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中南部 ,东与本省黔东南州相连,南与 广西自治区 河池市 毗邻,西与 安顺市 、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南北长249.5公里,东西宽207.6公里,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贵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时期,境内就已有了许多部族活动,并分属于牂牁、夜郎等方国。
唐朝之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唐宋元明时期在州境内设立了多个羁縻府、州、县、峒、卫、所。
元代,黔南开始推行土司制度,境内分属于八番顺元等处宣慰都元帅府、都云定云安抚司、新天葛蛮安抚司、播州宣慰司和庆云南丹安抚司,至明代建省前,黔南地域主要设置了卫所军事机构,黔南分属于贵州卫、龙里卫、平越卫、都云卫、新添卫、定番州、广顺州等。
明弘治年间,贵州推行“改土归流” ,部分土司统治地区改设府县,如都匀府、新贵县、贵定县和荔波县等。雍正四年,清政府在黔南境内强行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世袭制度的安抚司、长官司等,而代之以流官统治,撤销了“卫所”等军事地域,将其并入府州厅县等行政地域,黔南地区分属于贵阳府、都匀府、独山州和平越直隶州。
民国三年(1914年),将清代的府州厅县一律改称为县,1935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入主贵州,改设行政督察区,黔南州地域分属于第一、第七和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定番县(今惠水县),辖今惠水、龙里、罗甸、长顺等县,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平越县(今福泉县),辖今福泉、贵定和瓮安等县市,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独山县,辖今独山、都匀、平塘、荔波和三都等县市。之后几经分合变化。
1949年11月15日,都匀县城解放,随即成立独山专区,专员公署设于都匀县城,辖民国时期的第二行政督察区的12个县,即都匀、独山、平塘、罗甸、三都、荔波、麻江、黎平、榕江、从江、丹寨,当时的瓮安、贵定、龙里、惠水和长顺等县隶属贵阳专区。[3]
1952年,独山专区改称都匀专区,贵阳专区改称贵定专区,专员公署移驻贵定,撤销惠水县,改设惠水县夷族苗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24)
1954年改称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这是黔南境内设置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同年,罗甸县也改设罗甸县布依族自治区。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前夕,都匀、三都、独山、平塘、荔波、福泉六县隶属都匀专区;贵定、龙里、瓮安、长顺、惠水、罗甸六县隶属贵定专区。
1956年8月8日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县。将原都匀专区所属都匀、独山、荔波、平塘(旧平舟)、三都(驻三合镇),原兴义专区所属望谟(驻复兴镇)、册亨(驻册阳)、安龙、贞丰4县,原贵定专区所属罗甸(原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改设,驻罗斛)、长顺(驻长寨镇)、惠水(原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改设)3县及原属安顺专区的紫云(驻松山镇)、镇宁2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4县。
1957年册亨县迁驻者楼镇。1957年1月2日由三都县及荔波、都匀、榕江、独山等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三都水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3县、1自治县。
1958年撤销都匀县,改设都匀市。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市。将惠水县划归贵阳市领导;安龙、镇宁2县划归安顺专区;原属安顺专区的瓮安、贵定2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撤销荔波县,并入独山县;撤销平塘县,并入独山、罗甸2县;撤销紫云县,并入望谟、长顺2县;撤销贞丰县,并入兴仁县;撤销册亨县,并入安龙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6县、1自治县。[3]
1961年恢复荔波(驻城关镇)、平塘(驻平湖镇)、紫云(驻松山镇)、龙里(驻龙山镇)、福泉(驻城关镇)等5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11县、1自治县。
1962年撤销都匀市,恢复都匀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
黔南州(7)
1963年原属贵阳市领导的惠水县和原属安顺专区的贞丰、册亨(驻者楼)、安龙3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6县、1自治县。1965年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县划归兴义专区;紫云县划归安顺专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
1966年复设都匀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市。辖1市、11县、1自治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96年,撤销福泉县,设立福泉市(县级),以原福泉县的行政区域为福泉市的行政区域。
