不少书,从武侠、神怪到聊斋志异,冰心的《寄小读者》,还有翻译小说:福尔摩斯、大仲马、莫泊桑,等等,真正的“乱”翻书,完全自由放任,生吞活剥,没人管,也没人指导,不过每遇有趣的东西、或有心得,就与年龄相仿的同好交流、传阅,乐趣盎然,有时候老师都怕影响学业,毕竟那是一个高考独木桥的年月,学习考试是第一位的,尽管克制自己,但这些课外的阅读起到了文化熏陶的作用,形成一种审美趣味,这种熏陶形成的底色是很难改变的,过去是不自觉的,到了不惑之年,才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什么叫“文化底蕴”。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读文章、诗词,不是读字典,必然包含着思想、情怀,或者至少表达某种意境吧?这么多年钟情国学,我从这些古文中受到相当的感染和影响,我觉得我读古文得到的感染不仅仅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那些糟粕的东西,有一些传统道德是自然而然贯穿在家教中,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什么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等等,这不是从书本里头学来的。今天回头来看,读的那些书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士大夫的忧患意识,中国历史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内忧、外患,以文天祥、岳飞、辛弃疾、陆游等的作品必然特别往心里去,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总之是痛感国土沦丧,总是想着要恢复国土是吧?这些儒家思想熏陶的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总是让人嘘唏不已。
其二是历代战乱的家国苦难,中国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从来战乱不断。所以文学作品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而且很动人,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就有一种感动,还有像“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还有两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最使人动心的,是对战争的残酷表述得最深刻,反战最彻底的《吊古战场文》,一开头就气势非凡:“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喟然感叹“伤心哉”!
其三是民间疾苦,疾苦其实和战乱分不开,老百姓除了赋税之外,还有一项沉重负担是服徭役,就是征兵,或者劳役,杜甫的“三吏”、“三别”是教科书经常选的,白居易的“新乐府”和“秦中吟”,有好几十首,每一首诗都是讲世人的疾苦,主要是手工艺者或者农民,写社会的各个方面,覆盖面极广,而且都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和宫廷、权贵的那些穷奢极侈享受作对比,作为诗、文章非常美,在形容各种美丽的东西的时候,既写实又浪漫,想象力十分丰富,然后最后总有点睛之笔,点出他要表达的感慨和悲愤:“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开头就用语不凡,辞藻丰富,最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对那些奢侈的东西都是形容得特别美,对比出另一种人的悲苦,更加触目惊心。
中国古诗词常常就是爱情和政治不分的,自从屈原的《离骚》中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喻以来,后世解释诗词,常常把貌似讲恋情的诗作政治解释。是失恋,怀念情人,还是政治上的失意,失去了皇帝的恩宠?中国的士大夫对皇帝有一种单相思的情结,老是在那儿望着金阙之上,希望皇帝对他有所青睐,但是皇帝常常看不见,但是我觉得其实有很多诗就是爱情诗,后人硬要把它说成是政治诗,比如《诗经》的《国风》是吧?包括第一首“关关雎鸠”,朱熹就说他是讲文王后妃之德,其实人家就是谈恋爱,《诗经》里头有好多就是谈恋爱的诗,而且是那时候的大白话。
李商隐的诗非常美,但很难确切知道他何所指,可算是古代朦胧诗,如《闲情赋》最有名的是那十行排句:“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衿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读起来很美,如果变成白话,就怪肉麻的:就是希望做那人衣服上的领子,但又怕晚上脱衣服离开你的身体,害得我一夜都怨秋夜太长,老不天亮,接着一连串的愿附在那人身上各个部位,例如“愿在发而为泽”,就是做头发上的头油,又怕人家爱洗头,一下子随着脏水冲掉了,“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要做人家的鞋子,又怕一上床睡觉就把鞋子脱在床下了……,这《闲情赋》是课本里不选,也不会教的,我最初看到这篇赋是在高中时,同学里面偷偷传看的,虽然没有人说这是禁书,但根据当时的标准,这就接近“艳词”了,常成为说悄悄话的内容。
隐逸情怀,逃离官场,陶渊明绝对是这种情怀和这种文学的代表人物,不为五斗米折腰已经是通俗典故,爱好文学的人没有不读《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的,还有《五柳先生传》,中国读书人一方面对君王有一种单恋之情,但是有个性有才华的人又难长久在官场得意,所以留下来的优秀传世之作,大多数是失意时候的作品,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内心藐视权贵的傲气,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时候都能坚守独立的人格,都想退居林下,但是表现在文学作品里的,这方面的感情居多,那些歌功颂德之作、奉命文学以及凑趣的宫廷诗,大多被时间所淘汰。
现在的人不可能多读古文,但不可不读,作为中国人打一点中文基础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熏陶,不是作为实用的工具,有这个熏陶和没这个熏陶,跟人的思想深度、跟人的审美的品味是不一样的,而且中国文学有那么丰富美好的东西,生为中国人,如果不知道欣赏,该多可惜,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也只能浅尝辄止,就是像到了一个精品店里,琳琅满目,你浏览过,知道有这种非常精致、漂亮的东西,你不可能把它全买过来,但是你知道你看见过,以后想起来的时候知道还存在什么样的东西,如果你只进过卖粗糙、劣等货的商店,以为那个就是好东西,那见识、品味就是另一回事,进过精品店,有了这个见识,就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经典名著浩若星辰,你有了这个熏陶,自然而然就对中国文化,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非常深厚的感情,觉得那是不可替代的,你的家园、你的故土、你的这个精神原乡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一种永久的感情,因为你知道它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它有这么美的东西,你已经欣赏了、你已经体验了,这个时候你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一种境界,你拥有了足够的人文底蕴,同时也拥有丰厚的精神财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