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并不是每一种口罩都是有防护效果的。我们首先要知道买什么样的口罩才有用。根据专家给出的建议,在抗击疫情一线,属于较高暴露风险的医护人员有必要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N95等级防护口罩。在医院普通门诊、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一般只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般社会公众既没有必要,也不应提倡使用N95口罩。
那么N95和医用外科口罩这两种口罩又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我们首先来看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使用的N95口罩。N95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设定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口罩也是该研究所认证的9种颗粒物防护口罩中的一种。按口罩的形状,N95常分为杯罩式和折叠式两种。那么N95的名称又有什么含义呢?
在口罩标准的名称上,字母代表阻隔的颗粒物,其中“N”就是非油性颗粒(Not resistant to oil)的简称,即不耐油。除此之外,标准中还有代表耐油(Resistant to oil)的“R”与代表强效阻挡、防油(Strongly resistant, oil proof)的“P”;后面的数字代表过滤的效果级别。“95”就代表过滤效率在95%以上,“N90”、“N99”中的数字也是同理。而数字“100”则代表过滤效率在99.97%以上。因此,P100无疑是防护效果最好的标准,而N95的定位就是对大小在0.3微米及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质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的口罩标准。
由于“SARS”这类冠状病毒含油脂量极低,无法穿透N系列口罩的过滤,因而如N95之类的N系列口罩足以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可以保护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和他们一同战“疫”。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KN95的口罩标准。N95与KN95这两个级别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等基本一致,在对应标准下过滤效率都可以达到95%以上,区别仅仅是因为不同的国家标准的原因。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N95和KN95口罩都能投入医疗使用,它们都包含医用和非医用的类型。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医用类型口罩外表面经过疏水处理,血液、汗液等无法浸透,能够为前线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保障。
还有一种带呼吸阀的N95口罩,它和普通N95的区别在于呼气时打开阀门,有可能将佩戴者呼出的病毒传染给他人,只能保护佩戴者不受外界感染,却不能保护其他人。因此,专家建议,尽量不要用呼吸阀,以免影响别人。
虽然N95口罩保护效果好,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应优先供给前线医务人员使用。普通居民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一定要记住是医用外科口罩,并不是每种医用口罩都有效哦!
医用口罩分为三种: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其中,普通医用口罩不能有效阻挡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入侵,仅限于对粉尘颗粒或气溶胶起到一定的机械阻隔作用,防护等级最低,适用于一般卫生护理活动;医用外科口罩具有一定的呼吸防护性能,并能够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防护等级中等,需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能阻止大部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一种密合性自吸过滤式医疗防护用品,防护等级高,需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所以,符合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都是能够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的,医用外科口罩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粘在飞沫上的病毒,是最为合适而普遍推广的选择。
那么,了解了需要的口罩种类,我们又应当选择哪些可靠的品牌,选购到有用的口罩呢?在N95防护级别的口罩中,3M的9132和1860款口罩是最为常见的款式。3M全称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 ,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一家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企业,在口罩方面制造品质精良。
除此之外,霍尼韦尔也是口罩行业的大品牌,诞生于1885年,是一家拥有多元化制造技术的百年大公司。不过由于口罩的需求量实在太大,这两个品牌的口罩目前基本断货。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医用外科口罩方面,从德尔格、南核、十二官到思沃、海氏海诺、运达、澳欧等大大小小的品牌也都可以胜任。凡是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都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不知道大家的口罩库存怎么样,不过无论口罩够不够用,佩戴错误都还是等于没戴。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吗?戴口罩前需要洗净双手,分清内外面。对于N95口罩来说内外上下很好分辨,而对于医用外科口罩,褶皱方向需要向外向下,以阻挡灰尘、飞沫的侵袭。然后,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让口罩上端紧贴鼻梁,向下拉伸口罩至平展。一般口罩使用不要超过4个小时,以避免口罩打湿或污染,降低防护效果。在用完之后,口罩垃圾的处理也要分情况。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另外,切记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说了这么多选购与使用的注意事项,看着手中的口罩,大家又是否了解过口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其实我国的口罩生产能力很强。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口罩最大产能约为每天2000多万只,但因为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许多口罩企业产能未完全释放。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口罩的生产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0.5秒/只,但是供应使用之前,口罩还需要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到15天。
由此可见,生产口罩是一个高产量、严把关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看似并不复杂,但是要求都十分严谨。以最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内层是普通无纺布,贴合皮肤;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飞沫、血液等传染物;中间一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用于过滤。口罩生产完毕后要经过环氧乙烷消毒并静置7天挥发毒性,经过密封包装,才能装箱运走。
毫无疑问,口罩三层材料中,中间的过滤层是关键,驻极处理之后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正是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它的原材料来自聚丙烯颗粒。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无色,半透明,是一种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在工业、农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水壶、餐具之类,大部分都是聚丙烯做的。而且虽然过年期间复工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为了应对疫情,中石化部分炼厂已经调整生产计划,于2月开始不断增产,因此口罩的原材料供应充足。
不过光有原材料还是不够,将原材料变成无纺布还有一个精密的制作过程。首先,要将聚丙烯颗粒融化塑形,转成纤维材料,以供使用。聚丙烯纤维需要采用一种叫熔喷法的方式制作成无纺布。这种方法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工艺,是1954年美国海军为了收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微粒而研制的超细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
1965年前后,熔喷法投入民用,3M等公司制造了第一代熔喷非织造设备。它的工艺原理就是用高速的热空气对聚合物熔体的细流进行牵伸,将细纤维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上,自身粘合成无纺布。不过这种材料生产出来后,过滤性其实只能达到35%左右,因为医用口罩的过滤机制是布朗扩散、截留、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静电吸附,初步生产的无纺布只能实现前四种过滤,不能达到防护需求,需要对材料进行驻极处理,让纤维带上电荷,用静电捕获新冠病毒可能存在的气溶胶,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
而且驻极处理的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大幅提高过滤效率,却不改变呼吸阻力,而且驻极电压越高,材料的过滤效率越高。一般医用口罩需要驻极电压在30Kv-60kv,驻极时间要在20秒以上,最后需要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这样一来,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在不改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实现95%的过滤性,有效抵御了病毒。
最后,在一切组装完毕,投入使用之前,医用外科口罩还需要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的流程。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环氧乙烷环境中,利用烷基化作用于羟基,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达到杀菌目的。不过这种环氧乙烷对人体是有毒性的致癌物质,因此消毒后需要静置7天,当残留量低于要求标准时才能包装出厂,供应使用。
因此,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口罩的生产都是一个要求极为严谨、需要符合严格规定的过程,所以我们更应当抵制伪劣口罩,佩戴安全有效、符合标准的口罩。
如今非常时期,无论是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还是后方日夜奔波的后勤保障者、提前开工的口罩生产厂,亦或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位位疫情检查员,无数抗“疫”勇士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们为抗击疫情付出了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谨以此片,向奋战着的他们致敬,也希望屏幕前的大家都能戴好口罩,身体健康,一起共度时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