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皇帝,而其中,有一位皇帝年仅19岁便驾崩了,这个短命的皇帝就是同治帝。可是,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有一种说法为同治帝因“梅毒”致死,另一种说法则是说他因患天花而死,这两种说法都有着自己的道理。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同治帝的生平。咸丰帝驾崩后,他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便继位,也就是我们说的同治帝。自同治帝即位后,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成为了母后皇太后,封号“慈安”。身为贵妃同样也是生母的叶赫那拉氏成为了圣母皇太后,封为了“慈禧”。

(大清朝最短命的皇帝)(1)

就这样慈安和慈禧分别居于东西宫,也就是历史上经常提到的东、西太后。

其实,在咸丰帝驾崩之前,就清楚的意识到这,两位皇后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特别是慈禧,很有可能违背祖制。因此,为了防止二人在自己死之后干预朝政,他特意在遗诏中宣布:让八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帝掌管朝政。

可是,咸丰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先前制定的计划完全没用,一夜之间八大臣就被这两个女人击垮了,朝中大权最终还是落入了慈安、慈禧二人手中。从此以后,两个皇太后开始了所谓的垂帘听政,也就是借同治帝之手行使太后权力,同治帝也成为了受这两人操纵的傀儡皇帝。

按照清朝的祖制,历代的皇帝继位后,都要对自己的陵址进行选择然后建陵,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这个事情在同治帝当了十几年皇帝这么长的时间里,两位太后从来没有开口提及过,既然,太后没有开口,同治帝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大清朝最短命的皇帝)(2)

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帝正值青春,便因病驾崩,而且,他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所以,慈禧便做主把自己胞妹的儿子,也就是同治帝的堂弟接入宫中继承皇位,这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据说光绪帝继承皇位的年龄更小,仅仅3岁,继位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便心神不安。

面对慈禧的专横跋扈,她深知自己处境危险,因此,前途渺茫的她选择了吞金自杀,死时也年仅22岁,朝中上下无不惊讶,都为之惋惜。因同治帝驾崩,死后需尽快安葬,可是生前并未修建同治帝的陵墓,于是在慈禧的命令下,暂时把同治帝和同治皇后的遗体放入隆福寺之中。

根据祖制,先前咸丰帝葬于东陵,所以,同治帝应该葬于西陵,可是,掌握大权的慈禧并不接受这个祖制,她擅自做主,在东陵的双山峪为其建陵。就这样,同治帝的惠陵才开始在双山峪动工兴建,花费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便建成了。

(大清朝最短命的皇帝)(3)

这个时间,可以说是所有清皇陵中建造时间最短的了,而且,规格与质量也都是同类型墓葬中最低劣的。清东陵五座皇陵中的同治惠陵就这样草草了事,同治帝和同治皇后的遗体也被暂放了5个年头之后,才正式葬入了清东陵。即便是这样,一对悲惨的男女死后还不得安宁。

1945年,清东陵的惠陵被盗墓,同治珍贵的尸骨被毁坏,本来保存完好的皇后遗体也被剖腹,盗墓者如此惨无人道,就是为了生前皇后吞下的那一点点黄金。面对这样的悲剧,让多少人欲哭无泪,无力回天!

对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历年来说法不一,民间流传最多的就是死于梅毒。

(大清朝最短命的皇帝)(4)

在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所著的《清代通史》中,曾再三表明,同治帝死于梅毒,而且,同治帝的主治御医李德立的后代传人也曾撰文,表明祖上秘闻同治确实死于梅毒。据说,当时先祖李德立查出了同治帝身患梅毒。

但是,他却怕说出来有辱九五之尊,反而引来杀身之祸,于是,就根据当时宫里流传的同治帝患天花的说法,用治疗天花的方法用药。另一种说法则是,慈禧知道了病情,严令让其对外告知同治患天花,强迫他以治天花的方法对其用药,最后,用药不对导致同治帝死亡。

且根据外国医学团体的内部报告,同治帝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并且,由于病情的发展而导致了他的死亡。几年之后,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梅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一旦到了这一阶段,纵有回春妙手,多半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大清朝最短命的皇帝)(5)

但是,对于梅毒的说法,有一些历史教授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表明《翁同龢日记》中,也明确写着当时同治帝查探的病情状况以及用药处方,都一一详细记录,最终表明,同治帝平时用的都是治疗天花的药,后来,天花导致毒热内陷,短时间内便断气了。

因翁同龢是他的老师,所以,很在乎同治帝的病情,时刻关注监督着御医的工作内容,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文献。其实,不管同治帝得的是梅毒还是天花,各有各的道理,我们要认清历史现实,凡事讲究有凭有据,事实的真相总会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水落石出。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纪二十一》、《清代通史》、《翁同龢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