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骊歌行》自开播以来便热度不减,架空的设定,以大唐太宗年间的夺嫡之事为背景,剧情进展迅速,丝毫没有拖沓感,还是非常有看头的。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

剧中苗圃饰演的皇后以历史上著名的长孙皇后为蓝本,彰显了她作为天下之母的贤明淑德的风范,更是被皇帝一口一个“贤后”的叫着,其能力可见一斑。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2)

其实追剧的时候,她并不算是我们眼中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毕竟她会凭借手中的权利为难贵妃,敲打周王,帮太子遮掩,杖责跟随了自己几十年的司徒尚仪,最后还导致了司徒尚仪枉死。那她凭什么能够始终稳坐一国之母的宝座,还得到了当世明君最大的尊敬呢?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3)

母仪天下,善于劝谏

作为一国之母,她的本职是帮助皇帝管理好后宫嫔妃,教导皇家子女,维系父子关系。这些她无疑都是做得极好的。尤其是知道自己丈夫得位不正,她更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好和太上皇的关系,这些本是分内之事,如果仅仅只是这些,她只能算得上是合格。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4)

她厉害就厉害在能够对皇帝进行委婉的规劝,避免丈夫犯错。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盛楚慕当众顶撞皇帝,让皇帝下不来台,惹得他极为恼火。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5)

但回到后宫与皇后说起此事时,皇后并没有一味得迎合皇帝,而是搬出了鲁国公当年惹恼皇帝,结果还被赏赐一事,一次委婉劝谏皇帝应该听取不同意见,爱惜人才。一语惊醒了盛怒之下的帝王,也为国保护了少年英才。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6)

如果说嫔妃善于迎合,能让帝王开心;那么敢于在关键时刻点拨皇帝的她,称得上是一代贤后了。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7)

洞若观火,教子向善

虽然她始终困居宫中,但这并不妨碍她的洞若观火。她虽然并没有参与朝政,却因为在皇帝身边得耳濡目染及自己得慧智兰心,有了非同一般得远见卓识。从她几次教导太子上便可窥知一二。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8)

一次是皇帝询问周王在封地处理下人诬告主人谋反一事。周王选择了处死那个下人,出发点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防微杜渐,避免自己被有心之人利用。可太子在不明真相的时候贸然指责周王,惹了皇帝的不快。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9)

身为皇后的她早早地便洞悉了皇帝对周王的赏识,在事后批评太子过于急躁冒进,失了分寸。试想一下,如果太子能够有此等气量,沉得住气,后面也就不至于落得个谋反被杀的下场。毕竟他只要不犯大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罢黜他的太子之位。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0)

第二次教子便是太子就着周王带傅柔偷偷出宫,无意间踩踏了庄稼一事,坑害周王。虽然是太子的生母,她也没有过分偏袒,而是在时候敲打太子,不能肆意妄为,陷害兄弟。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1)

身为皇后,她的遗憾在于自己未能长寿,太子没能听话,不然的话,凭她的智谋与气度,想必守住太子的江山还是绰绰有余的。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2)

任人唯贤,能听忠言

人非圣贤,即使是圣明如唐太宗仍然会有冲冠一怒,想要坑杀大臣的想法,我们的贤后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3)

当看到孙家出来的太子妃的种种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她便想到了给太子纳良娣,并且一眼相中了陆盈盈。但这个时候,傅柔以庄姜做比,劝解皇后。虽然这件事傅柔做得并不地道,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阻拦此事。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4)

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宫中女官,仍然可以在她面前直抒胸臆,阐明厉害,加以劝诫,她的胸怀可想而知。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5)

在面对绝世珍宝,惠娘子的海图刺绣时,她同样展现了自己的胸襟与气魄。在仅仅只有五成把握的情况下,放任傅柔拆开海图,从而为大唐增添了一件稀世珍宝,更换来了海上的清平。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6)

身居高位久了难免倨傲,她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始终能够保持自我,愿听忠言,而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牵扯过多。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7)

身为一国皇后,她不仅能够帮助皇帝打理好后宫诸事,更重要的是她敢于劝谏,知人善任,教子有方,胸怀宽广,如此行径,又如何不能当得上皇上一句“贤后”的称谓呢?

苗圃赵皇后结局(皇帝口中的贤后)(18)

绥手:生活多姿多彩,一起分享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