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

作为地道陕西人,大家一定非常自豪

额们陕西,景是忒别滴美

额们陕西,人也忒别滴好

那么你知道陕西为啥叫“陕西”吗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2)

陕西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3)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4)

秦朝灭亡后,项羽把泰国之地分封给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今兴平市内);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今临潼北);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市东北),故陕西又称“三秦”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5)

乡党们

除了“陕西”的名字

你知道咱陕西还有14个县改过名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6)

为了适应简化字的需要,方便群众,以同音字代替的原则,国务院1964年9月10日国内字第403号文件批准后,我省14处地名进行了修改。

盩厔 → 周至

郿县 → 眉县

醴泉 → 礼泉县

郃阳 → 合阳县

鄠县 → 户县

商雒 → 商洛

雒南 → 洛南县

邠县 → 彬县

鄜县 → 富县

葭县 → 佳县

沔县 → 勉县

栒邑 → 旬邑县

洵阳 → 旬阳县

汧阳 → 千阳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7)

为什么我的家乡看起来

这么高大上

到底什么意思呢

【盩厔→周至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8)

《长安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根据其地貌、地形特点命名为盩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生辟字,并且专用。

【郿县→眉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9)

秦朝设县,郿字生辟且专用。

【醴泉→礼泉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0)

秦为谷口邑,汉为谷口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在今县东三十里处,汉宣帝时建置了一座宫殿,在宫殿旁边有一股泉水涌出,其味如醴,因此称醴泉宫,隋朝设县。

【郃阳→合阳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1)

战国时魏文侯筑合阳城,秦朝设合阳县,汉朝因县在郃水边改郃阳县。

【鄠县→户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2)

为夏代有扈氏居地,西汉时置鄠县。《史记,夏本纪》注释:“鄠县本夏之扈国也。”

【商雒→商洛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3)

因其县有商山和雒水(现商州寒川佛诞公园下的孝义古城,即古上洛、上洛郡城池下的水)而得。

【雒南→洛南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4)

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

【邠县→彬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5)

是周人祖先公刘的居地.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州。

【鄜县→富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6)

是黄帝祭天的地方,县境内有鄜水而得名鄜县。

【葭县→佳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7)

《关中胜迹图志》载:“以州临葭芦川也”,“岸多葭芦(古代苇子初生叫葭,没出穗的叫芦,长成后叫苇),故名。

【沔县→勉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8)

因汉水至此为沔水,故名。

【栒邑→旬邑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19)

因县北有栒邑塬,盛产栒木而定为栒邑县。

【洵阳→旬阳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20)

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

【汧阳→千阳县】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21)

因处汧水之阳而名。

盩厔县(盩厔商雒葭县)(22)

还不快给咱

有历史有文化的陕西地名点赞

留言跟我说说你家乡名的来历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陕西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