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为主的同盟国阵营;与以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比利时王国、塞尔维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协约国阵营之间的战争。

在这场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中,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战简史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形势(一战的直接后果)(1)

其实,这一战绝大部分发生在欧洲战场,实际上就是名正言顺的欧战。当然,由于美国、中国、日本等这些非欧洲国家参与,就又不是欧战了,但称其为为世界大战,似乎感到有点勉为其难。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在同盟国和协约国打成胶着状态,双方都疲惫不堪状态下出兵了,上百万美国子弟兵投入欧洲战场参战,成了压塌同盟国阵营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战简史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形势(一战的直接后果)(2)

中国,受到了控制海洋的协约国邀请参战,经过慎重考虑以后,段祺瑞的北洋政府采取了“明示中立、暗示参加”的策略,方法是“以工代兵,赴欧参战”。

于是,北洋政府外交部和法国于1916年5月,共同创建了一个名为“劳工海外输出公司”的招聘机构,招聘劳工前往欧洲。

一战简史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形势(一战的直接后果)(3)

据事后统计,从1916年8月到1918年11月,中国共派出超过14万人的劳工前往欧洲;除此之外,俄国也招募了约5万华工,赴欧参战。挖战壕、修工事、筑路架桥 、运送弹药、野战救护、运尸埋尸等,从事最艰苦繁重的工作,同协约国士兵一样战斗在最前线。

日本,1914年8月12日,对同盟国宣战,实则意在攫得中国胶州半岛,以及德国在太平洋上霸占的一些岛屿,日军出动陆军和部分海军陆战队,9月2日,在龙口登陆;10月6日,占据济南车站,抢夺了胶济铁路;10月底-11月7日,围攻并攻陷驻守青岛的德军。

一战简史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形势(一战的直接后果)(4)

第一次世界大战,除了导致大量人员死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外,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20余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同时一战加速了欧洲的分化,欧洲由一战前的18个国家,战后形成了27个国家,多出了9个国家。

一战简史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形势(一战的直接后果)(5)

一战之前,欧洲总体格局中,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且并不像沙俄一样拥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征,因此并不能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国家。

西部是西班牙、葡萄牙;北部是挪威、瑞典、丹麦;西北是英国,东部是俄国;中部和西面是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奥匈帝国;南面是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18个国家。

一战简史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形势(一战的直接后果)(6)

发生在欧洲大陆的这场战争,将欧洲打得遍体鳞伤,在英法意等战胜国的支持下,以“民族自决”旗号下,欧洲出现了独立潮,奥匈帝国瓦解了,哈布斯堡王朝不复存在,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的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一部分领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俄国内部发生革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以及波兰、芬兰、乌克兰,比萨拉比亚被并入罗马尼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