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七年(1084)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四年零两个月。居黄期间,他开垦东坡,躬耕陇亩,自食其力,交了一班新朋友,写了不少好诗文,并以东坡居士作为自己的别号。黄州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以的生涯里,他常常怀念这段生活,“东坡”,常常作为美好记忆,出现在他的诗文中。

《如梦令》二首,苏轼

其一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其二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人在玉堂深处”,表明苏轼时任翰林学士,可见此二词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后所作,词中写到春景,大概可判定为是第二年春天所作。

身处玉堂深处的苏轼仍然对黄州东坡未能忘情,以这两首《如梦令》来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个曲调可能本来就给人追忆如梦往事的感受,作者也藉此使东坡的生活场景再次在眼前浮现。

他看到了那里冷落的冬天积雪,也看到春天来临后春雨洒在长江上,雪堂前他亲手栽植的桃树李树结了许多青子,然后仿佛自己又睡在雪堂之上,被清晨的小鸟叫声唤醒。眼前这位赤绂银章的翰林学士,和那雪堂春睡的东坡居士,到底哪一个才是苏轼呢?在词中,他借百舌鸟的叫声一再提醒自己:居士,居士!

以上是对苏轼《如梦令》二首的评介。

如梦令·最爱南国春晓(玉堂深处忆黄州)(1)

如梦令·最爱南国春晓(玉堂深处忆黄州)(2)

如梦令·最爱南国春晓(玉堂深处忆黄州)(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