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面味道巴适,不愧是百年老字号。”

9月25日

市民王先生经过朋友推荐

在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

吃完招牌臊子面后

对臊子面的味道连连点赞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

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2)

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历经三代传承,历时近120余年,其间经过不断的改良创新,全部食材严格按照手工完成制作,整个流程复杂、工艺讲究、选料精细,炒制时火候独到,独有古法的煮面,形成了现在闻名的江津老少皆宜的地方小吃,其“白沙臊子面制作技艺”在2019 年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仅是我区众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一个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3)

▲巴渝土陶传统制作技艺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4)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5)

▲金钱板(左)、无网弹棉制(右)

区级非遗项目达83个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6)

据了解,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个,其中26个为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7)

区级项目有猫山的传说、桐子叶麦粑制作技艺、盘车溪流钓、陈记糖关刀、醪糟系列菜肴制作技艺等等;市级项目有旱码头龙舟歌会、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小彩龙舞、清源宫庙会、况氏武术、塘河婚俗等。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8)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9)

▲白沙风筝制作(左)、白沙杂耍(右)

保护•传承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0)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送非遗展览下镇街,群众可以通过非遗展板了解什么是非遗,非遗保护的意义何在等相关信息。“据区文化馆馆长钟捷介绍,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1)

▲白沙龙舟会

他们积极推荐部分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参加非遗美食活动、非遗武术比赛、非遗雕刻比赛等,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2)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3)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4)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5)

▲小彩龙(左)、永兴吆喝(右)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6)

▲江津酱油、醋酿造技艺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7)

▲天下第一长联 通讯员 张瀚月 摄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8)

▲江津米花糖制作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19)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20)

▲李市龙舟歌会(左)、石蟆百戏伎艺(右)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21)

▲清源宫庙会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22)

▲江津四面山传统烘茏竹编

喜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花糖武术婚俗)(23)

▲塘河婚俗 特约摄影 张树仁

(江津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杰 通讯员:吕秀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