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在省亲结束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送出一百二十两银子,吩咐贾家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于是,贾母一时高兴便率队去了清虚观祈福。谁想不但与张道士闹的不愉快,随后京城亲友还以为贾家大摆醮坛过来送礼。
贾母眼见事情闹大,便后悔不该来,只待了半天就走了。这里边可就非常有讲究了。
一,贾母不希望太张扬。
二,贾元春打醮清虚观就是在张扬。
贾母到了清虚观后,突然发现自己出场可能做错了,立马亡羊补牢不去,就是给这件事降温,希望不要太引人注意。
贾母这种警惕,恰恰代表了为人臣的“如履薄冰”。
这就不禁让人想起另外两件事。
一件事是宁国府举办秦可卿葬礼,肆意张扬。
一件事是荣国府操办贾元春迎亲,肆意张扬。
正是这两件事过分盛大,引起皇帝对贾家的不满和注意,才最终导致贾家被抄家。
而他们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也注定得不到好结果。如果能有贾母那样谨慎,断然不会下场凄凉。可惜,贾母并不能做贾家的主。
秦可卿葬礼上,最恶劣的是引来了北静王等四王八公,不顾身份、没有圣旨的出席贾家葬礼。
双方那种表现出来的亲近,让皇帝产生忌惮,怀疑二者结党,贾家由此被皇帝警惕。
秦可卿葬礼后,贾元春立马被晋升为贤德妃,就是皇帝对贾家的拉拢和试探。
可惜贾家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贵妃省亲,让皇帝彻底看清他们不忠顺的立场。至此双方分道扬镳。
随后,第二十八回,端午节赐节礼那天蒋玉菡出场,送给贾宝玉一条茜香罗汗巾。贾宝玉则回以一块玉玦。
二人这次互赠,其实影射了贾家正式与北静王结党勾结。
蒋玉菡谐音将玉含,正是指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贾宝玉。
他背叛忠顺亲王投靠北静王,进一步暗示贾家已经背弃皇帝,与北静王勾结,图谋不轨。
同时,贾元春打醮清虚观开始,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实际却关联紧密,如果联系来看就会发现细思极恐。
贾元春吩咐打的这个“醮”叫平安醮。本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大法事。
平安醮非常热闹,形同大庙会,老百姓都能参与趁热闹。
按说这平安醮挺好,问题是贾元春作为一个贵妃,她打平安醮就不伦不类,甚至有点僭越。
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事应该是皇帝的工作,皇后都不应该参与。贾元春一介贵妃,行此事岂不是愚蠢又糊涂?
再者,平安醮做在清虚观。那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贾源的出家替身,宁荣二公建功立业扶持先帝登基,建立太平盛世,才有如今皇帝的天下……
将这些事串联起来再看贾元春打醮清虚观,哪里是祈福?分明是提醒皇帝,不要忘了贾家往日的功勋,他今时今日能坐稳皇位,全是贾家的功劳。
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借以在对皇帝警告。当日能够扶持先帝登基,他们也能再扶持别人登基。
彼时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后,按说皇帝要给贤德妃家里封赏的。可迟迟不见封赏,却给贾元春舅舅王子腾加官进爵。
结合头天蒋玉菡出场,暗示贾家背叛皇帝,要与北静王“结党”。
贾元春打醮清虚观的举动,分明暗示贾家在向皇帝“讹诈”。
如果不给贾家好处,就会像焦大骂贾蓉那样“红刀子进白刀子出”。
当日焦大追着贾蓉屁股后面骂什么“别说你,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岂不就是贾家和北静王这伙四王八公老臣子对皇帝的真实心声。
皇帝登基不久,太上皇还在宫中。忠顺亲王作为皇帝的亲信,“忠顺”二字封号恰恰表明皇帝看重臣子的忠心和顺从。
可贾家这些老臣,一个个“骄狂自大、不忠不顺、桀骜难驯”,从秦可卿葬礼的僭越,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省亲不忠顺,与北静王结党的不臣,如今公然借打醮清虚观形成舆论,逼迫皇帝给贾家封赏,进一步讹诈。
一如当初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一样。如果不是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双方大搞暧昧,皇帝肯定不会晋升贾元春。
可当元春晋升后,曹雪芹写贾家人如何?“人人面有得意之色”,这岂不就是小人之心么?
如今贾家借打醮清虚观再来这么一手。事实证明不久之后,贾政就被钦点学政,外放出差,他们又一次“得逞”了。
但是,从贾政去到的海南就能看出,皇帝已经对贾家忍无可忍,就要收拾他们了。
那海南在古代是流放之地。苏东坡就被贬谪在詹州。贾政的小书房名“梦坡斋”,也是巧妙伏笔。
这里最可笑的是贾元春,作为皇帝的枕边人,她的一系列行为,都表现出愚蠢和短视。
不但看不透皇帝对贾家之心。更是一步步带着贾家走向毁灭。
元春省亲唯有她能阻止,她不阻止。
省亲当天她去“宝灵宫”祭拜先帝,再次提醒皇帝贾家之功。
回家后哭哭啼啼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如今又安排僭越打平安醮,推动舆论逼迫皇帝给贾家封赏,甚至与北静王结党威胁……
贾元春种种行径,都在彰显贾家的桀骜不驯。就仿佛张居正之于万历,鳌拜之于康熙,年羹尧之于雍正,皇帝如何能容得下这等悖逆之臣威胁?何况贾家空有桀骜却无本事。
最终贾家被抄家,贾元春也诠释了她的愚蠢。
曹雪芹说她“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到了二十多岁应该明辨是非。
可惜贾元春十足愚蠢,执意作死,可是大讽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