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今天,《西游记》剧组正式开机这部电视剧自从1986年搬上银幕以来,就一直长盛不衰几乎看过这部剧的每一个观众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所有的演员都贴合原著中的形象特别是孙悟空的塑造,“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简直就像是从神话中翻着筋斗云跳到你的心里一样那么,为什么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最让我们着迷?这个孙悟空的塑造又有哪些缺陷?一起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到底长什么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到底长什么样(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什么会深入人心)

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到底长什么样

40年前的今天,《西游记》剧组正式开机。这部电视剧自从1986年搬上银幕以来,就一直长盛不衰。几乎看过这部剧的每一个观众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所有的演员都贴合原著中的形象。特别是孙悟空的塑造,“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简直就像是从神话中翻着筋斗云跳到你的心里一样。那么,为什么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最让我们着迷?这个孙悟空的塑造又有哪些缺陷?一起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从猴子到美猴王

《西游记》从筹拍到上映的过程可谓是精雕细琢,历时整整8年时间才完成。在拍摄之初杨洁导演就确定了“忠实原著,重现经典”的指导思想。

在《西游记》原著中曾多次提到孙悟空的外貌从人类的审美角度而言是有点吓人的

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猜牙向外生

因为其样貌吓人,书中还多次提到他惊吓到了百姓,还不知收敛。原著中孙悟空“美猴王” 的称号其实它的“美”更多是站在猴类的角度认为其“强悍”、“威猛”,而非长得漂亮。

所以在孙悟空的演员选择方面,杨洁导演可谓煞费苦心,她认为:“孙悟空的塑造,要人来演,要有人的相貌、人的特性,又有人性化的东西,同时又是美猴王,要让他美。”本着这样的造型设计,剧中的孙悟空怪而不丑,表演逼真、灵活,且加入了传统戏曲的元素,生动活化的表演非常深入人心。

虽然当时的特效技术相对简陋,化妆技术也是在拍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提升的,但是因为人物形象符合观众的审美想象与审美要求,而孙悟空等形象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不求形似,但求神韵”,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在外型上既吸取了传统戏剧的化妆经验,又发扬了人类审美的“美猴王”特点,将其塑造得十分俊朗清奇,即便是猴子龇牙咧嘴故意吓人的时候,也让观众觉得憨态可掬。

尤其是那双眼睛,经由六小龄童的演绎,简直可以用炯炯有神、流光溢彩来形容。可以说,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外型让人过目不忘,已经烙印进了许多观众的记忆深处。

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将猴性、人性、神性三性合一的英雄形象,他的火眼金睛、他的活泼机灵以及将金箍棒挥舞得眼花缭乱的样子都表现得逼真又充满美感。孙悟空神情飞扬、活灵活现,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美猴王经典,可以说在造型与性格上实现了人性与猴性的完美融合。

二、从美猴王到孙悟空

忠实是再现式改编的核心所在,这样的改编方式就是将文学作品中用文字描写的抽象场景和模糊形象通过影视镜头具体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生动起来。

在其他版本的《大闹天宫》中,无不是以壮观的特效、肃杀的场面、恢弘的气势来表现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在86版西游记中,杨洁导演刻意突出了其中的幽默、诙谐元素。

在大闹天宫这出戏中,孙悟空不羁的醉态、酣畅的神情、喜剧效果的音乐都在塑造一个逆反而又可爱的英雄形象。在情节设计上,孙悟空掉进了“招安”的陷阱中,不问官阶的高低、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实际就是被变相软禁。

蟠桃盛会被激怒,回到花果山之后与天兵天将展开大战。孙悟空的抗争精神以及天庭的腐朽无能被展现地淋漓尽致,戏剧效果十足。孙悟空经历的一场声势最为浩大的战役,非但没有显得压抑,沉重,反而将孙悟空的嬉笑怒骂演绎得幽默十足,精彩纷呈。 在浑厚而又鲜明的歌曲声中,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有活力,有闯劲的想象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刚刚从五行山下脱困,遇到六个山贼打劫唐僧,被孙悟空一怒之下全部打成肉酱,然后被唐僧赶走。

