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简称“冀”,与河南省相对应,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井陉县来说,人口超30万,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处,太行山东麓。井陉县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比如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今河北井陉东南)交战,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击败了赵国大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河下古镇和韩信的关系(河北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1)

首先,井陉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地理位置上,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陲。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获鹿、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县、昔阳县三县接壤;位于北纬37°42′-38°13′,东经113°48′-114°18′之间。县城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井陉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折207.48万亩,其中耕地34.3万亩,占总面积16.5%。井陉县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源于东南季风,每年随季风到来的迟早与强弱,呈现年际和季节降水量变化。境内气温年际变化不大。

河下古镇和韩信的关系(河北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2)

井陉县位于河北与山西结合部,因地形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穆王东巡狩猎时,来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间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名“井陉”。井陉历史悠久。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冶河下游的东元村就有古人类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人类原始居民聚居。到了春秋时期,该地区先属鲜虞国,后成为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今河北省井陉县一带先属中山国,后成为赵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在今石家庄市井陉县一带设立井陉县。由此,就井陉县这一建制,始于秦朝时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河下古镇和韩信的关系(河北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3)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势力,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刘邦会相爱的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精粹。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今河北井陉东南)交战,这就是著名的井陉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用3万兵马击败了赵国的20万大军。因此,对于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井陉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井陉县设立置井州及苇泽县。大业初,废井州,并苇泽县、蒲吾县入井陉县;大业十三年(617年),在井陉县设立井陉郡。

河下古镇和韩信的关系(河北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4)

最后,唐武德元年(618年),设立井州,辖井陉县、苇泽县;贞观初并苇泽县入井陉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废井州。金代,井陉县升威州。公元1252年,井陉县的治所迁至开长镇。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井陉为真定府属县。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井陉县属正定府。到了1914年,井陉县属保定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井陉县直属于河北省。1983年11月15日,井陉县划归石家庄市。截至2018年底,井陉县总面积达138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1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