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原来是这样来的~快来看看吧!

湖北宜昌城市简介(湖北宜昌市原来是这样来的)(1)

宜昌市的由来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是楚文化的发祥之地,更是我国的三峡工程的所在地。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相关文献记载:古代时候上控制巴蜀地区,下引路荆襄地区,曾是“楚国的西部战略要塞”,一直成为楚国的边陲,多“蛮夷”聚居,慢慢被称为夷陵。“以长江、峻山限带封城”的办法,划江而治,分夷陵所辖长江以南的西境,另置新县。希望分境置县的举措宜于国运昌盛会给黎民带来欣喜平静。因为这些称谓的寓意同样符合当权者期望吉祥的社会心理。从“分夷陵西境置县”的背景与意图中人们不难看出,当权者将所置新县的称谓命名为“宜昌”的用意。

湖北宜昌城市简介(湖北宜昌市原来是这样来的)(2)

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宜昌丝竹曲调优美,表现细腻,加上打击乐轻敲细打,往往给人以典雅、清新之感。其旋律则较为华丽,板式也较为规范,曲牌、小调与本地民歌交融形成特有的风格。研究宜昌丝竹的联曲规律与乐曲派生技法,对拓展民族音乐创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宜昌丝竹在民间长期演奏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主奏乐器为丝弦和竹管。该乐种的曲牌有明显的丝竹曲牌特点,有以“一曲生五曲、五曲生七调”的曲牌派生法,同时还以起调毕曲音构成主导乐句贯穿全曲。

湖北宜昌城市简介(湖北宜昌市原来是这样来的)(3)

宜昌市的文化故事

三峡水电站

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发生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湖北宜昌城市简介(湖北宜昌市原来是这样来的)(4)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段下行湍急,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的千古名句。但同时,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三千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游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不过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

本章的故事就到这里啦~点个关注再走嘛~

湖北宜昌城市简介(湖北宜昌市原来是这样来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