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年我们唱过的儿歌(儿歌唱过的年代)(1)

肖欢

还记得儿时唱的歌谣吗:我们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伴着摇篮曲入睡;我们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我们吹起小螺号,怀着种太阳的梦想一天天长大……

不同年代,不同儿歌。

“60后”:《一分钱》《小鸭子》《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代人的童年在上世纪70年代。这是一个“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的年代,弹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滚铁环等等,说起这些游戏,很多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这些游戏陪伴着他们成长,给了他们很多乐趣和美好的回忆。《一分钱》《小鸭子》都是著名儿歌创作者潘振声的作品,他曾说过:“《一分钱》超过《卖报歌》。”确实,这两首儿歌在当时的传唱程度比之今日流行歌曲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当年的孩子就是这样快乐地学会了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那时候不管学校搞什么活动,《让我们荡起双桨》都是必唱的歌曲。

“70后”:《小燕子》《葫芦娃》《蓝精灵》。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上世纪80年代吹满祖国大地,那时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70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大多在这个时间段里。在这个年代,一到“六一”儿童节,大多数学校和幼儿园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开联欢会,能参与表演的孩子特别兴奋,老早就惦记着表演节目的事情,不厌其烦地跟父母说起排练的趣事,一遍又一遍重复练习着要演唱的儿歌。那时候除了老师教的《小燕子》《上学歌》《春天在哪里》,就是电视里动画片的歌《葫芦娃》《黑猫警长》《蓝精灵》等,特点是旋律更多变化,感情更富有色彩。主要以影视作品主题歌和外来作品为主。

“80后”:《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雪绒花》。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人现在都参加工作了。这代孩子是幸运的一代,他们的童年基本上在上世纪90年代,亲身体验了许多新鲜事物。在他们的记忆里,除了流传下来的儿歌,也开始逐渐接触流行歌曲。“那时候老师最爱教的歌曲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记得有一次回家后,我就按照老师教过的,给妈妈打了一盆洗脚水,然后边唱这首歌,边给妈妈洗脚,把我妈感动得哭了。”微信朋友圈里,30岁的小程说。

“90后”:各种流行歌曲。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几乎都在新世纪里度过。这时期的儿歌却没有新的突破。“90后”唐睿似乎只记得《两只老虎》《世上只有妈妈好》,他说,这些流传下来的老儿歌欠缺新意,旋律也很平淡,没有跌宕起伏,很容易让孩子们“审美疲劳”。在新儿歌缺乏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愿意去亲近旋律激昂、歌词前卫的流行歌曲,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种流行歌上面,许多港台歌手的歌如雨后春笋般流行在大陆地区。唐睿说:“当年最喜欢就是《小虎队》的歌,他们的《蝴蝶飞呀》《水手》等许多经典歌曲,歌词早已耳熟于心,直到现在都还记得非常清楚。”

“00后”:金鹰卡通卫视《中国新声代》是一档面向14岁以下儿童的音乐类节目,导演组赶赴十几个城市,海选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该节目总导演陈刚说:“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爱情买卖》《high歌》这样的成人化歌曲,凤凰传奇、许嵩等的歌曲点唱率很高,甚至有近百名孩子组团合唱热播电视剧主题曲《逍遥》。孩子们唱得很认真,但除了这些流行歌曲,他们自己的歌去哪儿了呢?”

《中国新声代》到目前已经做到了第五季,旨在通过节目征集、推广属于孩子们的歌曲。不过,想让一代孩子唱属于他们的歌,一个电视节目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一齐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