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可是,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

有的人认为,爱自己就要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提供最好的物质享受。也有的人认为,爱自己就要充分发掘个人天赋,努力学习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把爱自己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呢?相信在今天分享的《日日滋养:365天爱自己的生活良方》中,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周一妍是一位人气超高的整理收纳博主,更是中国整理文化的奠基人。

在书中,她整理出40种滋养自我的方式,每一种方法都简单易行,让日常中每一处微小的改变都为我们积累向上的力量,获得热爱生活的勇气。

新的一年让自己越过越好的5个习惯(请对照这四个原则好好爱自己)(1)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从日常小事入手,把爱自己的行动落到实处,让三百六十五天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好好吃饭,健康饮食

林清玄说:“好好吃饭,就是最深远的修行。”

在凡事讲究效率的时代,就连好好吃饭都变成了奢侈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人把吃饭当成了敷衍,外卖成了三餐的主角,更有甚者把边吃饭边刷短视频当成难得的消遣。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都不容易。但再忙再累,我们也要吃好每一顿饭,用心感受食物在唇齿间研磨的感觉,品味食物原本的味道。

作者认为,爱自己,先要从吃一顿好的早餐开始。一顿丰盛的早餐,不一定做法复杂,而在于享受食物的过程。

比如作者在养成健康饮食之前,曾因暴饮暴食在半年内长胖十公斤。后来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搭配出一套能量早餐的食谱,用玉米、红薯等粗粮做主食,搭配鸡蛋补充优质蛋白质,用坚果作为优质脂肪,再配以水果提供维生素。

这样一份早餐不仅营养全面,而且色彩丰富,令人食欲大开。在细嚼慢咽中享受美味的早餐,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幸福与温暖。

好好吃饭,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体现。也许做不到每一顿饭都自己动手做饭,但至少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毕竟身体健康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钱。

杨熹文曾说:“一个人对吃饭的态度,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的确如此。一日三餐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期待。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只要能有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生活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一粥一饭,三餐四季,健康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美味的食物也是帮助我们走出低谷的依靠。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请一定要好好吃饭。

新的一年让自己越过越好的5个习惯(请对照这四个原则好好爱自己)(2)

认真整理,减法生活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深以为然。虽然很多人把“没时间”当成逃避整理房间的借口,但根本原因是没有整理的意识,也无暇管理好个人的生活。

事实上,长期居住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人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会丧失对生活的秩序感与自信心。

前段时间网上曝出一则新闻,一位租户在退租后,留下一大堆生活垃圾,房东不得已找了16位保洁员共同打扫,才让房间恢复原本整洁的样子。

一个人居住的空间就是你的能量场,脏乱差的环境积累的往往都是消耗自我的负能量。反之,越是整洁干净的居所,越能积聚温暖积极的力量,让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的掌控感。

其实,整理的过程也是审视自我欲望的过程。学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平衡物品的数量,给空间做减法,让空间更通透明亮,才能让家有更多的呼吸感。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我们常常一不留神就掉入冲动购物的陷阱中,总觉得这个也需要,那个也得买,回到家后才发现没有地方收纳。

作者提出,对物品的管理可以采用“一进一出”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同类物品要定期整理,有新的物品加进来,就要有旧的物品清理出去,保持物品的动态平衡。

还可以根据购物距离的远近和物品金额的大小,以此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囤货。即如果只需步行二十分钟,花费二十元以内就可以购买到的物品,就不在家里囤货。

这样既可以避免占用真正的必需品所用的空间,还可以培养自己“扩大空间”的思维,把超市等家以外的空间作为家庭的备用空间。

能够认真整理家居空间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窗明几净的环境会消除你的疲惫,也会让你获得内心的宁静。

生活的美好从来不是拥有物品的多与少,而是物尽其用,在给空间做减法的同时回归内心的平和。

新的一年让自己越过越好的5个习惯(请对照这四个原则好好爱自己)(3)

内在富足,感知幸福

叔本华说:“多数情况下,人的内在很少有完满的,所以那些脱离了贫困的人中的大部分,仍很难获得幸福。”

也许财富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极度空虚匮乏,对幸福缺乏感知能力,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难以填满心灵的贫乏。

在作者看来,生活并不总如人意,但我们依然能通过记录生活、与自我对话的方式找到内在的安定,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城堡。用自己内在的确定去对抗外在的不确定,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坦然地享受生活,自得其乐。

书中提到,可以通过自由书写的方式,把心中转瞬即逝的想法捕捉下来,把鲜活的日常凝结成文字或者录音,为人生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尝试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又或者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还可以收集日常的小确幸,比如一张令你心动的照片、一碗热气腾腾的美食、陌生人的善意帮助,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发现人间的烟火气。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大胆地去记录生活,你现在的每一天都值得被收藏。

用心观察,认真记录,把这些温暖的瞬保存录下来。让内在的世界得到滋养,让它们成为你生活的能量储蓄罐,在遭遇低谷时给你从头再来的勇气。

一个内在富足的人,不是依赖外部的施舍获得幸福,而是内在的丰盈生长出源源不断的幸福感,把温暖的小事积累放大,给予心灵无限的能量。

只有精神世界充实的人,才能在面对困境时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出自由的人生。

新的一年让自己越过越好的5个习惯(请对照这四个原则好好爱自己)(4)

享受独处,与书为伴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这样的时候,努力在人潮中推杯换盏,好让自己显得合群,然而在热闹褪去后,却忘了如何与自己相处。

也许有人认为远离喧嚣的活法是一种寂寞,但是在现如今躁动的时代,能够主动屏蔽外界的纷扰,才能体会到生命本真的快乐。

一个人能做到高质量的独处,是一种能力。选择在独处时做什么,也意味着你选择了何种人生。

作者分享了她采访朱清时院士的故事。

退休后的朱清时院士把办公室布置成了温馨的书房。采访中,朱清时院士坦言,在他的人生中有两段时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一个是童年时期,另一个是退休后,两者皆是自在的,可以完全抛开杂念,在书海中遨游。

相比于快餐式阅读,朱清时院士更加推荐阅读纸质书,静心且深入地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当你在独处时享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现实中的烦恼就变小了,心灵的空间则变大了。

正如同《岛上书店》里说:“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与书为伴,在独处时读书就是最好的时光。

无论外界的喧嚣有多么响亮,能够静下心来独处,是一件十分宝贵的事情。独处不是寂寞的代名词,而是沉淀人生精华的修炼场。

梁文道说:“一个人在家不叫独处,独处应该是抛开外界干扰的自我对话,而读书是独处的最好方式。”

人生有限,而读书无限,越是内心浮躁,越需要读书静心。把每晚睡前的三十分钟当作读书时间,长此以往,积少成多,时间会见证你读书的蜕变。

学会沉淀自己,不为外在的繁华而骚动,在独处中用书籍见证自我的成长,那些不解与疑惑都会在释然中烟消云散。

新的一年让自己越过越好的5个习惯(请对照这四个原则好好爱自己)(5)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与其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不如让每一天的时间都过得有意义。

不管我们的人生处于哪个阶段,懂得取悦自己,都是一种成熟的选择。

要知道,虽然生活不会一直美好,但只要过好每一个今天,我们便能在平凡的日常中重拾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