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1)

馆长简介:陈瑞近 ,1967年出生于江苏昆山人,1989年参加工作,2000年入党,大学学历。现任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苏州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2)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3)

苏州博物馆外观/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目前苏州市唯一一家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担负着推广苏州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苏州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都将以有利于传统文明、地域文明的传承,有利于城市形象、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利于百姓的文化享受、社区居民的民生需求为使命,要努力将苏州博物馆打造成值得观众尊重的博物馆。”陈瑞近馆长认为这是苏博工作的出发点,这样的理念几乎贯穿了博物馆的收藏、展览、公共服务与教育职能的始终。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贺兰德·考特在2008年7月4日《纽约时报》头版中形容苏州博物馆新馆为:“这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如此“例外”,何以窥见?

藏品立本,苏博的收藏特色

博物馆的藏品无疑等同于博物馆的灵魂,是博物馆展览策划、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石。

在陈瑞近看来,苏州博物馆的收藏是与社会使命紧密契合的,“藏品的收藏方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吴门书画艺术,二是吴国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三是苏州明清手工艺品。这三类文物可以说代表了苏州几个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是风格显著的艺术门类。同时,秉承着‘为未来而收藏’的理念,在举办现当代艺术展、‘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览的同时,收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有的还是他们特别为苏博创作的作品”。事实上,与众多大型博物馆相比,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在体量上并不具备显著优势,那么在扩充藏品方面苏博现在有何举措呢?目前,苏博的文物征集有两种方式:捐赠和收购。“苏州博物馆制定了《苏州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管理办法》《苏州博物馆社会捐赠办法》,设文物征集委员会,由馆内和外聘专业人员组成,并聘请相关知名专家指导,全面负责文物征集工作。”“具体流程来说,我们首先会征集调查,征集部门或征集小组会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根据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开展调查,寻求征集线索。其后由征集部门或征集小组提出初步意见,并向馆部提交征集意向报告。馆部收到征集意向报告后,及时组织相关征集工作人员及专家进行商定,确定征集意向并选定专家对拟征集物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完成后,专家填写拟征集物品鉴定评估表。最后商谈价格,藏品征集部门或征集小组指定人员与文物所有者商谈收购事项。批准实施后,将全部资料报送征集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科学的征集方法为苏博征集文物的真实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捐赠也是苏博文物来源的途径之一,捐赠的藏品主要为现当代艺术展和“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览中艺术家捐赠的当代艺术作品,同时也有一些社会捐赠。“博物馆的收购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与藏家为友,这样一方面能了解相关的文物信息,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情感的维系令藏家产生捐赠的意向,或在选择中有所倾向。”比如,2013年,苏州博物馆征集到古越阁王振华夫妇所藏的58件吴越青铜兵器,其中包括了一柄精美程度最高、品相最完好的吴王夫差剑,填补了馆藏的空白。在征集之前,苏州博物馆已经和藏家做了四五年的朋友了。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4)

苏州博物馆展厅/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5)

梅景传家——苏州吴氏的收藏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3 月/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通过展览连接传统与现代

陈瑞近告诉我们,基于苏州的人文环境,以及“中而新,苏而新”的建筑风格,苏州博物馆倾向于做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展览的要求有三条:一要有明确的主题,二要有学术支撑,三要有文化气息。近年来的展览都以此为标准,努力打造属于苏州博物馆的独特标识。其中不得不提“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这一展览的设想产生于2009年,2010年展览进入筹备策划期,2012年正式开展。“吴门四家”系列展览获得了2015年度亚洲艺术新闻“中国传统艺术”单元奖项。“展览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大环境的影响,博物馆界当时开始对原创性展览有了重新的认识,大家意识到,做好原创性展览,关键在于好的主题、策划和表现形式。其次,来源于苏博自身意识的转变,2010年的‘择厥吉金自作御器——吴国王室青铜器特展’和2011年的‘此君集此高呼与可——历代文人画竹珍品特展’这两个展品配合主题的专题展览为‘吴门四家’展览积累了经验。2012年沈周特展展出了12家单位的50件藏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当年邀请专家来参加学术研讨会时,还是有不少人心存疑虑。”为了在沈周特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文徵明特展的品质,苏州博物馆尝试了一种新的办展模式。“我们在‘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中首次确立了由项目负责人选择团队工作人员的制度。项目负责人负责择定展览、教育、公共关系、文创、新媒体、学术研讨会以及图录出版等。挑选各方人员组成团队,团队会定期开会,有效推进展览的进程。这种多方讨论和综合考量的方式收获了良好的效果,更好地整合了与展览相关的各方面资源。最终我们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很好,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种模式的项目负责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隔阂,也培养了一批年轻人独立担当工作的能力,在之后的展览中延续了下来。

项目负责制对于组织者的各方面能力要求很高,谈到对研究型人员的培养,陈端近馆长介绍了苏博的研究人才培养举措。“首先是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它负责规划、组织、指导苏州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工作,推进博物馆科研力量的增强和研究水平的提升,引领博物馆科学研究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其次是博物馆与高校的合作共建项目。苏州博物馆先后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此外,苏博也注重职工培训,派馆员参加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各类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比如2016年围绕博物馆对外交流合作、器物类文物、书画类文物、书法艺术等主题,举办组织了总共4期馆内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实操测试。”

2019年是苏州博物馆建馆60周年,苏博更是推出了“大邦之梦”和“画屏:传统与未来”等临时展览,其中,“大邦之梦”展览是继2017年“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后再次举办吴越楚文化展览。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6)

