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孝廉文化传承宣传项目。对于这个名词,我们听说最多的代表人物便是曹操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孝廉,在古代,什么人才能被举为孝廉呢?

  孝廉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种察举考试,作为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和官员选拔有何关系?其实答案就在这里,在运用“举孝廉”的几代王朝中,均是以儒家思想治国。而孔孟之道认为天下稳定的关键在于仁,是有仁政一说;而仁的关键则是在孝悌。至于“廉”那又是另外一个方面的考虑了。不过历史上出门的孝子出生都很贫寒而不忘孝顺父母、顺从兄长,那么自然也会廉洁,所以孝跟廉似乎是一种看似必然联系因此,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为汉代察举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被举孝廉后的任用升迁情况,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

三国历史 曹操的志向(曹操被举过的孝廉是什么)(1)

  汉代举孝廉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过去由大官僚子嗣和富豪垄断官位的局面,为国家储备了更多的人才,统治者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按自己的意旨选择称职的官吏,这对于加强专制皇权,巩固其统治发挥了重大作用,还有就是给没有家庭背景的平民百姓更多的机会。

  但是在汉代后期,举孝廉慢慢也变成了世族大家垄断权势,互相吹捧,弄虚作假的手段。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官三代的曹操虽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也不研究学业,但是由于他强大的家族势力,曹操在19岁时就被推举为孝廉,正式步入仕途。四世三公名门之后的袁术也被举荐成为过孝廉。十八路诸侯之一的公孙瓒也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当个郡中小吏,受到涿郡太守刘基赏识,公孙瓒成为了太守的女婿,后来,公孙瓒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犯法的太守,途中太守刘其获赦免。公孙瓒归来后因此德行被举孝廉,任为辽东属国长史,一步步成长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到了明清两代,孝廉成为了对于举人的称呼。但是举孝廉的初衷还是很值得永远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