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割了当柴烧。这句熟语在家乡几乎妇孺皆知的。白蒿就是茵陈,茵陈就是白蒿。只是生长的时间长短不同。茵陈是刚破土的白蒿,白蒿是长大的茵陈。 地气回暖时候刚刚长出来时的茵陈,数量不多比较难采,长在向阳的山坡,最适合药用;三月以后再长大些,就到处可剜,虽仍为此株,却药性渐差,是食用的好时候,不能称之为药材,人们便习惯地称它白蒿了。过了清明,别说做药,做菜已咬不动,此株已大,不用刀挖,用镰刀割下来只能当柴火烧,至于名字嘛,也就成了蒿草,听起来着就转变成无用之物。

白蒿有几种做法(春食白蒿正当时)(1)

白蒿有几种做法(春食白蒿正当时)(2)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药用功能,对防治肝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各种细菌和病毒十分活跃,茵陈应时而生,白蒿破土而出,人们采而食之,既防疾御病,又满足了口福。

风和日丽的春日,远郊、山脚、到处可见带着娃挖白蒿的妈妈,三两个结伴而行的退休大妈。挖野菜多是女人,特别是有着生活气息女人的爱好之一。接触明媚自然风光的同时,能带给家人美味的食物。我曾经遇到过几位来自安阳的大姐,看见她们采了好几口袋,特别羡慕。她们乐意分享给我白蒿的密集之地和与众不同的食用方法,临走,怕我找不到,硬要送我一包,并再三嘱咐回去按照她们的秘方烹调一番,热情却之不恭,美味就是这样口口相传。

白蒿有几种做法(春食白蒿正当时)(3)

对白蒿,地处太行山麓的林州人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凉拌、热蒸、包水饺、做春卷、捏窝头、阴干后泡茶,不仅丰富了曾经单调的春日餐桌,还起到了强健身体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我发现长在头年收获玉米、花生、大豆的空地的白蒿最鲜嫩和精神,品相最好。挖白蒿需要有备而来,一把小铲子,贴着地皮一整棵挖,好晒好洗。徒手拔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散,回家也不好收拾。

新鲜的白蒿,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裹上面粉大火蒸,面粉把白蒿的味道和汁水紧紧包裹着,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它的原汁原味。我小时候常吃,那种感觉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每到这个时节就格外惦记。

蒸白蒿的做法

第一步: 把白蒿择净洗净,去掉大部分的根。控干水分的白蒿加一点盐,熟油和一小碗面粉,面粉不能太少,可以多放些,多余的面粉可以抖掉。

白蒿有几种做法(春食白蒿正当时)(4)

第二步:反复揉搓。用手反复揉搓白蒿,让白蒿变得更加柔软,同时可以让面粉紧紧裹住白蒿,蒸熟后不会坨在一起。

白蒿有几种做法(春食白蒿正当时)(5)

第三步:蒸锅水开,放蒸笼布,把白蒿散开,平铺在蒸笼上,薄薄一层,多余的面粉要抖掉,不要放进去。大火蒸5分钟即可。

白蒿有几种做法(春食白蒿正当时)(6)

第四步:趁热倒在盆子里,撒芝麻油和盐,用筷子搅拌均匀,盛在盘子里。

家乡的吃法还要搭配陈醋蒜汁。需要用蒜臼子砸出来的蒜泥、盐,几滴香油,重点还要多放山西陈醋。 现在我家的人喜欢香辣的口感,还会放些自制的辣椒油,味道更佳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