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1)

掐指一算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越来越近了

说到七夕

就不得不说著名黄梅戏《天仙配》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2)

“家住丹阳姓董名永……”

看到《天仙配》中董永的这句唱词,

人们自然想起

董永与七仙女那段凄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

那么,

唱词中的“丹阳”在哪?

它就在现在的

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董山里村,

而董永也确有其人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3)

董山里就是董永的故乡

董山里村地处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邻。该村《董氏族谱》记载了历代董氏家族贤良功德人士,孝子董永名列其中。虽然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是一个传说,但是该村村民一直都认为历,董山里就是董永的故乡。

据考证,董山里村就是《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些遗迹遗物。董山里村,全村96户人家都以董姓命名,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在村子里代代相传。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4)

“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董山里村村民组组长董仁宝说,玉帝第七个女儿被董永“卖身葬父”的孝举感动,也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从而萌发爱慕之情,向往人间幸福生活,下凡与他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派天兵天将来追,夫妻就此凄惨诀别。

漫步在村中的道路上,能看到傅家路、孝子路等,在一片幽静的丛林中若影若现的七仙亭,述说、传承着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5)

《董氏宗谱》

董山里村民保存着一部完好的《董氏宗谱》,这是一部修纂于民国三十四年、被董氏族人秘密珍藏的家族宗谱,其中确实有关于董永的记载和叙述。如今,每逢三月初一或清明,董氏家族人都会挂起《永言孝思》图,举行祭祖活动。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6)

“董永失母,养父,父亡,贷资以葬。”在董山里村,董仁本老人打开《董氏宗谱》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虽然是一个传说,家谱中并没有记载,但是他们认定自己就是董永的后人。自他幼年记事起,自己的长辈们就跟他们说起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村庄周边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这个神奇的传说有关联。

据董仁本介绍,董永大概是汉朝时期的人,他的祖上也是做大官的,后来因为犯了错,年幼的董永被父亲带出来逃荒,先后逃亡过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等地,最终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董山里村落脚。1952年,安徽剧作家陆洪非等人来董山里村采风,随后对《天仙配》剧本进行改编并排成黄梅戏电影。

“在我们村周边,关于董永和七仙女传说的印记太多太多。”据董山里村民介绍,在黄梅戏《天仙配》中,有座七仙山和一座七仙庙,离董山里不远也有一座七仙山,山下也有座七仙庙。庙堂正中塑的是玉皇大帝,左边是七仙女,右边是董永。董永头上挽着巴巴鬏,身穿大襟兰布衫,背着兰底白花布包袱和红色雨伞。老先生描述的董永形象,与黄梅戏舞台上的董永形象无二致。电影中,董永在大大傅村傅员外家卖身打,这个村里的人仍以傅姓为多。村民们对身边的遗址并不陌生,村里的男女老少全都相信,董永就曾在自己的村庄生活过。村民还能根据散落的汉代古砖,讲出“孝子坊”、傅员外家老房基位置。

传说故事

传说中,董永与七仙女生了一个儿子,八、九岁时同学们嘲笑他“光有老子没有娘”,孩子回到家住问董永“娘去哪里了”。董永告诉儿子,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午时,你站在村口西桥上就可以看到你娘。见到母亲后,儿子一把抱住七仙女,让她跟父亲和自己一起回家。七仙女含泪说道:我是天上仙女,不能回人间。为了不让儿子和董永挨饿,七仙女送儿子七粒米,让他想吃饭时就把七粒米在锅里涮一下。儿子回到家中想,七粒米能煮多少饭?便将米一次全倒进锅里,眨眼间成了一座饭山,把董永父子埋在饭山中。

董仁本老人在讲完这个传说后说:故事中的西桥就在村头,饭山在董山里村东北1公里处。饭山不高,是一座椭圆形、南北走向的山包。饭山西南尽头有一座小山,据说那儿就有董永居住的“虽破能避风雨”的寒窑。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7)

大力发展旅游业

近几年来,博望区立足民间传说,高度重视建设董山里美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据介绍,从2012年3月起,董山里村启动“美好乡村”建设,清淤全村水塘,新建竹林景点和董氏纪念馆,书写创作董永与七仙女故事墙画,建设七仙亭……通过改水、改厕、改居,通路、通电、通网,种树、种草、种花,有教、有乐、有医,使这块昔日的仙女下凡之地真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博望区还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着力构建“天仙配文化产业园”,将董山里村现有的遗迹、遗物集中加以保护、修复和利用,联通神话与现实,天上和人间,古代和现代,让风光更秀丽,让文化更厚重,让七仙女曾经向往的董山里,成为现代人的旅游休闲景点。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8)

2016年10月4日下午,博望区丹阳镇《董氏宗谱》应邀参加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栏目。一部密藏了七十多年的重要文物终于与广大的电视观众见面了。

《中华百家姓》以姓氏寻根为主题,以“一周一姓氏,一季一相聚”的形式,还原每个姓氏的传奇故事,弘扬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丹阳镇董山里村《董氏宗谱》得到了众多专家和知名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次董姓专场还邀请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季羡林研究所所长钱文忠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王宵冰教授分别介绍董姓的渊源,变迁等。三位教授要求一定要妥善保存好《董氏宗谱》,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财富。

丹阳天仙配纪念地(天仙配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博望丹阳镇董山里村)(9)

•END•

图文∣网络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