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

“实不相瞒,我一个女生,从没想过看战争片会看得如此上头……”

这是一位年轻女观众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之后发自内心的感慨。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2)

战争片在人们印象中,男性受众会更多一些,但事实证明这大概是我们的“刻板印象”

从预售票房女性居多,到观影现场男女比例差别不大的情况来看,一部优秀的战争片是不分受众群体的。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3)

据我亲眼所见,观影现场有小学生,也有老人,大多数都是一家人来看,谁能想到一部主旋律战争片,能够在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得到如此广泛群体的喜爱呢?

有了家国情怀的加持,战争片不再是专属于男人的电影。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4)

女人或许不能对片中的装备和武器如数家珍,却一样能够因为情节而产生共情,她们的泪点更低,观影过程中抹眼泪的频次也更多。

要不怎么说,女人是感性的动物呢……

其实这部电影里的泪点是不分性别的,看过的观众都懂。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5)

雷公已去,后劲还在

《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本是一脉相承,由于时长问题分成了两部分。看过第一部的观众都知道,七连里的老战士“雷公”在转移标识弹的过程中牺牲了。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6)

《水门桥》里,七连在行军途中遇到了炮兵营,双方苦中作乐调侃了几句,耿乐饰演的杨营长就在人群里寻找雷公的身影:对了,老雷呢?

气氛瞬间凝固。

杨营长立马明白了过来,也不做声,眼里泛起了雾气。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7)

没想到第一部让大家暴哭的雷公,在《水门桥》里,成了第一个催泪点。

经历过无数场战争、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雷公,在大家眼里是不可能会死的……但他真的没了,还是以那么痛苦的方式。

看到连雷公都没撑过去,原本调侃着“你以为炮弹是我家的”的杨营长,喊住了伍千里,答应给七连火力支援。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8)

他们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立刻就要投入下一场战斗。

什么是化悲愤为力量,这就是。

这一幕,也从侧面反映出,战场的残酷程度。

伍千里的数次捏脸

《水门桥》的战斗场面比第一部激烈很多,换句话来说,我们不太能够见到文戏,但影片仍然在紧张的战斗当中,穿插了感情细节。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9)

比如伍千里对弟弟伍万里的呵护。

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在《长津湖》里就捏过弟弟几次脸。

第一次是回家时认出刚成年的小弟,这时候的捏脸唤起了兄弟俩儿时的记忆,是重逢的喜悦表达。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0)

第二次是伍千里接到命令匆忙离家,这次的捏脸是对家人的不舍。

第三次是伍万里经历了多次战斗磨练后,哥哥对他的肯定。

《水门桥》里,伍千里又捏了他的脸,而这次,是弟弟经历了火与血的洗礼,战斗也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哥哥终于放心地把哨子交给了他,含着泪水微笑着捏他的脸……这是兄弟间的默契,也是最后的诀别。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1)

对弟弟成长的喜悦和肯定、对他的不舍和怜惜,以及希望他能够活着回去……种种情绪都融合在了这个捏脸的动作当中。

当初吴京捏易烊千玺的脸看到观众哈哈大笑,没想到这个动作最后变成了戳中泪腺的大杀器。

哥哥有多心疼弟弟啊,心疼他也要经受战火的洗礼,怕他还未成长起来就被那不长眼的炮火夺去生命。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2)

这对兄弟的深厚感情,没有太多台词表达,却无人不为之动容。

你也是我哥,七连的人都是我哥

亲兄弟的情感固然令人动容,但战友们之间的默契也不逊色。

七连帮炮兵营抢炮弹,炮兵营帮七连火力掩护,这是队和队之间的默契;

平河等人在桥底被困,伍千里带人在桥面端掉敌方火力,这是单兵作战之间的配合。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3)

这边吸引敌方注意力,那边摸到指挥部从内部爆破……每个战士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拼尽最后一滴血。

平河因为从前伍佰里的牺牲,自觉愧对伍万里,他没法那么自然地喊他一声小兄弟。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4)

他自知这场战斗艰苦卓绝,再不说就可能没有机会了。

却得到了伍万里发自内心的和解:伍佰里是我哥,你也是我哥,所有七连的人都是我哥!

在战场上,战士们的生命互为依托,还有什么比这种过命的情感更加默契和真挚。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5)

泪点密集,是因为他们曾经那么鲜活地存在过

我们犹记得《长津湖》第一部里每个战士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身上的故事。

平河沉默寡言、余从戎开朗乐观、梅生珍藏着女儿的照片,还总惦记着回去给她补习功课……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6)

而队伍行进到水门桥时,因为敌我装备太过悬殊,他们都将面临着严酷的考验,炸一次桥,要付出了多少代价?炸三次呢?

影片最催泪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太熟悉这些面孔了,当他们每一次置身于险地时,我没有哪一次是不握紧拳头的,当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牺牲时,我没有哪一次是不难过的。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7)

是啊,他们都曾经那么鲜活地存在过。

更难过的是,影片展现出来的战场尚且如此残酷,而真正的战场比电影更残酷。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8)

那些把热血挥洒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们,他们有的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初次接触战争,有的是有家有室带着妻儿的牵挂,有的是又被召回的老兵……

但在战场上,他们的身份只有同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军人。目标也只有一个: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19)

万家灯火时,我们接七连回家

《水门桥》的重点就是三次炸桥,由于七连已经全员负伤,战斗场面比起第一部更加激烈和悲壮,这也是文首提到的那位女观众看到“上头”的原因之一。

但我仍然认为“上头”这个词不妥。

过于娱乐化的词汇表达,是对先辈们的不敬。

虽然战争场面确实震撼,短兵相接确实刺激。可战争过后的残骸与硝烟,战士们的生离死别,触目所及都是伤痛。

水门桥让观众一直哭到结束(水门桥观影现场女生更爱哭)(20)

这不由得让每个人都产生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

战争片不仅仅是在还原历史,借此缅怀先辈,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才会真正思考反战的意义。

如今和平盛世,万家灯火。让我们接七连回家,接所有牺牲在战场上的先辈们回家吧。

#《水门桥》预售票房女性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