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夏泉哲

7月27日中午,当非洲姑娘郭布丽推开中国一冶武大高速公路项目食堂的大门,“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扑面而来。突如其来的生日祝福让郭布丽十分激动,她用流利的汉语说:“在这里,梦想离我越来越近,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动。”

郭布丽来自西非的布基纳法索,是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眼下正在“武汉大学——中国一冶实训基地”实习。郭布丽说,她是他们国家第一批来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中国人民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梦想让你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梦想离我越来越近)(1)

中国一冶武大高速公路项目是一段长14.9公里的平原高速公路,高架桥梁占比43%,有三个跨其他高速公路的互通点,体量大,技术含量高,仅桥梁的上部结构就有预制箱梁、小T梁、现浇箱梁、钢箱梁四种,桥面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更是要求严格。为了让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在项目上学到真本事,中国一冶为实习生设立了双导师,对实习的每个阶段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都制订了具体的计划。实习生从初步认识工程到融合项目氛围,到具体从事工作,再到业务提升,环环相扣。同时,一冶还为实习生提供了各个层次的相应培训。

项目部技术总工吴慧重说:“为确保留学生的实习实训成效,我们为实习生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给他们配备了专业经验丰富的导师,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专业训练。”

梦想让你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梦想离我越来越近)(2)

戴上红色安全帽,身穿印有中国一冶标志的反光背心,拿着卷尺、水平仪等工具,早上8点,郭布丽就和师傅一起前往工地施工现场。郭布丽说,干工程虽然辛苦,可当工程师是她从小的梦想,能在体量这么大的工程实习,这是她从来不敢想的事。

骄阳似火,武大高速公路在建高架桥上无遮无挡,混合着钢筋的桥面晒得烫脚。在师傅秦爽的带领下,郭布丽和同样来自非洲的阿里斯特等相互配合着用卷尺进行桥面钢筋间距的检测。“如间距是在200毫米左右的情况下,那就要测量4根箍筋之间的间距,4根箍筋代表3个间距的范围,这样就是在600毫米。接着就是要看一下箍筋的间距偏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秦爽一边观察实习生的检测操作,一边进行教学指导。“因为中文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听到一些专业名词时,不太能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这次实训和师傅的现场指导,以前的疑问都一一解开了。”郭布丽说。

“这种脚手架是具有自锁工程的直插式新型钢管脚手架,与传统扣件式悬挑外架相比,在搭拆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节约成本及节能环保方面有明显提高”。在高架桥下的盘扣式脚手架搭建现场,为了让郭布丽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该类脚手架的搭接方式,师傅李紫周钻进了脚手架里,手指细数着每一个构配件,郭布丽则在旁边认真倾听,时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师傅也都耐心进行解答。

还有一年,郭布丽就要毕业了,因为疫情的原因,她已经4年没有回家。“我要在中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去实现我做工程师的梦想,并尽最大的努力,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说这些时,郭布丽笑得很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