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就比如在《歌手》这样的舞台,虽然每位歌手都会以重新出发的姿态,让所有歌迷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但未必所有歌迷,都会公平看待每一位歌手、每一次登台,以及每一首作品。尤其是因为认知程度的不同,也必定导致一些场次排名的理所应当化,比如流量、知名度、人气指数、江湖地位处于相对劣势的歌手和音乐人,就很难获得突破性的排名。
在今年《歌手》首期节目亮相的“逃跑计划”,也比较符合这种人之常情的规律。但实际上,“逃跑计划”并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在《歌手》这样的舞台,除了人红比较重要之外,歌红也很重要,这两个属于认知度范畴的指标,最终都会对排名产生绝对性的影响。而“逃跑计划”恰恰就是一支拥有神级作品的乐队,这首神级作品无数次出现在音乐节的现场,也在各大音乐真人秀节目中被翻唱。
这首歌曲,当然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然而,“逃跑计划”拥有选择演唱自己作品的权利时,却放弃了《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高认知度作品。这个做法本身,就是很摇滚、甚至很朋克的。因为如果“逃跑计划”如果能在首期节目中,选择《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曲,对于他们排名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这种反向选择,是摇滚音乐人在类似场景都会做出的选择,这其中有任性的成分,更多的,其实还是“逃跑计划”对排名的不在乎。
对排名不在乎,还去《歌手》这个节目干嘛?这可能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而对于“逃跑计划”来讲,这个问题简直太容易回答了,那就是去唱歌啊!不管别的歌手去《歌手》这个节目是不是有所图,但“逃跑计划”就是去《歌手》唱歌的。雁过留痕、人过留声,在音乐的世界里,其实能够做到留痕、留声,就是最大的完美。
当然,仅仅只是留痕和留声还不够,关键还得看你留的是什么痕、什么声?
“逃跑计划”在今年首期《歌手》里演唱的作品,是《一万次悲伤》,这首歌曲其实和《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都收录在他们的首张专辑《世界》里。其实,即使《夜空中最亮的星》是“逃跑计划”的一个标志,但却绝对不是他们音乐的全部。他们的音乐世界和音乐体系,是由《Is This Love》、《阳光照进回忆里》、《Apple》、《哪里是你的拥抱》等歌曲共同组成的。
当然,也包括《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及《一万次悲伤》。
从演出效果来看,可以这么说,“逃跑计划”是今年首期《歌手》中,唯一一组“走神”的音乐人。这种“走神”,指的是他们的演唱和表演,有些和舞台本身的PK氛围格格不入。他们很随性、他们很淡定,他们的演唱和演奏,真的叫人忘了竞争和排名。这当然不是对《歌手》节目的规则不尊重,在完全遵守舞台约定的同时,“逃跑计划”以这样一种无为无不为的状态走上舞台,其实何尝不是对《歌手》舞台边界的一种开拓?
很多人会说“逃跑计划”演唱的《一万次悲伤》,有点过于平淡,尤其是对比首期节目有些歌手的表演之后,这样的感觉也就更为强烈。但是,恐怕这些歌迷对于音乐平淡的认知,有所误解。
有时候,并不是发力猛、高音高、音色重、编曲花,才叫音乐不平淡。其实,一旦音乐作品的呈现,做到感染力十足,它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强烈和浓烈,甚至还能做到意犹未尽、回味绵长。
“逃跑计划”这次在《歌手》舞台演唱的这首《一万次悲伤》,就是一首可以用感染力这样的词,来形容的演绎。
比起录音室版本的《一万次悲伤》,“逃跑计划”为了《歌手》舞台的演出,也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之所以不说是进行重新编曲,是因为这种设计,既包括了传统音乐上的编曲,还包括了对于《歌手》这个舞台的场景,以音乐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与此同时,“逃跑计划”的这种设计,并没有通过叠加音效、东西融合这样的放大招方式完成,而这样的模式,是很容易让作品在表面上显得特别刺激,从而给歌迷留下一个非常强烈的记忆点。毕竟,话话回来,“逃跑计划”如果真要迫切想让受众记住他们,也不会不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了。
出现在专辑里的《一万次悲伤》,比较注重的是音乐的平衡,毕竟唱片是适合近距离聆听的载体,所以这首歌原来的版本,无论是主唱的声线还是吉他琴弦音色的收录,都非常有颗粒感。
而这次“逃跑计划”把《一万次悲伤》搬上《歌手》舞台,则在编曲上增加了层次与细节,并且用更加清新、温煦的方式,取代了原本颗粒感的英式摇滚风。可以说,这个版本的《一万次悲伤》,已经突破了传统摇滚乐的那种定义,有了流行、民谣和摇滚的完全平衡。
与此同时,因为《歌手》这个舞台,在声场和声音的传输上,与唱片有着完全不同的场景,所以“逃跑计划”在音乐设计上,也进行了更柔和化的处理。主唱毛川的声线,变得更为后置、有着更多空间的纵深,这样的处理,其实也让《一万次悲伤》这首歌曲,在听觉上显得更为梦幻。
如果说把毛川的声音,与《歌手》同舞台的音乐人进行对比并不公平,倒是可以把毛川的声音,置于中国摇滚乐的大环境去感受。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毛川的歌声,有着中国摇滚主唱所普遍缺乏的磁性、温暖与性感。虽然既不是烟熏嗓,也不是那种穿透力特别强的爆发嗓,但毛川的歌声,却有一种内敛与柔和的力量,并不是单线条的锐利,而是用一种弥散的方式,渐进式的抵达灵魂深处。
这,说的其实就是音乐的感染力。
从这几点上来说,“逃跑计划”对于自己这首作品的改编,一方面是一种典型的轻改编,即在表面上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太多不同,甚至会让人有些人觉得是完全一样;但另一方面,这首歌曲实际上却通过一些细节,尤其是音乐声场的设计,让作品变得更适合《歌手》录制现场的需要。
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如此,这个版本的《一万次悲伤》,就像是一次Live House的演出,既有着唱片里的那种细腻与感性,也有着音乐节现场的共鸣与热情,并在两者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这,其实就是以最专业的方式,对于《歌手》这个舞台最大的尊重。
至少,在首期《歌手》节目中,《一万次悲伤》是唯一一首让人边听边想挥手合唱的歌曲,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