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刊”不是不能刊登

“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 “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

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合当时之体范,况唐室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 梁实秋《同学》:“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确是不刊之论。”

成语改错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这几个成语要是出现在高考题中)(1)

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是要弄清什么叫“刊”。刊的本义是砍伐,《尚书.禹贡》:“随山刊木。”引申为削除(错字),修改。古人把字刻在竹简上,有错就削掉。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序》:“刊而正之。”再引申为雕刻书版,排印出版,如“刊行”“刊登”“刊载”。“不刊之论”的“刊”就是修改的意思,“不刊”就是不容更改。许多人不了解“刊” 的古义,只知道“刊”就是刊登,误认为“不刊之论”就是不能刊登的言论,犯了以今释古的毛病。网上有一篇文章说:“他这篇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陈词滥调、空话连篇,真是一篇不刊之论。”这就是错用“不刊之论”的一个典型例子。

成语改错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这几个成语要是出现在高考题中)(2)

“不孚众望”别与“不负众望”相混

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常常被混用。请看这两例:

①沪指深综指不孚众望创新高。

②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但由于近来他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孚:令人信服。“不孚众望”就是不能使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负: 辜负。 ‘不负众望”就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两个成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创新高”正是广大股民所希望的,符合广大股民的要求,怎么能说它“不孚众望”呢?显然例①是把“不孚众望” 当成了“不负众望”,如果他“不负众望”就不会落选,现在他落选了,正说明他“不孚众望”。显然例②是把“不负众望”当成了“不孚众望”。

成语改错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这几个成语要是出现在高考题中)(3)

要正确使用成语,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特别是其中关键词的含义。对于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尤应如此。因为关键词的不同,往往就决定了这两条成语含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抓住“孚”和“负” 这两个关键词词义和读音的区别, 这两个成语就不会用混了。

“比翼双飞”只能用于夫妻、情侣

某报报道某地高考佳绩,曾用这样的标题:《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文理科最高分获得者x xX、XXX》。

比翼双飞”,翅膀挨着翅膀,成双成对,一齐飞翔。传说古代有一种鸟,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两鸟并在一起才能飞。《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韩诗外传》卷五:南方有鸟名日鹣,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古人常用此鸟比喻恩爱夫妻。如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成语改错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这几个成语要是出现在高考题中)(4)

后以“比翼双飞” 四字,比喻恩爱夫妻形影不离,或在事业上并肩前进。例如明朱权《卓文君》四折: “不是妾身多薄幸,只因司马太风骚,效神凤,下丹霄,比翼双飞上泬寥。”魏巍《火凤凰》:“他想不要很久,他和他亲爱的人就可以比翼双飞了。”

从成语的来源和古今用例看,“比翼双飞”只能用于夫妻、情侣, 绝对不能用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该报道用来指称两个互不相干的“高考状元”,显然用错了对象:如改为“并驾齐驱”,就不会闹笑话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史经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