苏州博物馆展厅/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7)

展览“画屏:传统与未来”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面向公众,沟通物与人

配合一个个精心策划的展览的是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教育活动,苏博副馆长茅艳认为苏博的公共服务有着自己的特色,“苏州博物馆的公众服务除了提供常规的开放服务,比如:良好整洁的开放环境、优质的人员服务质量、方便快捷的便民措施等,也为热心观众提供志愿者和会员平台,将关心博物馆发展的一群热心观众组织起来,参与博物馆的各项业务。以志愿者团队为例,苏博志愿社从一开始就是由志愿者自主管理,博物馆由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跟进志愿社工作,并将馆里的一些要求和想法跟志愿社进行对接。12年来,志愿社有自己的管理章程和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志愿者的劝退机制,产生了一些乘坐火车坚持服务的志愿者、坚持十二年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志愿者”。这样的机制使得苏博的志愿社长期以来充满了活力。苏博志愿社还有自己的智慧管理平台,将志愿者的管理架构、服务时间、统计等功能都通过系统来实现,规范了服务过程,提升了管理效率。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8)

志愿者为弱势群体讲解/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在教育活动形式上也有着自己的经验。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在校园巡展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开发、馆校共建和校内展览的新形式扩大了走进学校的深度和广度。2014年,苏州博物馆以国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项目”为依托,与苏州10余所中小学教师合作,针对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的学生,推出建筑、书画、瓷器、民俗等系列优秀传统文化课程35门,最终形成《知·苏——苏州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出版读物,成为馆校共建的核心教材,通过与全市100家少年宫签约,实现了传统课程更加广泛地走进学校。2017年,《知·苏》荣获江苏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苏博还针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社会教育,陆续开发了面向残疾人士的活动。比如触摸文物活动,带着文物走进盲聋学校和社会养老院,通过触摸的方式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馆组织志愿者和员工跟盲聋学校的老师学习手语,努力为到博物馆参观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务。

匠心独运,苏博的创新之举

博物馆文化创新能力的增强将扩大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公众影响力,进而塑造博物馆在城市中的新形象,苏博一直以来不乏创新之举。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课题。苏州城市历史悠久,特别是明清以来手工艺极为发达,苏州博物馆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那么苏博如何将保护非文化遗产纳入工作之中呢?陈馆长谈道:“苏州博物馆是苏州装裱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设有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开展技艺的传承和弘扬工作。2015年底我们还开始推出‘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览,在太平天国忠王府陆续举办了二三十余位当代手工艺大师的作品展,以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新工艺为主题,展现苏作工艺的独特魅力和多元化的苏州地方历史文化。”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9)

“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周莹华发绣艺术展”展览展品《捣衣图》/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作为博物馆展示自身活力的最佳窗口,未来的文创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通过推动文创发展,苏州博物馆从产品开发、经营渠道、社会合作等各方面全面探索。比如在社会合作方面,我们的合作模式包括产品研发的合作,和平台、渠道的合作。

2016年,苏州博物馆与淘宝“聚划算”共同联合三家服装品牌,推出独具特色系列服饰24款,其中11款投入量产,通过聚划算平台进行发布与销售,并在淘宝首页进行推广。活动三天,聚划算页面浏览量近300万人次,苏州博物馆淘宝官方网店点击量超过80万,完成2000余单订单,多款文创产品线上售空断货。

陈馆长认为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苏博具有长远目光的表现。2006年借助新馆建设的契机,苏州博物馆从零开始,组建了信息技术部。之后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配合业务需要,陆续开发了一些小系统,例如,古籍查询软件、数字资产管理软件、志愿者管理系统,并在淘宝网开设了“苏州博物馆”淘宝店。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苏州博物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藏品数字资源:完成藏品4万余件的数字化工作以及160件珍品的三维建模工作;完成了所有家谱以及入选全国珍贵古籍名录的数字化工作。2014年,苏州博物馆成为国家文物局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苏博努力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在观前、观中、观后都能得到博物馆的服务,使博物馆能更贴近观众,了解其最真实的需求。

回顾与展望

博物馆在传承文化之外,也是见证城市变革的引领者。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应当了解自身在城市发展中的担当,扩展交流,传播文化,更好地践行自己的社会使命。近年来,苏州博物馆积极配合与协助苏州市政府、市外事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与苏州的友好城市丹麦埃斯比约、德国康斯坦茨、新西兰陶波、波兰新松奇市、日本金泽等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接待了各国代表团的参观来访,与当地博物馆洽谈交流,缔结友好博物馆,参与、开展苏州友好城市缔结周年活动,先后在馆举办了“康斯坦茨之子——汉斯·布赖恩林格画展”“日本金泽传统工艺展”等展览和活动,馆藏文物、展览赴友好城市展出。“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苏博推进对外合作和交流,有效增进了城市间的文化沟通与理解,不仅彰显了苏州博物馆城市文化名片作用,又有利于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10)

苏州博物馆正门/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陈瑞近馆长展望了苏博接下来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建设,西馆已于2018年3月动工,馆址设于苏州高新区狮山广场。苏州博物馆西馆将与本馆错位发展,展示苏州吴地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特色工艺,引进世界艺术,提高展陈国际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打造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突出苏式传统文化开放式体验,形成从苏博开始苏州之旅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努力成为文旅融合下的苏州城市历史文化解读中心和体验中心,苏博的明天值得我们期待。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11)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12)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13)

陈瑞纪念馆(馆长专题陈瑞近)(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