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技奖提名公示(从咸宁走出去的)(1)

香城都市报报讯(记者 陈志茹)

他生于咸宁,成长于北京;27年来,他一直从事坦克装甲车辆的研究、开发,从一名助理工程师成长为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他被誉为“中国军工国宝少帅”,被世人誉为“陆战之王”;他一生与军人无缘,却有着军人般的钢铁意志。他说:我的坦克替我实现了我的军人梦。他就是近日荣获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的毛明,也是唯一一位来自国防科技工业的获奖者,是现任中国兵器首席专家,是99A坦克的总设计师。

1、苦读为圆军人梦

1962年,毛明出生于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与同龄人一样,他的童年经历了“文革”。他母亲是一位普通农妇,父亲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富农家庭成份的母亲无可逃避地成了屡次运动挨批的对象。“那时,母亲常挨斗,我也要跟着去开荒、修水库……” 毛明苦笑着介绍。

毛明从小就酷爱学习,读书时,每当他看到,身穿军装的解放军,就好生羡慕……“我要能当兵多好哇!”从此,军人梦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在小学做过炊事员的母亲更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毛明学习特别用心,成绩名列前茅……1979年,毕业于原双溪高中的毛明,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命运由此得到改变。

“大学4年是我最愉快的时光,就是玩命学习,玩命锻炼。”毛明高兴地回忆,当时被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他抓紧一切时间发奋读书,也抓紧时间锻炼身体。“每天早起跑步,每周绕着武汉东湖跑一圈……”。

毕业前夕,他报考了素有战车研制“国家队”之美誉的201所(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军用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准备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他以为,201所是部队的学校,可以实现军人梦。

1983年,他从33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所6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然而到了报到的那一天,看着满地黄土情景荒凉的研究所,他才有种“上当”的感觉。

虽有遗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心情也在悄然中改变:“兵工人”在战争年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敢于牺牲的代名词,如果只想当军人,那谁来做武器供给?谁来做技术支持?

1986年3月,毛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相麟教授。寒窗苦读20年后,27岁的毛明以出色的成绩获军用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献身国防事业

当时,出国潮、下海潮来势汹汹,铺天盖地……手里攥着北京理工大学军用车辆工程博士学位证书,毛明也在“欲望的海潮”中几番挣扎与彷徨。他看到,眼下中关村的新产品开发热闹非凡,他也尝试着下海,去了中关村的京海公司,帮助搞产品开发。凭着聪明博学,他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很快就开发出两个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示载器、汽车换挡提示器,这是他事业彷徨时期的第一份收获。

这时,博导张相麟教授的一封亲笔长信转到他手中,深情呼唤毛明回到201所效力,将学有所长献身国防事业。

导师的语重心长,让他热泪盈眶。这封信,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那个从军梦。毛明说,我特别崇敬我的导师,他在西南联大时就是教授,后经陈赓大将做工作到哈军工做教授,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遭遇了不公的待遇,但他从不抱怨,始终兢兢业业耕耘在军工科研战线,70多岁入党,临终时将一辈子积蓄的3万多元捐给了家乡的希望小学……

带着对导师的无限崇敬,毛明不再为外界的虚华浮躁所惑,决定重返201所,为兵工事业奉献才智和青春。

1989年9月,重返201所的毛明被分配在传行操研究室操纵组。这次回来,毛明就在北京西南的槐树岭扎下了根,一晃就是近30个春秋。在此期间,他先后带领团队为重弹车研制出了全新的550通用底盘、打造出领先世界水平的二代战车,而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对99式主战坦克的改造。

毛明说,搞科研事业,首要的是喜欢。不喜欢,调动不起激情,激发不了好奇心和突破的欲望,科研事业也就不可能有创新。从踏入北方车辆研究所的那一刻起,毛明就意识到,此生都将与这装甲战车紧紧联系在一起。

3、认真钻研获认可

在不到2年半时间里,毛明先后被提拔为汽车分所副所长、9室 (特种车辆研究室)主任。刚到9室,一个喜讯传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发来邀请函,他撰写的关于行星变速箱动力学分析的论文被大会录取,邀请他到大会宣读。

在这次国际交流会,让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到了很多先进经验和前沿性的东西。1993年,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降临了。

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的论证任务,落到了9室。为此,在项目的论证和确定方案的2年中,毛明可谓卧薪尝胆。立项论证提出后,这个项目由谁出任总师很有争议。由于201所以前没有干过履带式步兵战车的总体,主管机关并不倾向把总体单位放到201所,这让毛明心急如焚。

方案论证会上,毛明一口气汇报了8个方案,有动力舱前置、后置,发动机纵置、横置,炮塔怎么放,人员通道如何安排等,并非常系统地说明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提供了各种方案的总布置图。他详细而精彩的汇报,博得在场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称赞,他推荐的总体方案被确定为主方案,并决定让他牵头搞论证和总体设计。

从此,毛明的认真与专注在业内出了名。该项目先后获得了国防科技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

4、铸造“陆战之王”

搞战车设计的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设计一款享有“陆战之王”之美誉的主战坦克。2004年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刚定型,毛明就被上级任命为99A坦克的总设计师,该坦克是“高新工程”二期项目,是我国第一代信息化坦克。

为了99A的研制,毛明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每天工作多达12小时,常常通宵达旦,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一次,综合传动装置遇到了技术瓶颈问题,要马上攻关,可已近深夜子时。刚从办公室加完班出来的毛明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径直来到了试验室。当完成第一轮试验已经是凌晨2点多钟。这一晚,毛明和项目组在一起,直至做完了试验数据才回家。

但最不容易的,还是深入极寒和极热区做试验。那是发生在99A坦克初样车试验期间的事。

在寒区试车时,发动机频繁地出现过热、排气温度过高、传动装置过冷等情况,而转战热区后的试验中,又出现综合传动装置过热等问题。他不断地分析试验,常年深入我国最北方的严寒地区、南方的湿热高温地区,以及高原和沙漠地区,亲临试验现场指导工作,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在一次次外场试验工作中、在天天的辛劳里,他从未言过累,叫过苦。

历经7年的研制,毛明用预先研究积淀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条件,把“梦”变成了现实。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99A坦克的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著提高了我军装甲部队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在我国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毛明和他的“反候鸟”团队常年跋山涉水、深入高原和沙漠地区,战严寒,斗酷暑拼来的!

毛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概括为“时间很长,人生很短”。对于年轻人的培养,毛明特别重视,常常告诫道:要有崇高的理想,为社会、国家和他人多做贡献。

从2002年起,毛明每年都会回咸安老家一次。毛祠村的乡亲们说,毛明是个勤奋刻苦、知恩图报的人。他爱家乡,6年前给村里的父老乡亲修了一条1.5公里的通组公路;他尊老爱幼,每年回家不仅给村里的小孩各发一个红包,还给年少时的启蒙老师送去慰问品,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敬请关注香城都市报(或公众号搜索:xcdsbgf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