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沙乡年鉴》读后感

关于老屋的散文文案(居家悦读殷鉴不远)(1)

刘文政

关于老屋的散文文案(居家悦读殷鉴不远)(2)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细读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著的《沙乡年鉴》,感受书中平抒直叙却铿锵有力的文字,你将会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温柔。四时季节绘四时景,年轮娓娓道来的历史、大雁割舍不断的情思、亦或是山鹬翩翩而舞的多姿,都源自于大自然的馈赠。然而这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隽永画面,却总是受到工业化灰尘的侵染,让原本和谐的自然环境变得千疮百孔。

如果说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感性的神秘,那么科学系统的数字分析则给人以直观明显的冲击。也许很多人对社会研究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对《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清晰得知科学不仅是其中的一种,同时也是主流的一种。秉承着科学的态度,我们对研究的内容也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研究计划书中,研究内容是主体之一,同时也是评判的重要的因素。《沙乡年鉴》虽然有着优美的文字,却不失学术味道,以独特的视角彰显人与自然的共同体意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我们对自然更应该充满敬畏之心。

关于老屋的散文文案(居家悦读殷鉴不远)(3)

时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本次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在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得这些物种不断消失。在《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社会调查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的第一步是测量。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四分之一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2020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因此看来,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中的“在社会调查中,一定要保持客观中立,不要带有主观色彩,才能够使得结果真实客观,有实用价值”这一观点使我受益匪浅。天不语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400万公顷的森林、700多条河流、每立方厘米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森林大省的绿色希冀、领略了黑龙江不一样的自然风光,客观真实的数据让人们品味到了“天人合一,方得永恒”的真谛。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世间万物皆有规律,人们应该保护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爱护万物生灵。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中国,面对死亡案例的递增,面对感染人群无助的泪水,这场疫情牵动着中国14亿人民的爱国之心。这些数字的警醒历历在目,难道还不足以引起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吗?很幸运的是,在党和中央的大力扶持之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疫情背后的原因却引发国人的深思。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教训,假如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栖息地进行破坏,就会出现更多的新发的传染病,最后危及的又何止人类本身呢?

关于老屋的散文文案(居家悦读殷鉴不远)(4)

2020年何止中国不平常,纵观世界各国:熊熊的澳大利亚山火,燃烧了4个多月,千万公顷森林消失殆尽,数10万计动物失去家园,而人类却束手无策,昔日人间天堂,如今已为炼狱;肆虐而来的非洲蝗虫,席卷了整个大地,所到之处,片甲不留,人心惶惶;美国爆发堪称过去40年最致命的乙型流感病毒又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让多少家庭在一夕之间支离破碎,苦不堪言。想想这些接踵而来的灾难,每一个与人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与地球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自然界,我们与大自然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为何不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正如培根所说:“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不然的话,大自然总会用它的方式来回击人类。以前人类以为有了强大的武器就能控制整颗星球,可谁又曾想到:在万物面前,人类不过像蜉蝣一般,无能为力。

关于老屋的散文文案(居家悦读殷鉴不远)(5)

行至此处,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致命的诱惑,就没有无尽的猎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当时刻谨记我们与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天平,它不可能偏向哪一方,两方持平,这才是最好的选择。赠君一杯醴酒,你我共护自然!

【本文系作者所提交的课堂作业,指导教师康健】

编辑 | 李泽昆 刘 悦 孙 微

版式 | 刘家圆 刘颖聪 刘云凤

审核 | 康 健 王 瑜

本文为聊城大学校园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第623篇,欢迎各位读者阅读、在看和转发!

后台将针对活跃用户定期遴选,并送出特色小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