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一场深刻的恋爱,人生等于虚度。

于是年少的我们总是热血轻狂,总是想要追求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以此来标榜自己曾有过的辉煌。

更是把不在乎结果只在乎曾经拥有,视作一种人生信条。曾经,我一度痴迷《半生缘》这部电视剧,憎恶祝鸿才这个猥琐小人,讨厌曼璐这个可怜可恨之人,心疼世钧和曼桢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爱人。我一度认为世钧和曼桢的爱情悲剧全是拜祝鸿才这个恶魔所赐,以至于久久不能平复激荡的心情,抑制不住悲伤的眼泪。

如今重温《半生缘》,我才明白,原来就算没有祝鸿才祸害曼桢,世钧和曼桢也不可能走到最后,因为他们之间的那点小火苗根本算不上所谓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需要的是,对等的沟通,契合的思想,一定的能力,以及脱离原生家庭的束缚。

爱情是双方共赢,哪一方缺席都不行。一方软弱,另一方又太独立。两个独立的个体相爱,才能独立共生。脱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束缚,就无法获得独立的爱情。

最理想的爱人,是三观上相互契合,灵魂上相互倾慕,心灵上相互沟通。

1.爱情需要对等沟通,一眼能遇上爱情,而维系靠的是沟通。

世钧父母貌合神离,婚姻名存实亡,母亲独守家中,父亲则长年驻外,鲜少回家。唯有在逢年过节时候,母亲才会爆发,忍不住与父亲吵闹,年纪渐长,却也还是哭哭啼啼的。这些情形,世钧从小看到大。这些都导致他的情感天平偏移,一头偏向他那可怜可悲的母亲。

沈世钧就是如此,他对母亲一味的情感偏移和纵容,也是导致他后来婚姻爱情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他与母亲缺乏理性而平等的沟通。当许多人家提早吃年夜饭时,当他到处听见那疏疏落落的爆竹声,一种莫名的哀愁便压迫着他的心。他心疼自己母亲和自己,这种无力感终究只是压在心底,从未说与母亲听。如果,他能推心置腹地跟母亲谈论这些问题和思虑,那么是不是会转移母亲的一部分注意力,是不是能稍微抚平一些母亲的伤口,是不是能让母亲更懂自己的心?

然而他没有,明明用最简单的语言就能解决。在他这里,反而迟迟不愿采取行动。

他沉默寡言,不善于沟通,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于是当他遇到心动的女孩时,他能一眼爱上,却缺乏沟通来维系。他靠倾听和感知,心悦曼桢,却唯独不用最简单的沟通去维系这段感情。他的爱情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想,他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伤春悲秋,这样的爱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

当他听到顾家风言风语时,当他疑惑顾家姐妹与祝鸿才时,当他猜忌曼桢和豫谨时,他选择的是什么也不做。任凭猜忌在心里波涛汹涌,也不去主动询问解决。殊不知,爱情最大的忌讳就是从猜忌开始。

没有猜忌,随时沟通,才能家庭和睦,爱情恒久。

2.爱情需要三观契合,思想的融合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所追求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曼桢追求的东西太多,背负的家庭包袱太沉重。

世钧就是初出茅庐的拘谨少爷,在好友叔惠的引荐下就职,他微薄的薪水好在不用养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的人生一切顺风顺水,按部就班,不用考虑太多,也没有十分大的压力。

一个沉重登场,一个轻松上阵,沉重地走了心,轻松的却只是走了过场。

三观不同,思想不同的两个人,就像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会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相遇,之后便是相距越来越远,再也没有了任何可能。

曼桢曾经问过世钧,他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她的。他回答说:“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其实到底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他根本记不清楚了。

曼桢想要的不过是一句对彼此爱情的肯定话语,世钧却回答的笃定,说是第一次看见曼桢的时候。

其实大多数人,对第一次没有确切的界定,爱人之间有太多的第一次,什么是第一次呢?第一次对你心动的时候。

3.你的能力要匹配得上你的爱情。

每一份爱情都需要能量支撑,越美的爱情需要的能量就越大。

一句话,你的能力要匹配你的爱情。

第一次在饭店偶遇时,世钧嫌弃筷子脏,曼桢顺手把世钧那双筷子也拿了过来涮洗,世钧忙欠身笑道:“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结果等她洗好了,他才伸手接过去。

由此,世钧处事能力不足,他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想到要去做这件事,反观曼桢样样全能,更加衬托世钧就是无用之人。跟这种人谈恋爱,就像是校园里的学生爱情,没有能力空有许诺,只能落得毕业就分手的结局。空有想法,不去行动,永远是无用的人。

就像空有满腔爱曼桢的心意,却没有相应的能力来呵护。

最近,冯绍峰与赵丽颖官宣离婚,男方的能力思想被女方吊打,唯一的家庭优势也在女方事业蒸蒸日上的追赶下,荡然无存。能力匹配爱情,已变得尤为重要。

任何一方能力不足,爱情就无法长存。

当曼桢被姐姐与祝鸿才迫害时,世钧找不到曼桢。虽然他找过几次,但他轻信顾母的谎话,最终相信曼桢已经嫁人,从而放弃寻找、解救曼桢。这是本书最关键的转折,也是曼桢后半生磨难的开始。

爱情里的双方需要势均力敌,任何一方的能力失衡,爱情就无法得到长久地维系。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只存在童话世界里。

4.门当户对是婚姻生活的标配,能冲破门槛的只是少数。

门当户对是大部分人心中衡量的标准,特别是深爱孩子的父母一辈人。当爱情得不到原生家庭的祝福时,你该做些什么?

曼桢的家庭从父亲离去时开始,跌入泥潭。她有一个自私自利、重男轻女的母亲,就是悲剧最大的源头。在家庭变故中,母亲非但不努力为家里撑死一片天,反而贪图享受,把重担甩给女儿,这便是顾家姐妹的悲剧。

家庭观念的束缚,使得曼桢背负太多,她一个人做几份工作,极力地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现状。然而收效甚微,曼桢脚踏实地赚取的工资,永远也满足不了顾母日益膨胀的欲望。

世钧不敢反抗家里,又十分依赖家里的一切,他想要遵循内心,又不敢为自己的未来抗争,他想要为爱人承担责任,又不敢为曼桢放弃一切、孤注一掷。并非所有的爱情都如同《西厢记》中的张生、崔莺莺这对有情人能冲破家庭困阻。

想要跳脱原生家庭束缚,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心灵力量,才能获得新生。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表达自己,才能让家人爱人更懂你。甚至父母的某些观念,在恰当的沟通中也能慢慢被化解。

爱情离不开能力、思想、家庭和沟通,当这些条件不足时,分别是注定的孤独。

法国比西·拉比旦曾说过,离别之于爱情好比风之于火,它能将小火熄灭,使大火熊熊燃烧。

世钧对曼桢的离别就如同这小小的火苗,一遇风雨,瞬间熄灭。

结局处,两人再见,世钧的感慨,也是对自己的过去的惋惜,丝毫没有一点陪着曼桢一起重新开始的心意,还在说着“需要想想该怎么办才好?”这样的话。十几年过去了,依旧优柔寡断,没有成长起来。最后还是曼桢替他解围,只一句:世钧,我们都回不去了。看得我热泪满眶,真心错付,错爱半生。

修炼自己是一生的课题,爱情从来不是风花雪月,不是顾影自怜,而是双方力量的势均力敌,是思想的契合,是良性的沟通,是双方共同进步和成长。

半生缘世钧与曼桢结局是什么(重温半生缘才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