在电视剧第五集的情节则改为了山贼两次带刀袭击师徒二人借宿的善良老农家,被孙悟空第一次打伤后仍不知悔改,再次上门报复,第二次被孙悟空打死。

这样的改编方式,在没有改编原著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弱化了孙悟空的鲁莽凶狠使其的行为变得合理,为孙悟空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作了铺垫。

同是这一集,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了孙悟空背唐僧过独木桥,唐僧秉烛为孙悟空缝制虎皮等情节,这些都是在原著中所没有的,但加入这样的细节设计,为二人的师徒情谊,孙悟空的去而复返埋下伏笔。

三、从孙悟空到取经僧

相比原著,孙悟空的精神高度被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原本狂傲躁动的孙悟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孙行者。

原著中孙悟空一开始在取经路上非常狂傲躁动,对师父虽有感激,但绝无无尊重之心,自认为神通了得,处处挖苦、数落师父。在战胜黄袍怪一节中,他先是抓了百花羞的孩子,威胁其交出沙僧。然后再用孩子的性命来威胁敌人,这本身就非英雄所为,而在换出沙僧后,他又不守承诺,摔死了黄袍怪的两个孩子。

沙僧道:“哥啊,怎么样激他?”行者道:“你两个驾起云,站在那金銮殿上,莫分好歹,把那孩子往那白玉阶前一掼。有人问你是甚人,你便说是黄袍妖精的儿子,被我两个拿将来也。

《西游记》三十一回

电视剧的孙悟空,从不滥杀无辜,每一次斩杀妖怪都有非常充足而伟光正的理由。类似的情节在六小龄童版孙悟空身上都做了改编和处理,让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更完美、更深入人心。

在三打白骨精的一场戏中,原著中孙悟空在没有火眼金睛的唐僧面前,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一棒打死了白骨精,挑战唐僧作为人的道德底线,导致师徒决裂,而为了衬托孙悟空的高大形象,该版增加了白骨精杀害两位老人和他们女儿的情节,以彰显出白骨精的凶残、狡诈。 唐僧肉眼凡胎,是非不分。

六小龄童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是极其正面而完美的,他重情义、有智慧、充满正义感、勇敢而无畏,其完美形象甚至掩盖了原著的光芒。

孙悟空形象得以如此完美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六小龄童版对孙悟空形象进行了极尽美化,使人物形象变得过于正面的同时,显得有些扁平化,在人物立体感方面略有欠缺。

要知道在原著中孙悟空是一个得道的妖猴,后来因触犯天规而当了五百年的囚徒,之后被唐僧所救后,也是带着紧箍咒,边“服劳役”,一边进行“思想改造”。而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更像一个天生就充满正义感的侠客,一个救人于水火的超级英雄。

这也造成了孙悟空形象中的性格前后矛盾的部分。前面的极度赞扬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大闹天宫的性情;后面又极度美化其真心悔过、追随唐僧取经的义举,前者极度反叛,后者极度顺从。

猴王中间的转变似乎又不是五百年的镇压即可实现的,没有足够的心理铺垫,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而造成了性格上行为上形成了前后不一的矛盾与违和感。

在原著中,孙悟空经历了天生一颗灵心,之后学了神通后桀骜不驯,迷失本心,后来在取经过程中经历诸多劫难后才寻回本心的历程,其性格转变水到渠成,而六小龄童版孙悟空似乎只有升级打怪的过程,缺乏了由恶到善,由魔到佛的心路历程。

白羽点评: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孙悟空,虽然当时的拍摄技术不如当代强大,但是六小龄童靠着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和对孙悟空形象的反复揣摩才将其彻底演活,塑造出几十年来观众心中的一代经典。

影视技术的进步、视觉的新体验是《西游记》相关作品得以出现的重要动力,但是导演的文化内涵也同样重要。如果忽略了人物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只热衷于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化视觉体验,那么即使再花哨、再厉害的拍摄技术、视觉刺激也无法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孙悟空形象。#央视版西游记开机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