2003年,黔南州辖9个县、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97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36个乡(其中12个民族乡),197个居委会,2599个村委会。
2004年,黔南州共有7个街道、97个镇、124个乡、12个民族乡。
地形地貌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
山地高原为主,苗岭横贯。红水河、都柳江流经,多峰林、溶洞及伏流。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11][12]
气候特征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平均气温13.6℃到19.6℃。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温润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黔南州地处东亚季风区,南部边缘距海(广西防城港)直线360公里。州内部大部时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平均在1200毫米左右,长顺县降雨较多,常年降雨1400毫米左右;龙里县较少,年降水接近1100毫米。黔南每年4月~9月为多雨期。
州内大部分地区,日照率在30%左右,一年四季,冬天日照率最小,在20%以下;夏季日照率在35%~45%。各地年均湿度为80%左右。以北部瓮安的83%为最大,南部的罗甸县75%为最小。特点是:北大于南、东大于西,夏大冬小。
州内气温,年均为13.6℃~19.6℃,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递增。温度有一低三高,地势偏高、位置偏北的瓮安为低温区,年均温13℃;高温区为南部河谷低地的罗甸(19.6℃)和东部三都(18℃)以及东南部的荔波(18.3℃)。[13]
水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高水高,多处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诸河流的源头。不少河流穿行于岩溶发育地带的溶洞之中,忽出忽入,时现时隐,明河与伏流紧紧相连,反复变换。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一些河流地段,岩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大气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但在岩溶发育地区,裂隙渗漏严重,春夏季节的晴和天气,地表水不断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很快形成干早;而当大雨或暴雨到来时,暗河水满,溢出地面,无处流淌,滞塞于低洼盆地中,此时则出现许多短暂(3-5日)的山间小湖。自治州共有中、小河流117条,流程5000多千米,其中集水面积在100-500平方千米的有55条;501-1000平方千米的有11条;1001-5000平方千米的有11条;5001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两条(乌江与红水河)。全州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2千米。自治州水系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黔南州土地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72.53%,丘陵面积占21.3%,平坝面积占6.17%。土地中,耕地占21.93%,园地占0.54%,林地占39.5%,牧草占11.96%,居民公矿区用地占1.82%,交通用地占0.37%,水域占0.9%,未利用土地占22.98%。耕地中,水田108725公顷,旱地79794公顷。全州人均耕地0.16公顷。[14]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黔南主要树种1860多种,经济植物有食用植物(如淀粉植物类、蛋白植物类、维生素植物类、蜜源植物类以及植物性饲料类等)、药用植物(如银杏、三尖树、天麻、杜仲、乌梅等共100余种)、工业用植物(如松、杉、樟、梓、泡桐等材用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芳香油植物、树脂树胶植物、经济昆虫寄生植物、改善和保护环境植物(侧柏、杓树、无花果、刺槐)等。列入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喙核桃、钟萼木、柄翅果、伞花木、杜仲、福建柏、掌叶木、鹅掌楸、马尾树、观光木、篦子三尖杉、十齿花、短叶黄杉、田林细子龙、翠柏、蝴蝶果、八角莲、领夏木、天麻、黄枝油杉、柔毛油杉、华南五针松、银鹊树、凹叶厚朴、红花木莲等。刺藜、杨梅、猕猴桃等野生植物遍布全州12个县(市)。
截至2010年,黔南州各类野生动物570种(含亚种),其中有鸟类235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8.2%,隶17目42科,其中留鸟141种,夏候鸟58种,冬候鸟27种,旅鸟9种。鱼类98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51.58%,隶4目9科,其中,鲤形目的种类达72种,占全省哺乳动物总数的54.4%,隶8目24科。爬行类动物有55种,占全省爬行动物总数55.55%,隶3目12科,其中蛇目43种,蜥蜴目10种,龟鳖目2种,两栖类动物23种,占全省两栖动物总数的38.33%,隶2目5科。珍稀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云豹、金钱豹、苏门羚、斑羚和中华沙秋鸭;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水獭、斑林狸、林麝鸳鸯、红腹锦鸡、白鹏、蟒蛇;三级保护动物有黑熊、大灵猫、小灵猫、凤头鹃隼、欧鸢、褐耳鹰、赤蝮鹰、雀鹰、普通鹰、灰脸鸷鹰、白腹山鸟、周鸟、燕隼、虎纹蛙、金雕、大鲵等。药用脊椎动物占总数的23.14%,其中鱼类7种两栖类7种、鸟类24种、兽类42种、爬行类32种。[10]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黔南州已发现矿产资源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磷、煤、油页岩、铁、汞、铝、锌、锑、金、铝、铜、火黏土、硅石、石英砂、白云石、砷、重晶石、电石灰石、石灰岩、石膏、辉绿岩、花岗石、紫砂陶、大理石、水晶、冰洲石。其中,磷矿资源储量丰富,瓮安县境内的磷矿储量就达36亿吨,位居亚洲第一。独山半坡的锑矿储量13.5吨,居全省第一位。[10]
