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寺院成都宝光寺(静谧于繁华之中的新都宝光禅寺)(1)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十八公里的新都,建筑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殿宇幽深,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寺院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西南地区的著名禅寺。

美丽寺院成都宝光寺(静谧于繁华之中的新都宝光禅寺)(2)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寺院前院中庭建有一塔,唤为“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但从这里已经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

​​宝光寺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时下的规模。《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有文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唐末黄巢起义时,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宫驻蹲。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玄谓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僖宗遂敕玄监修砖塔十三级,取"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

美丽寺院成都宝光寺(静谧于繁华之中的新都宝光禅寺)(3)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康熙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在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是清代宝光寺中兴时期第一代老和尚。 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渂。

美丽寺院成都宝光寺(静谧于繁华之中的新都宝光禅寺)(4)

​在新都宝光寺驻足观赏停留之际,适逢午时僧人用膳时间,于中庭连廊深处,恰与一位年轻僧人相向而行,我侧身让位,与其目光交集之际,一瞬间便有种被触动心灵的感觉。他眼神空灵如水,洁净得好像可以洗净世间尘埃。年轻僧人眼中透出的宁静与安详像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俗世尘缘中的一切,仿佛在他的眼前都不存在。一瞬间的心灵震撼让我领悟到了什么才是信仰的力量,一个干净的眼神使我相信:有信仰的人,精神上一定是富有的……

美丽寺院成都宝光寺(静谧于繁华之中的新都宝光禅寺)(5)

​在紧邻繁华都市的众多寺院中,宝光寺内的清静安宁与寂寥舒廓无其他寺院能与之相比,这里僧侣众多,却很难看到他们只身片影;这里晨钟暮鼓,慈怀却已然植入心中。

当你在这里焚香膜拜,为自己,为家人祈愿平安,你的心愿佛是会听到的!

美丽寺院成都宝光寺(静谧于繁华之中的新都宝光禅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