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

这里是不定期上线的她刊「对话」栏目。

每期邀请一位或一组,素人或明星来到这里,聊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谈个体的想法和见解。不代表所有人,更不涉及任何拉踩。

希望这些故事汇总在一起,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今天是第4期。

在远处的动荡和近处的撕扯交替冲击之下,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慌,多过以往所有时刻。

这种恐慌蔓延到了每个角落,包括职场。

每年的三四月,各个社交平台上都会涌起一波“找工作”的话题。

今年更甚。

前一阵子,她姐写过35 中年职场人的尴尬。

但同样尴尬的,是一群还没进入职场就已经出局的人——

“工科女”。

有人说,“比找工作更难的,是工科女找工作”。

因为这是一个哪里都没有性别,又处处都写着性别的领域。

女生选工科,他们说“女生怎么学这个”。

工科不仅需要有理科基础还要有动手操作能力,单单是“理科”“动手”两个词放在一起,他们就提前给女生判了死刑。

因而,工科院校里,男女生的比例往往严重失衡。

每年三八妇女节,我们都会见到这般光景——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

工科女,走不出循环

工科女去求职,他们连简历都不看,就把工科女拒之门外。

“你是女孩子,干不了这份工作。”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3)

图源:知乎

最后有幸找到一份对口工作的女生凤毛麟角。

她们不解,却也无路可走。

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无路可走的工科女,毕业后选择了所谓的文职,或者说是文职选择了她们。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4)

图源:网易数读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工科女没有回声的青春和心血、无奈之下的辗转和抉择。

我想知道,那些选择了工科的女生,她们如何在一个所谓“不适合女生”的领域自处?

又将如何面对“你干不了这份工作”的判决?

于是,最近她姐采访了两位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大四“工科女”——

一个叫吴真真,学的是水声工程;

一个叫程晓,学的是环境生态工程。

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5)

工科女,走不出循环

吴真真好像从小就更偏爱数字。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理科”救了她。

而每次要她写作文,揪下来的头发都比写出来的字多,阅读理解更是完全难以理解。

报考的时候,她果断地排除了所有和文字相关的专业。

最后选择了水声工程,成为了一名典型的工科女。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6)

进入大学之初,虽说女生是少数,但她并没有感觉到性别的“阻碍”。

平时学习的时候,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甚至女生通常更努力一点,考试成绩还往往会更好。

但到了大四保研的时候,吴真真才被从“努力就有回报”的认知中唤醒。

吴真真的学习成绩可圈可点,学生工作也没落下,积极参加各项比赛,获了不少奖。

她的履历表算得上漂亮。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7)

但她发现,曾经大家连小数点都要计较的成绩,无法成为敲门砖。

吴真真在保研这件事上跌了大跟头。

“我之前想报一个导师,就直接被拒了。”

原本她信心满满,未曾想简历第一行的性别就已经扣完了所有分。

而这样的经历,在工科专业保研时就像一个标准化模板,随处可见。

有人在微博上吐槽性别歧视赤裸裸的工科保研政策:男生比女生好保。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8)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9)

吴真真后来才知道,这个专业也有过“无论男女,一视同仁”的历史。

曾经,性别根本就没有被这个研究组的老师们纳入参考项,但却在几年前突然变了天。

那一年,研究组组长带了一个女学生。

老师倾注了不少心血,女生也学得不错。

一路进修到博士学位,俨然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别人家的孩子”。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0)

但当女生顺利拿下学位,迈出校门,一切都不同了——

次次面试,处处碰壁。

老师本还寄予厚望,期待她大展拳脚,可结果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却连一份专业对口的offer都拿不到。

“后来这个组就不愿意招女生了,毕竟即便费心费力培养,也没有未来可言”,吴真真显得有些无奈。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1)

因为不占优势,所以工科女生们只好选择继续深造。

如此一来,就能把自己重新拉回到男生们站在的那条起跑线上。

但过五关斩六将,兜兜转转,还是要回到最初的起点。

到头来,她们的简历还是会被单独拎出来,甚至被丢进垃圾桶。

吴真真此前看到过一个火爆的工科女求职的帖子,字里行间都是工科女的无奈——

去参加招聘会,听了一个小时的宣讲,等了一个小时的面试,却只能眼睁睁看着HR把自己的简历放在了一边,连个面试机会都没等到。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2)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3)

“如果不招女孩子的话,可否直接在招聘信息上注明,这样有的女生就不用跑这一趟。”

帖子火了之后,有女性HR站出来帮忙改简历、做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背调……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4)

图源:新浪微博

但,这些在工科女面临的巨大性别鸿沟、群体性的困境面前,作用能有几分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5)

图源:新浪微博

一切似乎是无解的。

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女生只得转身深造;

老师担心自己费力培养的学生连找份对口的工作都成了难题,也纷纷摇头。

到最后,工科女向左走,或是向右走,都是不平坦的路。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6)

工科女挤不进的空间

程晓的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这并不是她主动选的。

程晓从小学习都不算拔尖,但有一个优点——听话。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7)

因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留给她的专业选择不多。

父母替她做了决定,不管学啥,都得学理科,理科好就业。

她乖乖服从,选了环境生态工程。

对她来说,只要是上学,什么专业都一样,老师让干嘛就干嘛。

大学四年,要问她喜欢吗,她不知道,也不在乎。

对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找到工作,然后换个地方,继续“努力”。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8)