水资源
贵州南部无与伦比的优美风光(9)
截至2010年,黔南州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河流较多,全州有中、小河流117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公里。河流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属雨型山区河流,年总产水量327.7亿平方米,径流量76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补给17亿平方米,占10.8%;境外河流经本州的过境水量616亿立方米,珠江流域416亿立方米,长江流域200亿立方米。州内河流属山区型河流,比降陡,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中,珠江流域理论蕴藏量168.9万千瓦,占80%,长江流域41.1万千瓦,占20%。总装机容量中,珠江流域41.1万千瓦,占29%,年发电量22.15亿度;长江流域17.6万千瓦,占29%,年发电量可达10.45亿度。
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黔南常住人口3231161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56984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38686人,减少9.49%。年平均递减0.99%。
黔南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69759人,占51.68%;女性人口为1561402人,占48.3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9.94下降为106.94。
黔南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57830人,占23.45%;15-64岁人口为2169128人,占67.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4203人,占9.42%。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8个百分点。[16]
截至2017年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328.09万人,户籍人口419.89万人,全年户籍户数1295425户。[17]
黔南州年末人口及户数[1]
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2016年户籍人口(万人) 2016年户籍户数(户)
全州 326.12 417.28 1291905
都匀市 46.09 49.31 160220
福泉市 29.44 33.38 125042
荔波县 12.84 17.98 54953
贵定县 24.19 29.95 92684
瓮安县 39.21 48.84 164946
独山县 27.09 35.47 101702
平塘县 24.05 33.14 97812
罗甸县 25.93 35.58 105222
长顺县 18.75 26.79 76306
龙里县 16.07 23.52 77160
惠水县 35.54 46.20 131165
三都县 26.92 37.10 104693
民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有布依、苗、汉、水、侗、瑶、回、彝、壮、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共同开发黔南这片热土,形成了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18]
布 依 族
布 依 族
布 依 族(11)
黔南州布依族,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居于红水河流域和都柳江、清水江上游。黔南州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第一土语和第二土语。
黔南布依族多居住平坝,村寨依山傍水,竹树深掩,河溪环绕。形式有石木结构型:上部为木柱木板结构,下部为石砌。石砌型:以石块砌墙,石板盖房;木质结构型:柱、壁、梁、门、窗全为木质结构,多为一楼一底。
黔南州布依族服饰,女多穿右衽中长衣,盘肩,着长裤。袖口、襟沿和裤脚镶有栏干,包头帕,部分地区妇女系围腰,穿及膝百褶裙;男性服装式一般穿对襟衣、长裤。
黔南州布依族青年男女情投意合后征得父母同意,择日结婚。结婚活动中主要有“要八字”、“讨花”、“背子孙鸡”、“哭亲”、“哥背出门”、“守吉时”等习俗。
黔南州布依族节日主要有春节、“更建”节、“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半”、“更宿”节。节日中采取各种活动娱人,并祭祀祖先等,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黔南布依族多信仰为原始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有祭祖神龛、土地菩萨等。祭祀祖先、灶神、石神、树神、鬼神等等。[19]
苗 族
苗族
苗族(30)
黔南州境内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惠水县、都匀市、三都水族自治县、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等县市。黔南境内的苗族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东、中、西部三大方言。
