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终于画下了句点,剧中各角色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迎来大团圆的完美结局。虽然结局完美,但一想到这部剧前期剧情之虐心纠结,尤其是男二齐国公府的小公爷齐衡与女主盛家庶女盛明兰之间那一段懵懂又美好的初恋悸动,最终却因种种原因以悲剧收场,留下了无尽遗憾,仍是心痛不已。果然男二的存在,都是用来助攻男主的。

小公爷是齐国公独子,不仅家世显赫,且为人温润如玉,卓尔不群,更是号称京城第一美男子。自小集万千宠爱于一生,堪称亿万少女的梦中情人。可他却对普通官宦盛家的庶女盛明兰情有独钟,许下非她不娶的誓言,盛明兰也十分倾慕小公爷,心底深藏着属于他的位置。

可这两个年轻人面对的阻碍太多了,家族门阀,社会舆论,父母之言。小公爷以绝食与家族相抗争,甚至一度看到了希望,却最终梦碎无痕。原因却是相当可笑,只因小公爷太优秀了,当时权势熏天的邕王之女嘉成县主对其一见钟情,说什么也要嫁给他,甚至动用权势威胁小公爷的家族,小公爷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明兰,签下了与县主的一纸婚书,遗憾半生,令人唏嘘不已。

2

王献之心里明白,自己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腿部的病痛愈演愈烈,已经是病入骨髓,药石无灵了。

临终之前,家人前往山上的道观,为王献之请来了道长祈福作法。道家法理需要回首一生之得失,道长便问他道“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王献之沉默半晌,才缓缓道:“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这一生的是非功过,跌宕起伏,他已记不太清了。唯有负了郗姑娘,是他永世难忘之痛。说完这句话,王献之神情陷入了恍惚之中,思绪如烟云飘荡,回到了多年之前,那个闪着光的夏天。

王献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家,他的父亲正是鼎鼎大名的东晋书坛一哥“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也是最小的儿子。虽如此,王献之却是众兄弟中天赋最高的一个,自幼聪慧绝伦,颇有乃父之风。就连大权在握的东晋重臣谢安在与王氏诸子打过交道后,也一口断定沉默寡言的小儿子王献之,才是诸子中最不凡的那一个。

王献之确实不爱说话,他自小师承其父,练习书法。自从入了书法行,王献之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个猛子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之中尽情遨游,经常练字练到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地步,对于外界的一切都充耳不闻。

王献之七岁那年,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他的房里,而王献之正伏在案桌之上聚精会神的练字,对于父亲的到来都浑然不觉。王羲之见状便想捉弄一下这个用功的儿子,悄悄来到王献之身后,猛地伸手抽他正握着的毛笔。想不到王献之握笔之牢,精神之集中,毛笔竟依然紧握在手,不动分毫。连王羲之都不得不感叹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献之就是如此努力用功,似乎对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直到那一年夏天,他随母亲回到娘家郗家探亲,他见到了年长他一岁的表姐郗道茂,那个闪着光的少女。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 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而郗道茂无疑就是王献之心中的彩虹,他从未见过如此明媚耀眼的姑娘,只是这一眼,便误了终生。情窦初开的少年郎动心了。

从郗家回来的那一天,王献之又开始了他的疯狂练字。只见他笔走龙蛇,落笔如云烟,挥洒自如。屋中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张已堆积如山高,直到手中的笔都已分叉,砚中的墨都已干涸,他才回过神停下来。纸上翻来覆去都是那三个字:郗道茂。王献之知道,他完了。

这之后每次回郗家探亲,王献之总是最积极的一个。不论练字练得多苦多累,一见到郗道茂,王献之总会怦然心动,她是如此美丽,笑容又是如此温暖,使人如沐春风,所有的疲惫苦痛瞬间被抛到了脑后。少年郎心中暗暗发誓,今生非她不娶。

春去秋来,随着接触渐多,郗道茂也对这个话虽不多,却总偷看自己的王家小儿子产生了兴趣。听闻了许多关于他的好学事迹,再听长辈们对其赞不绝口,心底更是也暗暗生了情愫。这一对青梅竹马,玉一般的人儿,双双坠入了爱河。

十七岁的王献之与十八岁郗道茂成亲了!王家与郗家举办了盛大婚礼来庆贺这一对新人。那一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四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王献之与郗道茂正式结为夫妻,那一天他们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

婚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婚姻爱情美满。成年后的王献之也果然不负众望,出人头地。史载他:“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不仅风流潇洒冠绝天下,帅得不讲道理。而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同样巅峰造极,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已能与其父王羲之并驾齐驱,天下闻名,书法史上将两人并称为“二王”。

知否知否最没存在感的角色(知否知否他是一个罪人)(1)

3

能得到这样一位集帅气与智慧于一身的如意郎君做丈夫,郗道茂也是当时万千少女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然而悲剧也正出于此。因为有一位王献之的狂热粉丝,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他,这位粉丝不是别人,正是东晋简文帝之女,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仰慕王献之久矣,只是当初为了皇室兴衰选择了政治联姻,嫁给了权臣桓温之子桓济,之后桓济阴谋夺权,惨遭流放,新安公主得以摆脱桓家,恢复自由之身。

新安公主依然青春貌美,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择偶标准定得更高了,而她心目中唯一的如意郎君,正是偶像王献之。饶是王献之已然明媒正娶郗道茂,新安公主依然表示非他不嫁,多次向皇帝求情。

恰逢王献之膝下无子,在当时已构成了休妻的条件。皇家对新安公主有亏欠,向来对她有求必应,尽管是如此荒唐的要求,依然下了一纸诏书,令王献之休妻再娶。

知否知否最没存在感的角色(知否知否他是一个罪人)(2)

这个消息对于王献之来说可谓晴天霹雳,他哪在乎娶公主后的荣华富贵,他一心只想与郗道茂白头偕老,生死与共。可这圣旨已出,皇命难违,这是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他做驸马爷啊!

王献之不会轻易屈服,他要抗争,可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普通人又怎能与皇家对抗呢,王献之走了极端。

王献之点燃了艾草,明晃晃的火焰在半空中摇曳,王献之恍惚了一阵,目光又变得坚定,烈火焚身之痛,又怎能比得过永失所爱之苦?

王献之烧坏了自己的双腿,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他想着这样一来,公主该会对自己死心了吧。可万万没想到,公主对王献之真是真爱,尽管他瘸了,还是表示非他不嫁。王献之太优秀了,这反而成了让他受痛苦折磨的唯一罪过。

郗道茂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丈夫,如今日渐消瘦,形容枯槁,双腿更是残废。她心痛不已,她同样深爱着王献之,她也想要抗争,但她知道,这样的坚持是无意义的,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的丈夫。郗道茂收拾好了行装,默默离开了王家,没有告别。

王献之站在空荡的宅院之中,没有光,整个院子都黯淡了,空气还带着一丝熟悉的气味,可此生怕是不复相见了,这里本来应该是两个人的。王献之落泪无声,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王献之迎娶了新安公主,成为了皇家驸马爷。婚礼办得很热闹,那一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四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可王献之却再也不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