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南昌涨水去年房屋被淹(南昌扬子洲镇上房村1200亩农作物喝上了)(1)

在水中安装提灌设备。摄影丨通讯员章斌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8月13日,在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上房村的蔬菜基地,菜农们手拿水管,为干渴多日的蔬菜浇水;从沟渠源源不断送来的清澈江水,滋润着干裂的晚稻田。

连日来,上房村十多名党员干部起早摸黑,白天顶着烈日,晚上忍受蚊虫叮咬,与赣江水位赛跑,铺设输水管道,延长提灌设施,让1200亩“喊渴”的农田喝上了“救命水”。

1200亩农作物“喊渴”

扬子洲镇地处赣江江心,东、西两条赣江支流夹洲而流。尽管三面环水,但7月以来的高温少雨天气,还是让这个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田间蒸发量大,土壤失墒迅速。上房村1200亩农作物均不同程度受旱情影响,其中蔬菜种植面积800亩,水稻种植面积400亩。

眼下正是晚稻快速生长期,严重的干旱对水稻的生长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如再不灌溉,这一季就白干了。”村民郭国平说,他家种植了3亩水稻,目前是正需要灌溉的时候,长时间缺水意味着水稻可能减产甚至绝收。

目前是蔬菜上市旺季,上房村的蔬菜基地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由于连续数天缺水,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长势不佳,叶子发黄枯萎,令人揪心。

旱情首先从该村地势较高的农田出现,这些农田平时由附近的抗旱井提供水源,但现在部分抗旱井已经见底了。

上房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华说,该村有两个提灌站,都是从赣江提水灌溉农田。由于赣江水位不断下降,提灌站已经暴露在外,无法提到水了。不仅如此,村里多个鱼塘的水位也在下降,不能满足水产养殖的需要。

通宵达旦延长灌溉设施

蔬菜喊渴、水稻告急……

不抛弃、不放弃。在旱灾面前,上房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保卫战。

要缓解旱情,只有更换提灌设备,延伸取水口。说干就干,8月10日,提灌设备和水管运到江边,由十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抗旱突击队员纷纷泡在水中,摸索着将提灌设备沉至最佳的取水位置,然后架设抽水设备,铺设输水管道。然而,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因为江边乱石成堆,水下环境复杂,抗旱突击队往往要花上半天时间。

上房村委会副主任郭志良水利灌溉经验比较丰富,在同伴的帮助下,他数次潜入水底,将提灌设备安放在最佳位置,脚板被水下石头割破一道口子,鲜血直流,但他没有一句怨言。几天下来,队员们一个个晒得黝黑,手脚因为长时间浸泡起皱。

“江水退到哪里,管子就延长到哪里。”郭建华说,村里党员干部通宵达旦,两个提灌站均延长了两次水管和提灌设备,每个提灌站延长了十多米,将赣江水引入干裂的农田。

分布在地势较高菜地上的13口抗旱井,也因为及时补充了水源,发挥抗旱功能。这些密布在田间的水渠,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将江水输送至各个田块。

微信工作群引来400个狂赞

8月12日,看到源源不断的水流入自家农田,上房村的菜农欢呼雀跃,他们打心眼感谢村干部和党员们的辛苦付出。

“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前抗旱是头等大事!”当天,上房村微信工作群发了一组延长提灌设施,灌溉用水流进农田的照片,短短几个小时,就引来400多个点赞。

“这可是农作物的救命水啊!党员干部太给力!”“这才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朋友圈评论区,村民们对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给予了高度认可。

“全村1200亩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鱼塘的水也得到了补给。”郭建华说,目前蔬菜基地以黄瓜、西葫芦等蔬菜为主,由于水源充分,下一茬计划大量种植叶子菜的进程丝毫不受影响。

灌溉难题迎刃而解,郭建华和同事们不敢休息,他们忍受蚊虫叮咬,晚上守在田间地头协调放水,合理利用好现有水源,提高用水效率。

据了解,受盛夏以来持续高温酷热天气影响,以时令新鲜蔬菜生产为主的扬子洲镇6000余亩蔬菜不同程度地经受了干旱的考验。该镇未雨绸缪,镇村两级全力组织投入抗旱工作,采取抽取中心沟渠、门塘的蓄水,利用机井抽取地下水,架设管道抽取外河水源,以及覆盖遮阳网等方式全力进行抗旱,以应对严峻的旱情,确保水稻和蔬菜正常生产,为蔬菜市场供应提供了保证。

编辑:万晴

复审:胡麟兰

审签:邱虎

监制:吴志刚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