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服务地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镇万福村,坐落在石方堂的石方小学下车后的第一眼,那里独特的自然风貌就给了我不小的冲击“人烟稀少”这个词或许就是为这些村落量身打造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这里的冬天特别温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的冬天特别温暖(那里的阳光真温暖)

这里的冬天特别温暖

我的支教服务地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镇万福村,坐落在石方堂的石方小学。下车后的第一眼,那里独特的自然风貌就给了我不小的冲击。“人烟稀少”这个词或许就是为这些村落量身打造的。

一块儿平坦的坝坝是方斗山脉连绵群山之间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通常也只容得下几户人家。于是这几户人就在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平地上建房修院,后来的人就只能再翻几座山,找块儿新的空地。他们把房屋背后的缓坡开垦成耕地,世世代代生活在此,自给自足。孩子长大了就上山去耕种,老人去世后就葬在房子旁边,新生活跃的希望与年迈沉睡的功臣就以这种方式一起坚守着脚下这块温热厚土。

这里没有商店、没有快递点,甚至买桶菜油都要托人捎来,但这种生活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年轻人的热情和孩子们的好奇心了,分散耕种的生活方式被渐渐淘汰。而等我来到这里时,石方小学就只剩下28名小学生。来接我的朱主任和我说,现在学校已经招不到一年级新生,再送走几批孩子,或许石方小学的历史使命就要完成了。

或许,我们都会是它光荣“退休”的见证者。

六年级毕业班有3名学生,因为老师工作调动,正缺语文和英语老师,又面临着石柱县的毕业进城选拔考试——这是孩子们凭学习成绩考出大山的唯一机会,彭校长希望我能赶快上岗,迅速进入状态。于是,把毕业班的3个孩子教育好,就成了我这一年最重要的工作。

学校的同事们在周末都会进城回家,热闹的校园会在周五放学后突然安静下来,周围又没什么居民,与我“相看两不厌,只有方斗山”。陡峭的山路断绝了一切浮躁的想法,这种工作环境正适合安心把教研做好。我一边听着清脆鸟鸣在群山间回响,一边思索着该用什么方法来让我的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快地拓展眼界。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接近理想主义的一年,克服困难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急于求知的学生们奋斗打拼,举手投足都是在感受时代的浪潮在我身旁无声却汹涌地奔腾。

然而现实总还是困难重重。带毕业班就是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比拼,我最缺的就是方法和经验,但时间可不允许我慢慢摸索。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硬着头皮闯了几所更大的学校学习经验。在模仿和尝试中,我得以迅速成长,也终于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教学很快走上正轨。后来,城里和镇上热心的老师还把他们的课外阅读材料发给我,嘱咐我一定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有一天,我把材料打印出来发给3个孩子,半个小时过后,他们面前的纸上还是空白一片。

“怎么了?为什么不写呀?”

“老师,我……读不懂……”

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圈出来一大堆不理解的词句,它们在我的眼里是常识,但也确实是他们平时从来都没有读过和听过的内容。

原来,信息匮乏才是他们学习语文最大的客观障碍。

“进城的车子?有,早晨6点半在陡岩子那包(那边)等。莫睡过哒(不要睡过了),一天只有一班。”

这是村里的嬢嬢告诉我进城的方法。陡岩子是这十里八村共同的“CBD”,也是这方圆几百里靠着公路的坝坝里面最大的一块儿。每月阳历逢“七”可以在这赶场,这是买新鲜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的难得机会,错过了就得再等十天。

那次是我第一次进城,就为了办一件事。我跑到县里最大的书店,用一上午的时间翻遍了所有的六年级课外阅读书,就为了找一本和城里学校最相似的课外拓展教辅材料。后来每次再有机会进城,这家最大的书店都是我必须光顾的地方。如果现在让我回到那家书店,只要它的货架没换,我还能指出来每一类六年级学生用的课外书分别摆在什么位置。

记得第一次赶车那天,早上不到6点我就从床上爬起来,从石方堂到陡岩子翻了半个来小时的山路,终于按时赶到了地方,上气不接下气地在陡岩子的石墙边等着。不一会儿,引擎轰鸣声挡住了咸蛋黄色的太阳,我像是探险家按着藏宝图的指引挖到宝藏一样,不自觉地微笑着,兴奋地向驶来的客车招手。那是种很奇特的心情,明明不是为了自己的任何目的来等那班车,但我看见它就像嬢嬢告诉我的一样如期而至时,心里竟然是一阵莫名其妙的愉快。

到今天,我还能想起那缕早晨6点34分的阳光打在我身上的感觉,有多么温暖。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