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的先祖们经历了从王室到诸侯,由诸侯到公卿,再由公卿到大夫、再到士族之家的破落过程。

关于孔子的先祖,可以一直追溯到我国商朝王室的微子启。微子启被封为宋国国君,他传位于弟弟微仲。这个宋国国君微仲,就是孔子的直系先祖,传十四代而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从微仲到叔梁纥,有几位在历史上留下故事的人物,他们是孔子的第十代祖先弗父何、第七代祖先正考父、第六代祖先孔父嘉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孔子的姓氏来源(孔子的姓氏来源你知道多少)(1)

图片来源网络

先来看看微子启。微子启在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却叫微子开,这是因为司马迁写作《史记》时的汉朝,被称作汉景帝的皇帝名字叫刘启。皇帝叫什么,别人就不能再用这个字,哪怕微子启比他早生了好多个世纪。这个规定,在专制制度的古代称为“避讳”。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夏商周,商朝是上的第二个朝代,商纣王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有一部电视剧封神榜,把商纣王刻画的淋漓尽致,微子启就是商纣王的同母庶兄。

庶一般是指妾所生,主要区别于正妻所生。既然同母,怎么还会兄庶弟嫡?原来是纣王帝辛的母亲在生微子启的时候还是妾的身份,等到生纣王帝辛的时候,已经是妃了。身份就是命运,这也是专制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其实这个微子启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他是非分明,富有正义感,而且还敢作敢为。微子启对于商纣王的荒淫无耻、残暴害民早就深恶痛绝。他一次次地谏诤,期望着这个当国王的弟弟能够改邪归正,但纣王就是不听,微子启感到极度失望,他知道跟着这样的暴君走必然是国破家亡死路一条。

于是微子启毅然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弃暗投明,投降了商的敌人周。

身为王室嫡系成员,投降了敌国,也同时是背叛了家族,按说这应当被当作“叛徒”的。有想法的微子启却有着自己的主见。

他觉得对于这样一个暴虐无道的坏蛋,是应当人人得而诛之的,跟着他走,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助纣为虐”了。什么叫作忠于国家?像商纣王这样一个残暴无耻之徒根本不能代表国家——尽管他打着天命与国家的招牌。

箕子那样装疯为奴有点窝囊,比干那样以死相谏的忠贞,就是愚得可怜。于是微子启毅然为后世千百万代树立起一个另类的榜样:远离暴君还有他的政权,绝不和这样的暴君还有这样黑暗的政权为伍,绝不与其同归于尽。

等到周武王打败了众叛亲离的商纣王的时候,微子启更公然表示降服。《尚书·微子》这样记载了微子启投降的场景:“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不仅犒劳获胜的周师,还要跪着交出祭祀的权力。

对于暴君还有暴君的残暴政治,微子启坚持着批判的立场;在批判不起作用,而且会成为残暴政治牺牲品的时候,毅然选择自我流放,我们也可以说是逃亡;当新兴的、进步的、顺应着历史潮流的新政权建立的时候,他又甩掉一切束缚,敢于降服——这就是孔子的祖先微子,一个反对派的微子、开明的微子、向善的微子。

对于先祖微子这种弃暗投明之举,在“礼崩乐坏”之际同样对社会怀着批判立场的孔子,以“仁”赞扬之。在《论语·微子》中,孔子这样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国破家亡之后,身为殷商王室的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第一代君主。

再来看看孔子的第十四代祖先微仲,按照弟承兄位的规矩从兄长微子启手中接过宋国国君之位的时候,地位已经从商朝的王室下降为周朝的诸侯。而再由诸侯下降为公卿,则要等到孔子的第十代祖先弗父何。弗父何还有一个弟弟鲋祀,故事就出在他俩的父亲宋缗公的传位上。

宋缗公死的时候,仍然按照自己祖先殷商的制度,将宋国国君的位置传给了弟弟熙,也就是历史上的宋炀公。但是从西周开始,早已改了商的规矩,变弟承兄位为父死子传。在专制制度的土壤里,权力之争总是最为残酷最为血腥的,规矩也好,习惯也罢,都不过是掩饰这血腥的幌子罢了。

弗父何的弟弟鲋祀早已觊觎着国君的位置,而且为了获得这个位置而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他叔父熙的继承国君,也就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当鲋祀弑杀叔父熙的时候,就公然宣布:“我当立!”既然叔父已死,国君的位置当然应当落在长子弗父何的头上。

可是国君的位置却让身为宋缗公次子的鲋祀占得,也就是历史上的宋厉公。历史的记载中,大都记述为哥哥弗父何发扬风格让位给了弟弟鲋祀。其实仔细想想,弟弟那一句“我当立”,早已透露出了历史的真相:他有力量弑杀叔父,当然也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夺得他的“胜利果实”。

从这个事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出弗父何的德行和聪明?作为最有资格和叔父争夺国君之位的长子,不仅没有为争夺宋国国君权位处心积虑——这是他的淡泊之心;而当叔父被杀的时候,他当然更不会为了这个位置而自寻死路了——这是他能够审时度势的聪明。

