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余大伯

是位独居老人

去年5月份开始

他就觉得家中频繁有人闯入

报警多次却一无所获

然而

当我们得知背后的故事

却不禁落下泪来

……

陌生男子闯进老人家后续(杭州一老人家中多次闯入)(1)

独居老人家中

多次有“神秘人”闯入

杭州的余大伯,今年72岁,家住杭州朝晖三区,房子在五楼,他一个人居住。从去年5月份开始,余大伯就觉得家里总是有陌生人进出,他报警也报了好多次,警察每次都来,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调查出结果。

为了验证家里进过人,他还特地留了个记号——在门口摆了一双拖鞋。

陌生男子闯进老人家后续(杭州一老人家中多次闯入)(2)

余大伯:"现在可以不碰到,我放好记号的时候呢,一碰肯定要开的,而且我拍了照片的。"

按照余大伯的说法,这个记号他每天都做,多次被人破坏。余大伯忍无可忍,网购了一个摄像头,没想到在等待安装的过程中,摄像头也不见了!

陌生男子闯进老人家后续(杭州一老人家中多次闯入)(3)

余大伯:"我放在沙发上的,二十八号换门锁的时候,结果发现没了。"

记者:"除了摄像头,家里东西有没有少过?"

余大伯:"就是太乱了,不知道,不知道…"

记者:"没有钱放在这里面吧?贵重物品有没有?"

余大伯:"我是退休教师,也没有什么金银珠宝的,钱么在卡里,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

陌生男子闯进老人家后续(杭州一老人家中多次闯入)(4)

余大伯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年了,可是他家里实际上并没有少什么东西。警方表示,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8次接到余大伯的报警,关于案件,他们正在进一步调查。

失去了母亲

封闭了自己

由于这起事件有很多蹊跷之处,我们便来到老人居住的社区了解情况。在杭州联华社区,说起余大伯,社区书记并不陌生。对于老人所说的非法入侵,社区表示,是从余大伯的母亲去世之后出现的。

余大伯有个女儿,在澳大利亚生活,一直以来,余大伯跟母亲相依为命。去年5月,余大伯的母亲去世,他就开始报警,说家里被人非法入侵。之前大伯很随和,社区有活动经常参加,可现在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陌生男子闯进老人家后续(杭州一老人家中多次闯入)(5)

怀疑余大伯的心理出了问题,社区也联系过心理医生,想给大伯做一些疏导,但是大伯很抗拒。比如这一次,我们说到社区来看看,大伯就直接回家了。

得知了现在的情况,我们马上回头去找大伯,可是大门紧闭。我们打电话给他,说陪他一起跟心理医生聊聊天,他也拒绝了。

余大伯:"这个我不参加了,我认为我心理上呢,主要是悲痛,母亲去世之后,心理悲痛,其他我认为一点阴影都没有。"

大伯承认,母亲去世,他很悲痛,但是坚称没有心理阴影。我们提出,能否给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打个电话,让她回国一趟,老人也拒绝了。

相对于余大伯所说的非法入侵,更严重的或许是老人封闭了内心。针对他的情况,我们也咨询了专家。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陈斌华:"对于独居老人,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可能导致情绪出现很多问题,压抑、焦虑、烦躁…这种都可能会出现。建议老人可以主动一点,外面社交可以去扩展一下还有就是跟朋友多聊聊,能够把一些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

尤其是亲人的去世,家属会感受到巨大悲痛,这种情况下,心理上会产生应激性障碍。有的人会在一段时间后走出来,但是像余大伯这样,本身是独居老人,失去了亲人的关心和开导,更容易封闭自己。

针对专家的建议,我们再次给余大伯打了一个电话,这一次,大伯的回应积极了很多。

余大伯:"其实我兴趣爱好很多的,我自己也能够把握时间,也联系了一些朋友谈谈。"

我们告诉余大伯,有什么烦恼,随时可以说给我们听,电话那头,余大伯很开心。

社区也承诺,会尽量给余大伯安排机会,让他跟别人接触,参加社区的活动。

资料显示, 2019年中国有近1亿的独居老人,他们经历着孤独、病痛的折磨。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关爱。而作为子女,记得常回家看看。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主编说

近些年,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层出不穷。首屈一指的,就是卖保健品,后来,又搞出了旅行团,以旅行的名义,卖保健品。骗子实在是太聪明了,子女想不通的事情,他们老早就想通了。

中国的老人是很苦的,年轻的时候要带孩子,年纪大了,要带孩子的孩子。时间都去哪儿了?不用看那些煽情的照片,看看爸爸妈妈的腰椎间盘,看看厨房,看看婴儿床。

他们年轻时也有梦想,也想着看看远方。一开始没有钱,后来没时间。哪怕不用帮着孩子带孩子了,却没有人带他们了。

很多旅行社,一旦上了七八十岁,年龄就变成了警铃,身边没有孩子,他们不接单子。

孩子们天天996,老人们想出去走走,却开不了口,即使开了口,经常是孩子们不耐烦的挥挥手。

孩子做不到的,骗子做到了。他好声好气,带你出去玩。你不买保健品,感觉对不起这么好的人。买了保健品,下一次还会带你出去玩。

他们哪里是傻?是卑微。他们用钱,在骗子这里获得尊严。

年华老去,老人在孩子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他们问你有没有空回家吃饭,你说没空,他们的眼睛一下子暗淡,却不敢抱怨;你在房间里打游戏,他们赶紧关上电视机,害怕吵到你;你对他们粗声粗气,不加掩饰,让他们越发觉得自己没用。

他们在儿女这里已经上不了台面,他们不惜代价,在生命的后半段,为自己求一个尊严。

是我们更需要父母,还是父母更需要我们?

上述新闻中这位余大伯,一直是跟母亲一起居住,母子俩相依为命。一年前,90多岁的母亲去世了,70多岁的儿子陷入悲痛,一直没能走出来。家里进小偷,连监控也偷,都是大伯自己想象出来的。

即使70多岁了,在母亲面前也是孩子,母亲走了,世界塌了。

这个70多岁的大伯,是有一个女儿的,只是,远在国外,几乎淡出了父亲的生活。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一下子成了独居老人。

我们跟老人聊天,找心理医生跟老人聊天,通过社区找更多的人跟老人聊天。但是,最应该跟老人聊天的,是他的女儿。我们想联系这个国外的女儿,老人拒绝了,说不需要。

父母和孩子,谁更需要谁?或者说,谁离得开谁?

人生苦短,父母总会先你一步,别让他们一个人迟暮,那也是你要走的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