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广西人喜欢包粽子,但是端午节的粽子和过年的粽子不一样。端午的粽子,不放馅料,不放盐,不放糖。
什么都不放,那不成了清水煮白糯米饭了吗?
煮凉粽的水不是一般的水,是浸泡过草木灰的水。
没想到,柴火灶里的灰还能拿来做美食?
千万别误会,这种草木灰是为凉粽量身定制的。这种特殊的草木灰得用生的柴火烧成,并不是柴火灶的草木灰。
生柴的品种没有特殊要求,杂七杂八的灌木和杂草都成,有人用艾草,有人用小叶榕,还有人用苦楝树。
小时候,每到农历五月初二,经常和妈妈去烧草木灰,妈妈最喜欢用小叶榕和苦楝树,但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在路边随便砍一些灌木。
苦楝树
用干柴烧为什么不行?干柴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丢失了某些成分,没有生柴烧出来的那个味道。
烧好的草木灰用清水浸泡,再用纱布等过滤,得到黄色的透明液体,里面包含了草木灰的各种成分。
用这种草木灰水,煮出来的粽子就是凉粽,也有人叫灰水粽。但在广西壮语里,不管是过年的粽子还是端午的粽子,都叫做“M”(音译),三角粽就叫“角膜”(音译)。
煮好的凉粽找不到一粒完整的米,全部都渗透融合在一起了,米粒之间几乎找不到一点缝隙了,有点像果冻,但比果冻Q弹黏牙。
凉粽
我不是特别喜欢吃凉粽,但是饿了也能吃。
凉粽要蘸蜂蜜吃才好吃,这是凉粽的最有灵魂的吃法,别的吃法只能是将就。如果没有蘸料,凉粽只有淡淡的草木灰的清香味道,对于重口味的人来说肯定谈不上美味。
蜂蜜
广西人(不是全部)为什么喜欢吃凉粽,形成这样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
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
01一个是因为气候
1、农历五月,天气已经热起来了,凉粽不容易坏,比肉粽更容易保存。草木灰水pH(酸碱度)大概在8.5—9.3之间,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在粮食匮乏的古代,保质期更长的凉粽比肉粽更有竞争力。
2、凉粽是凉性的,有消暑的作用,也更适合广西人在五月份食用。
02一个是因为贫穷
1、广西属于岭南地区,在古代并不富裕,过年还能吃肉粽,端午就只能吃凉粽了。凉粽的制造成本比肉粽低很多,生柴火随处可见。
凉粽既体现了古人的无奈,也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既然吃不上肉粽,那就用草木灰给粽子不一样的味道吧,总比吃白糯米粽子强。
我觉得,凉粽的产生和螺蛳粉的产生的道理很像,都是因为食物匮乏,人们就想办法利用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廉价食材。
泡菜也能体现同样的道理,原本清淡的蔬菜经过乳酸菌发酵以后,产生氨基酸和乳酸,成为了又鲜又酸的美味。简单的食材,激发了食欲。
广西的很多香料也具有浓郁的香味,比如紫苏、假蒌,这样的食材在缺衣少食的年代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
2、凉粽可以补充人体微量元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元素,正好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