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敬鬼神而远之,是明智的表现
《论语》载,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讲的是,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务必以正义的原则来为民做事,敬奉鬼神而远离他们,可以称之为是智慧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先付出艰难的劳动,然后才获取,这就可以称之为是仁了。
本章是孔子向樊迟讲述务民之义、临民之事。樊迟三次问仁、两次问智、一次问孝,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这可能是根据樊迟当时的情况而作的回答。有人认为,这次樊迟问智、问仁时,或许是即将出仕的时候,故孔子以居位临民之事教育他。“敬鬼神而远之”是孔子对待宗教的态度。孔子固然主张对鬼神要敬,但真正的目的还是教民向义。什么是义呢?《孔子家语》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义”。
儒家的学说是人间之需,主张积极入世,所以重点不探讨鬼神问题,但孔子并非不知道鬼神的问题,也并非否定鬼神的存在。孔子认为对鬼神要敬,说明孔子认同有鬼神,否则何谈要敬呢?《论语》中还讲到“子不语怪、力、乱、神”,说的是“子不语”并非是不知道。孔子为何主张远离鬼神呢?因为孔子认为应把务民之义放在首位,还有就是孔子不认为鬼神的力量可以改变因果关系。“远之”是指不要依赖鬼神的力量,凡事应该遵道而贵德,身体力行,积极进取。
对本章还有一种解读,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务民之义者即可知道鬼神的道理,对鬼神能近能远,才是智慧的人。
本章对仁的解释也非常重要,“先难而后获”是说世上没有不经耕耘而有收获的道理,也没有不经艰难困苦而成功的先例。耕耘了能收获很好,即使一时没有收获,毕竟自身素质和心性修养提升了,也为他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不就是仁的表现吗?那些投机取巧甚或走歪门邪道之人,别说达不到仁的境界,连个好人都算不上。
吹糠见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