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辉

我1983年分配至巢湖农校任教,迄今教师的生涯已经38个年头。几十年过去,沥雨经风,看过不少书,经过不少事,也阅过不少人。但是印象极深的还是老农校的老人们。

校园忆旧(巢湖农校忆旧)(1)

全国土地管理中专教育研究会会场

我大学毕业刚刚报道,就在农学教研室,室主任王世清。刚来时农学教研室不大,六七个教师,三个年龄大的,王、刘、汪老师。两个女老师,82年分来,周洁、王波老师。当然,83、84、85年几年陆续又分来几位安农、安大的毕业生,诸如张龙、赵虎、祝员外等就是那时来的。

女士优先,先说说两位女教师。这两位老师都是个性分明,一个快人快语,一个安静甜美,但都极其善良,乐于助人。在元山山洼里的老农校(原来巢湖市五七干校所在地),水是山上流下来的,甘冽甜美,但是,集水塔收集水量有限,一天只放两次水。距离巢城十公里,要翻过小伏岭,十分不便。因此,老农校男女老师都存在找对象困难的问题。周、王两位是家里亲戚介绍的,据说很快要结婚。结婚了,就要旅游,旅游就要好体力,周老师、王老师就相约每天下午课后去农校后边元山农场、海军农场散步,积累体力,提高身体素质。农校搬迁后,周老师很快就退休了。王波老师调走了,去了凤阳她老公所在的安徽科技学院,想来现在也平安退休了。

校园忆旧(巢湖农校忆旧)(2)

农学专业毕业生合影

王老世清,据说是老的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生。人高瘦,五官深邃,话不多,办公室其他老师少抽几口烟,呛咳有声,上课声音不大,语气平正,学生叹服。

刘老大江,广东梅山人。毕业于东南农业大学,一直教遗传育种。有学问,但讷于言,口音混杂,十句学生只能听懂两、三句,学生多有碎言。刘老早仳离,拙于家务,分得新房也不装修,垒砖灶而炊之,处陋室安之若素。真高士也!

汪老住在顶楼,喜爱养殖。为了好好养花,发明了不要浇水的自助式花盆;为了养鸡,就繁殖蚯蚓。爱好广泛,极喜说话,拉住久别的人手,两眼定定看紧你,嘘寒问暖,好不热情。最近又爱上赋诗。现附汪老诗一首:“略”。

徐科长,教务处老人,退休后返聘。处事极其细密,认真无错。那时的农校,尚没有电脑打字复印,每学期的试卷都是教师自己刻蜡纸,徐老、吴干事一张纸、一张纸,推油辊印出来的。徐科长很重视农校校史资料的收集,准备编撰巢湖农校校史。但是,十几年过去,徐科长90高龄仙去,不知收集的校史资料是否安在?

校园忆旧(巢湖农校忆旧)(3)

土地管理专业毕业生合影

俞老头,善讲红楼诗词,我多次请俞老给学生作讲座,热情从不推辞。俞老好酒,每天三顿酒,风雨不歇。也不是好酒,八十年代的苦老八(地瓜烧),九十年代的粮食酒,小塑料壶一次打5斤,可以喝一、两个星期。俞老喝慢酒,一顿可喝三、两小时,一般人陪不了。我荣幸成为俞老的忘年交,常常与俞老一起聊天聊地,不知觉间一斤多酒两个人就喝下去了。酒到位了,话匣子就打开了。天南地北、古今往来、文史逸闻,无所不谈。后来,农校拆了,各奔东西,很长时间没有俞老消息。再后来,听说在养老院故去了。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图片:周泽山)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