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这一章在讲什么?用兵,但又不仅仅是讲用兵。怎么用兵才能获胜呢?老子告诉我们他的用兵智慧。

老子道德经第46章 老子的用兵智慧(1)

中国人喜欢用用兵打仗来说事儿,但是深意远远比用兵要宽泛得多,因为这些智慧在工作中生活中都可以用得上。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善于用兵的人都说:我在用兵的时候从来都不敢主动发动战争去侵略别人,而只是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才站出来保卫自己。这叫“不敢为主而为客”。为什么要这样?

我想这是站在道义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的。中国人自古讲究“师出有名”,打仗的时候要先站到道义的制高点上,这样才能得到外部的支持和理解,否则就会失败而归。

老子道德经第46章 老子的用兵智慧(2)

同样这句话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和平主义思想,中国人在面对战争这个问题上,始终是“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敌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这句话老子上来就说:善于用兵的人,绝对不是好战之人,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敢进寸而退尺”,在战争中遇到强敌,绝不敢贸然激进,即使是退一尺,也不愿意贸然前进一寸。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以退为进”。在没有完全取得道义支持的情况下,或者是在没有足够的实力跟对方抗衡的情况下,要学会以退为进,积蓄能量,这才是善于用兵者的做法。

老子道德经第46章 老子的用兵智慧(3)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怎么理解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是对前面话的进一步解释。有一个词叫“行伍出身”,指的就是排列整齐的士兵的样子。所以这里的“行无行”指的是,即使是对方的士兵都不能整齐的排成行,也就是说散乱没有战斗力的意思。

“攘无臂”,攘臂就是撸起袖子、露出胳膊,指的是群情激奋、激情高涨的意思。那么攘无臂指的就是没有斗志的意思。

“扔无敌”还是没有斗志的意思,指的是老百姓看起来没有形成“全民皆兵”的态势,看起来好像没有面对太多敌人一样。

老子道德经第46章 老子的用兵智慧(4)

“执无兵”好像老百姓手里没有兵器一样,看似没有很强的战斗力一样。

那么对于这种对手,是不是就可以轻视了呢?老子说,万万不可。

祸莫大于轻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轻视敌人。孙子兵法中说“骄兵必败”,你轻视对手,必然会导致失败。

“轻敌几丧吾宝”,轻敌就是把最宝贵的东西“道”给丢失了,能不失败吗?所以在战争中要冷静理智,重视对手,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千万不可轻敌。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所以老子说在两兵对阵的时候,尤其是在旗鼓相当的时候,“哀者”获胜。什么是“哀者”?哀就是获得同情的意思,也就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那么最终才会获胜。

老子道德经第46章 老子的用兵智慧(5)

这一章的道理,我们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抗日战争从一开始的退却,到后来的相持,再到后来的反攻,为什么中国人民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站到了道义的制高点上。我们代表正义的一方,代表和平的一方。尽管一开始的时候,日本鬼子战斗力很强,但是我们以退为进,不跟他们正面硬杠,而是采用游击战等战法,牢牢的把敌人缠住, 消耗他们的实力,最终进入相持阶段。

而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在外部环境的支持下,就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老子道德经第46章 老子的用兵智慧(6)

所以我们看,老子在战争方面的智慧,其实有着无数实实在在的例证。除了战争,我们在工作中、在商务竞争中,这些智慧也非常有借鉴意义。第一,要站在正义的一方,获得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第二,不要轻敌,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