于是,有德行而又聪明的弗父何,也就当定了宋国的上卿。虽然地位是由诸侯降为了卿,但是也因此而为自己的后代谋下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孔子的姓氏来源(孔子的姓氏来源你知道多少)(2)

图片来源网络

接下来再看看孔子的第七代祖先的正考父,更是把祖父弗父何的德行和聪明发扬光大了。他虽然连续辅佐了宋国的三届国君——戴公、武公和宣公,却越来越谦恭俭朴,好似全宋国就他的官小一样。他在自己家庙中的鼎上为后世留下了这样的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这篇三十一个字的铭文记下了正考父当年处世还有生活的真实模样,光是从文章的角度,这就是一篇精妙的文章。区区三十一个字,竟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做派,还把那个时候权力中心的险恶,暴露无遗。主要的意思就是说每逢接受提升职位的任命的时候,都是越来越恭谨,一副如履薄冰的样子。

再细细的品品其中的滋味:接受权位的册命,一命的时候欠身前倾,二命的时候弯腰鞠躬,三命的时候俯身如弓;作为有权者,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地专捡墙根走。最后,还不忘说说自己生活的俭朴:我用这个鼎煮饭喝稀粥,勉强糊口充饥而已。

这真是个有知识的人,知识分子的心态还有脾性,在正考父身上就有着活灵活现的体现。恭敬谨慎,儒雅谦让,但是内心里却有着一个硬的核,那就是骨气和自立。

讲了这么多孔子的祖先们的事,那孔子这个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现在我们常常把姓氏连在一起用,比如说某某某,你姓氏名谁呀?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从姓和氏这两个字的本意来看,这两者原本并不是一回事。

姓这个字是会意字,把它拆分来看,是女和生组成。“女”为女性、女人;那“生”呢就是指生育、出生。“女”和“生”组在一起为姓,那原来的意思就是说女人生的孩子随母亲姓。

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样子,表示万物生生不息,正如人类代代相传。对于姓这个字,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的非常明确:“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那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词。姓产生于前,氏出现在后。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随母亲姓。

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

所以,大家细心观察一下身边的这几个姓,就不难发现,比如姓姜、姓姚、姓姬等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我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就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

那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要在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

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从姓中产生出来的不同支系。

我刚刚也讲过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那在孔子家族里什么时候才有的孔这个字呢?这得从“孔父嘉”说起,“孔父嘉”是谁呢?

他是孔子的六世祖,因为孔家先辈们是宋国王室成员,传到孔父嘉的时候,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意思就是不能再延用先辈的氏了,只能另起新一个新的氏。于是孔父嘉这一房就直接用他的字作为新的氏。

听到这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听明白,我再解释一下,因为古人的名字确实比较复杂,意思就是说孔子的这个姓,在那个时候是字,就像诗仙李白,字太白,那从孔父嘉这一代开始,把原来字孔,改成孔氏。

那时男子的名号,或称氏,或称名,或称字,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孔父嘉以后,后几世子孙如木金父、防叔、伯夏、包括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称呼中都不加孔氏这个字了。

那孔这个字,是什么时候加入名号来称呼的呢,是从孔子时代开始的。孔子的真姓是“子”,名丘,但姓那个时候只由女性使用,所以孔子公众场合并不称为“子丘”,而称“孔丘”。

由于孔子名闻天下,他的后世便将氏嵌在名称里”的特点延用下来,就像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kǒng jí,曾孙叫孔白,等等,这样就可以彰显和孔子的血缘关系了。

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这个人,当年孔家从宋国迁到鲁国和孔父嘉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孔父嘉当时在宋国任大司马一职,大司马相当于我们现在军队总司令一样,执掌军事大权。

和他同朝共事的还有一个人,名字叫华都,任当时宋国的太宰,太宰就是相当于宰相这么一个职位,据历史记载孔父嘉的妻子是一位倾国倾城,贤良又美貌的女人。

无意中被这个太宰华都在街上给见到了,这一见就忘不掉了,每天都在想怎么能把这个女人给霸占过来,于是呢就以职务之便处处刁难大司马孔父嘉,而且用造谣诬陷的卑劣手段,离间孔父嘉和宋国皇帝的关系,不久华督阴谋得逞了,杀害了孔父嘉,最终达到目的霸占了他的妻子。

孔家从此在宋国再也没有振作起来,饱受华氏的欺凌。等到了孔子的曾祖父防叔这一代,实在难以忍受,于是啊,就举家迁移到了鲁国。一场政变的发生背后必然有着它深藏的政治原因。但是那一场兵变和孔父嘉的妻子确实是有干系的,那就是华都贪恋她的姿色。这一过节在《史记》的宋微子世家中也有记载,但没有说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

《史记》和《孔子家语》对孔子身世记载的不同,就让孔子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了。对这一段历史我们不必较真儿。但这里可以确定是孔子是源自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在鲁国因为是外来户,所以孔家在鲁国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直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孔家在鲁国的地位才有所上升。

孔子的姓氏来源(孔子的姓氏来源你知道多少)(3)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