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出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在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2)观察曲线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3)在20℃时将20gKNO3放入100g水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KNO3 g即可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
(4)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先将混合物溶于水配成高温下的
(选填“KNO3”或者“NaCl”)的饱和溶液,然后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就可以提纯KNO3,对于过滤所得晶体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此方法提纯KNO3是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B.所得滤液是该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
C.用这种方法可能将NaCl全部除掉
你都会做了吗?O(∩_∩)O
参考答案
【答案】(1)35.7;(2)蒸发溶剂(蒸发结晶或蒸发);(3)11.6;(4)KNO3;AB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7g;(2)观察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3)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将20gKNO3放入100g水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硝酸钾11.6g即可将其变成恰好饱和的溶液;(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先将混合物溶于水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然后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就可以提纯KNO3.
溶解度曲线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物质的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实例
NaCl
KClO3
Ca(OH)2
CaCO3
5.溶解度曲线:
(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