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佳莹 全琳珉 苗丽娜

绍兴有什么魅力(城势而上绍兴)(1)

绍兴人是幸福的:在家门口坐上地铁,只消一个小时就能接上四通八达的杭州地铁网;搭上宽敞的城际列车,宁波也近在咫尺……

然而,这样的幸福也是把双刃剑。

交通越来越便捷,环伺身侧的杭州、宁波对绍兴的虹吸效应也会愈发强烈。浙江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绍兴也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目标。

“网络大城市”是新概念还是破局策?绍兴如何破解客观存在的虹吸效应,在“左右逢源”中夯实立身之本?

绍兴有什么魅力(城势而上绍兴)(2)

在强邻间突围

早些时候的西施之争、王阳明之争,虽有些意气使然,但客观上体现了绍兴与杭甬之间的紧密的关系。

如今,绍兴民间还常常会有这样的流言:听说柯桥要并给杭州了?上虞要划给宁波了?

笑谈中,投射出绍兴的尴尬。

去年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不久,涌金君曾前往绍兴采访。当时,当地就对地铁带走的客流量会否远大于引入的,存在过疑问。

同时,绍兴的东西两端,分别是上虞、嵊州、新昌和柯桥、诸暨。这些强县(市、区)曾因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和地理区位因素,与周边的杭州、宁波联动较多,反而稍稍“冷落”了市中心的越城区,形成了两头大中间细的哑铃结构。

除了交通因素,有专家分析,近些年绍兴更感围城之局的根本原因,还是发展模式的变化。

绍兴经历过块状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年代。画出近20年绍兴GDP增长曲线图后会发现,前十年间这条曲线与排名第三的温州并驾齐驱。然而从2014年开始,曲线便平缓下来。2016年绍兴在浙江各地市GDP增速排名中更处末位,之后才逐渐回升至2021年的全省第三位。

绍兴有什么魅力(城势而上绍兴)(3)

当前,在传统资源驱动方式和县域整合能力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各地正在经历“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的快速转型。绍兴在县域经济时代靠成本优势崛起的传统产业,因环保压力逐渐增大、产品附加值不断压缩,发展面临瓶颈;而在城市经济时代,撬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能变成了人才和创新资源,这恰恰是最易受虹吸效应影响的领域。

正如今年初绍兴市委一次务虚会上分析的,要加快从全市域、大湾区乃至长三角的更大空间集聚优化配置资源,培育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两年,绍兴最让人惊艳的集成电路产业便是这一思路的试水。从大手笔引入中芯国际开始,绍兴集成电路主导产业产值从几乎“零起步”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400亿元,正大步向千亿规模迈进。

“选准一个空间足够大的产业,锁定一个差异化竞争的领域,通过引入在产业链上具有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快速吸纳链上企业群。”

一位深度参与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业内人士说,周边很多城市都想发展集成电路,但都缺乏绍兴这样“绝地反击”的强大决心和魄力。

循着这一打法,近两年,绍兴还破釜沉舟式地引入比亚迪、敏实集团等行业巨头。嵊州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是比亚迪在浙江单体投资最大、产值最高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前后只用了8个月。今年5月下旬,绍兴又拿下了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滨海项目、敏实科技项目等……

绍兴有什么魅力(城势而上绍兴)(4)

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绍兴的突围路径是有迹可循的。”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柯敏看来,在广州和深圳两座大城市之间,依然可以崛起佛山、东莞这样的万亿GDP制造业强市,置身其中的绍兴同样有机会,成为杭甬“双城记”发展廊道中的制造业脊梁。

当好“金扁担”

如果说集成电路的打法为绍兴的破局实现了“点上开花”,那么,网络大城市则是绍兴全面突围的最新谋划。

什么是网络大城市?绍兴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网络大城市是一种更加扁平化、更具灵活性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对内,它存在多个职能中心,在空间上彼此分隔,又能通过各自的功能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对外,它是一个开放系统,既能在区域内多维连续与协调发展,又能与相邻区域竞争合作。

在业内专家看来,提出建设网络大城市的主要原因还是绍兴要进一步摆脱县域经济的路径依赖,由“县域”向“市域”转型,从“节点”向“网络”提升,全域整合资源,实现高效分工,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城市。而网络化这种多中心集聚、扁平化治理的形式,是最适应绍兴现状的打法。

强化市区对其他市县的辐射能力,这些年,绍兴持续推进“三区融合”(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区融合)。但过去的发展模式有其惯性,不是说停就停的。

“绍兴需要在中心城区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化来打通内部循环,集聚要素资源。”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说,内部循环更加顺畅后,杭州、宁波也能通过绍兴联系得更紧密,“金扁担”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对于绍兴来说,建设网络大城市有两张网很关键:一是交通网,二是产业网。

绍兴有什么魅力(城势而上绍兴)(5)

绍兴地铁站标识

交通上,通过完善城市路网,缩短各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为人流物流的畅通打好基础。

今年,绍兴将重点推进交通实施类项目77个,包括建成杭绍台高速城区段、绍兴地铁1号线等服务杭州亚运的交通项目;续建金甬铁路、杭绍甬高速、杭州中环柯桥段、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等融杭联甬、市域互联项目;开工建设杭绍台铁路二期、柯桥至诸暨高速等项目。

产业上,调整优化各个区域的产业布局,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给新兴产业腾挪更多发展空间,增强绍兴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绍兴目前正以滨海新区与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为龙头,依托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把以往零散分布在各地的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为7个各具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并合理布局在每个县市区,形成一个导向明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绍兴有什么魅力(城势而上绍兴)(6)

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是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则是杭州湾“四大新区”之一,毗邻宁波前湾新区,通过建设这两个核心区域,杭绍甬之间的产业连绵带能因此补足,相互之间的产业协同更有默契。

需注意的是,网络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如何在建网的过程中,既达到多中心集聚的效果,又不会削弱绍兴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域竞争力?

“发展模式要由单兵作战向一体发展转变。”绍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全市一盘棋的思路非常重要。

例如空间布局上,把绍兴8279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来谋划——支持越城“中心崛起”、柯桥“东融西同”、上虞“拥江西进”、诸暨“杭绍同城”、嵊新协同发展。

坚持一体化与协同化推进,用交通通其经脉,产业重铸血肉,绍兴方能在融杭联甬的同时,全面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