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以华人为主要人口的海外国家,中国人对新加坡具有一份天生的亲切感。然而,在得知华语并非新加坡第一语言的时候,往往十分诧异,就好比穷小子出国闯荡后,竟然不认祖归宗般不可理喻。
东南亚华侨创办的南洋大学
翻开世界历史,通常来说,几乎所有国家都会选择,占据本国最多人口族群的语言,作为本国第一使用语言。这样既稳定政局,又方便国家治理,这被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
然而,摆在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开国元勋的面前的是,刚刚脱离殖民统治,接着又被马来亚抛弃的烂摊子。国家语言选择问题,事关国家发展方向。而在多民族国家,语言问题又可造成社会割裂,民族冲突,这可关系着200万新加坡人的前途命运。李光耀等不得不谨慎。
李光耀与希拉里
与其同时期,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斯里兰卡,可以说是语言选择问题的反面教材。占据该国75%人口的僧伽罗族与占据15%人口的泰米尔族,两个民族至今仍纠缠不清,造成国家半个世纪的动荡不安。
幸运的是,在李光耀的带领下,拥有75%华人、14%马来人、8%印度人的新加坡避免了,因语言文化问题造成的社会动荡。造就了如今,人均GDP高达64000美元,高居全球第7位的东南亚唯一发达国家。
繁华的狮城
那么新加坡独立政府,是根据怎样的判断,做出了如此国策。从李光耀的谈话记录、回忆录等资料,可将新加坡选择英语道路的原因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原因。
从1824年新加坡地区成为英国殖民地起,直至1965年立国,受到英国持续140余年的统治,英语在该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二次大战后,美国的迅速崛起,加上英国旧有的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英语的全球领导地位越发突出。
第二,经济原因。
新加坡作为一个以贸易起家的城邦,1965年建国之时的GDP总额为9.73亿美元,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2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228%。而彼时,与新加坡贸易经济联系紧密的均为西方国家,以及日、韩、马来亚等国。
1965年的中国经济实力,显然还处于封闭的自给自足阶段,无暇他顾。务实的新加坡人,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投向西方的怀抱,
第三,政治原因。
从小的地区看,60年代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排华现象严重。被环绕其中的新加坡,危机重重,得不到周边国家的信任,并对其虎视眈眈。
从大的范围看,此时的东南亚还是以英美势力为主导,且在此地区大量驻军。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只能借助外力自保,才得以在东南亚立足。
美军部署在新加坡的滨海战斗舰
第四,民族原因。
作为新加坡主要的三大民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他们的母语都不是英语,相对公平。如果选择任何其中一种民族语言,都会为新加坡埋下可能的恶果。
面对大量新加坡华人的质疑,李光耀答道:“华文并不会在新加坡消失,我不相信我们不以第一语言来教导华文,便会失去文化的根。一个种族的语言和文化必须不断变革,才能解决新的问题。”
至少目前看,在他所坚持的“以英语为谋生媒介,以华语为文化纽带”的语言政策下,新加坡成功的成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