黔南州苗族村寨多聚族而居。以青瓦木楼房居室为主体,楼上有阳台屋面微凹,檐角翘起,穿斗式结构。俗称“吊脚楼”。
黔南州苗族服饰各支系服饰不一,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简洁朴素,主要日常生活穿戴。盛装为节日和喜期穿戴,加以银饰,华贵艳丽。服装刺绣有房梁、人、马、蝴蝶、花卉、印纹等花纹图案。较多饰银簪、银钗、银牛角牌、银项圈、银手镯等。
黔南州苗族节日主要有“四月八”、“鼓藏节”、“牛打场节”、“吃新节”、 “杀鱼节”、“苗年”等。各类节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
黔南州苗族主要通过跳花、跳月“摇马郎”、“坐花场”以及节日交往等形式选择意中人。建立感情后,择日举行婚礼。
黔南州苗族擅蜡染、挑花刺绣、织锦,并以银饰为著。其刺绣针法有平绣、盘绣、绉绣、辫绣、结绣、珠珠针、打子绣、堆花等10余种。织锦用彩色丝线编织花鸟、蝴蝶等图案,五彩缤纷。银饰形式有各种项圈、银帽、银手镯、银背扇、银项练、银花、银耳环、银玲、银牌、银罗汉、银泡、银蝴蝶等等。工艺十分精湛。[19]
水 族
黔南州的水族主要聚居于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有古老的雏形文字,称“水书”。
水 族
水 族(23)
水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森林覆盖,环境优美。住房建筑属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每栋一般为三五间,二三层。修建时先在地面立五、六尺高的底架,然后用枋条穿拉,再在底架上修建人居部分。房屋外加挑枋竖长瓜,盖成重檐,重檐下作为走廊并设有栏杆。
水族服饰现今主要有如下款式:男装上穿对襟短衣,衣布扣,青色为主,下穿大裤脚长裤,包头帕。女装,一身穿兰色及膝右衽长衫,短领,着长裤,胸佩绣花围腰,围以银链饰之,围腰中部系提花飘带,脚穿钩穴花鞋或元宝盖绣花鞋,头斜插梳子,外包白(青)色长帕;二着衣、裤,衣裤的绣花边饰之,挽结于顶,外包方格花巾;三着青紫色衣裤,或中长裙,戴银饰,或包青紫色头巾;四着及腰短衣,穿长裤,包青色头帕,复包白色头巾,胸佩绣花折围腰。饰物主要有银钗、银花、银步眼帘、双龙戏珠的银压领、银手镯、银项圈等;刺绣手法主要有贴绣、平绣、十字绣、马尾绣等。
水族节日有端节、卯节、“敬霞节”、“苏宁喜”(娘娘节)、额节等。水族节日以水族历法推算。节日产生了水族祭祀、赛马、敲铜鼓、对歌等习俗和鱼包韭菜、鱼包广菜、龙蚌菜、九阡酒等水族饮食。
水族崇尚铜鼓。主要用于节日、接亲、立新房等喜事、办老人丧事。
水族“水书”,是古老的文字遗存。分为干支数目字、象形字、形声字、和指示字、会意字和一些特殊符号。
水书习俗和水族马尾绣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
毛 南 族
黔南州的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平塘县、独山县和惠水县。自称“印绕”、“哎绕”、“印吞”、“哎吞”。1990年7月认定为毛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河东土语、河西土语和姚哨土语,但普遍兼通用汉语。
毛 南 族
毛 南 族(10)
黔南州的毛南族建房选址多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山腰。房间一般三间六格,房屋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壁上设神龛,前面留有3.4尺宽的吞口。左右侧前间作聚餐待客用,后间为卧室。楼上存放粮食和杂物。
毛南族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及滚边裤子,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镶有花边。腰束绣花围口和绣花飘带的青布围腰。头包粉色或青色头帕,包时显露缨须。手戴银镯或玉镯,脚穿圆口或尖头船形绣花鞋,男装着及腰青色对襟衣或长衫,用长约八尺青布缠在头上,头巾一端有布须,腰缠八尺长的青色腰带缠腰,下面穿宽筒裤子,脚穿白底黑面的布鞋。
黔南州毛南族传统节日有“雨定”(火把节)、“寒尾”(迎春节)、“誉久”(桥节)。[19]
瑶 族
黔南州瑶族黔南州瑶族主要分布在荔波县的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和茂兰镇。自称“努格劳”、“努茂”、“杯冬诺”、“拉珈”等。黔南州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瑶族
瑶族(25)
黔南州瑶族根据服饰特点分别俗称为“白裤瑶”、“青瑶”和“长衫瑶”。
“白裤瑶”男子挽发,头包白色或黑色头巾,上身着矮领高腰无扣对襟衣,下穿白色大裆短裤;女装夏衣无领无袖“贯首服”。背面为整幅蜡染加绣“回”纹或“田”纹图案,冬衣与男装无异。妇女包青黑色头帕如梯形状,椽用白色细布带饰束。下以青色为主体的蜡染百褶裙,裙底沿用寸许宽橙色板丝装饰。
“青瑶”男装,头包青黑色头巾,包时正面头巾显现平绣花纹。穿无领对襟长袖及腰衣,衣无扣,用青黑色腰带束扎,下穿及膝长裤,小腿着腿笼,腿笼靠膝盖端用两端绣花、饰缨须,约2公分宽、1米长的布带拴系。女装,挽结于头顶,由头前向后纵插三根或五根银质或牛肋骨发簪。上衣与男装相似,外加披坎肩,砍肩为蜡染、挑绣“田”字形图案。下穿裙,盛装则佩戴银项圈数根、银鸟数只、银手镯等银饰。腿扎绑腿与男子同。
长衫瑶,服色尚青色,头包刺绣正方形、长方形图案青色头巾,包头巾时中间图案正对脑门,两侧图案包于脑后。男子穿及脚长衫,下穿长裤。女子上穿及腰长袖衣,外套蜡染绣花“田”纹图案坎肩。下着裙,女盛装则盘发髻,横插银簪,饰银手镯、耳环和项圈等。
黔南州瑶族婚姻程序一般都经过交友、提亲、结亲等程序。其间有“姑娘追”、“凿壁谈婚”、“玩门廊”、“捶亲”、“不落夫家”等习俗。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的禾仓,离地面约1.5左右,通风防潮。四根立柱与仓底的连接处装套有瓦罐、木板和石板,用以防止老鼠爬进仓内。
黔南州瑶族的丧葬有土葬、岩洞葬、洞内土葬三各形式。有“杀牛祭祖”、“意外亡者不入洞”、立“图腾柱”等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