可真到了大四,她才发现,所谓的“好就业”不过是一场骗局,甚至她连实习的机会都很难得到。

在她的专业中,有一个方向是关于城市轨道交通。

简单来说,就是地铁。

地下操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去地下测量等等。

当程晓去参加就业经验分享会时,有学长曾毫不避讳地讲:

“地铁这边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招女生。”

突然听到这样一句话,程晓有些愕然。

而问起这个莫名其妙的规定流传下来的原因,更令她大跌眼镜:

“说是因为女生阴气重,在地下会有些不吉利。”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19)

图源:受访者

程晓难以接受。

就因为性别,她就被隔绝在这个空间之外。

而关于地铁方向的全部就业机会,她都丧失了选择权。

而了解得越多,程晓才知道,在工科这样的“隔离”再正常不过。

她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同学说,那里一代代广泛流传着“女生不能上船”的说辞。

“假如你想读博士的话,怎么可能不上船做实验?那如果有两个人,只有一个上船做实验的机会,肯定就优先选择男生了。”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0)

图源:受访者

古代也有这类说辞,“有女同行,航行不利”,原因有三——

一是女性阴气重,带着女人去出海不祥。

二是航海往往男多女少,担心船上的男人会为了争夺女人大打出手。

三是传说海上有很多的鬼怪,有些鬼怪会对女人感兴趣,因而兴风作浪把整艘船打翻。

总结下来,无非是你我早已熟知的、毫无依据的“厌女”发言。

但因为这些,在今天,一名学习工科的女性,依然会因此错失为数不多的实操机会。

要有人真去较那个真,为何女生不能上船、下地,也没有人会从专业角度认真跟你辩论。

他们有一套打太极的万能说辞:

“总结下来的经验”“墨守成规的东西”……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1)

图源:知乎

一句经验、规矩,就轻松把女性打为任何空间中不受欢迎的“入侵者”,隔绝在了专业领域之外。

无论是船上,还是地下。

要是问下来到底是什么经验、谁总结的规矩,没有人能说得清,但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他们早就习惯了团队里没有女生这件事”,程晓如是说。

自知就业无门,程晓四年的努力就这么打了水漂。

她的父母也不懂,听起来这么实用的专业,竟然会找不到工作。

她不想争了,也不想挣扎了,她决定换一条“适合女生”的路走——

程晓选择了跨专业考研,目标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

程晓不知道,新的道路是否平坦,但她确定的是,她在工科的路俨然已经走到头了。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2)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3)

工科女需要的不是保护,是机会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工科女难就业”这个性别歧视的结果,依然被人美化为了“保护女性”。

“这怎么会是歧视,明明是对女生的保护啊。”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4)

图源:微信

毕竟这是“体力活”。

但真的如此吗?

揭开“保护”的外衣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新华日报》报道显示:

在火神山医院火速建成的奇迹背后,有一半工人是女性。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5)

按照当地一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招工人员的说法,女性工人一般做小工,一天能工作8-10小时。

扎钢筋、开吊塔、搬运重物,女性工人都占了很大的比例。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6)

图源:微信

前不久,一个会维修各种柴油机的姑娘火了,林果儿。

清华女博士忠告(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27)

大到重装机械,小到编织竹筐,林果儿似乎无所不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成为博主之前,林果儿和很多工科女生一样,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直到她成为了网红博主,人们才发现,这个姑娘干这些“不适合女性”的活根本不在话下。

你看,“因为女性无法胜任”而把女性排除在岗位之外的理由,很多时候根本站不住脚。

更何况,现实是一些不需要体力劳动的岗位,也会将工科女生排斥在外。

图源:微信

吴真真说,自己的专业细分已经是软件这种完全不需要体力的类别,可歧视从未真正离开过。

所谓的“保护”,从结果上来看,要么是遮蔽掉了女性的劳动。

要么剥夺了女性的机会。

难倒工科女的,或许从来就不是力气不够大。

而是,她们从来都没有拥有过和工科男平等地搏一个未来的机会。

或许有人说,那从一开始就避免走上这样一条死胡同不就好了?

这样的言论不在少数——

“我们应该鼓励女生选专业的时候就从源头上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教师、精算师、金融分析师、律师、公务员、医生、艺术类工作等等大把的专业不香吗?”

但我不禁想,到底什么职业才是适合女生的?

又该由谁来定义适合与不适合?

在传统认知里,那些可以归到适合女生的那一类的职业,像老师、护士。

但,这样的所谓“适合女生”的职业,常常又会出来这类言论——

“青少年缺乏阳刚之气是因为女教师在基础教育中占比较多。”

你看,当所谓的“适合”的标尺交给别人,适合女性的职业,永远是“薛定谔的适合”。

我知道说出这些话对“工科女”并无助益。

就像一个女性HR站出来帮助工科女就业,并不能改善“工科女找工作难”这一根本性问题。

但我更怕,如果不说,这样的歧视就会愈发成为一个照进现实的死循环——

“因为女性不适合工科所以不招女性;因为不招女性所以女性不敢学工科。”

如此一来,不止“工科女”。

所有女性的路,注定是要越走越窄的。

打破当然很难,但并非不可能。

我想起这样一段对话:

“如果你是个白人男性,你会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吗?”

“根本不必梦想,我早就是了。”

希望女性都可以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或者,拥有打破所谓“应该”的能量和勇气。

点个「在看」,送给每一个不遵循「应该」,只信仰「自己」的女生。她刊

生。她刊

应该」,只信仰「自己」的女生。她刊

生。她刊

应该」,只信仰「自己」的女生。她刊

生。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