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语文”的概念火遍全国,加之近年来高考语文提分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今年两会有人大代表建议教育部门对中、高考语文和英语分数权重做出调整,使语文比英语或其他外语总分至少提高20%,以保证母语的优势地位。

大语文体系是最科学的吗(的概念近几年才火)(1)

在这种形势下,“大语文”的概念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来到了大众家长面前,使多年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占据观念的家长朋友们开始对“语文”刮目相看,开启了鸡娃路上先鸡语文的思路。

大语文体系是最科学的吗(的概念近几年才火)(2)

01 “语文”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语文在我国教育史上一直都雄踞霸主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的教育史就是一部语文教育史。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读书”读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语文”。

看中国古代,在相当漫长的时间跨度里读书人的受教育之路:启蒙阶段通过各种蒙学读物,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儒家经典;接着阅读各种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的范本;最后参加封建社会的“高考”——科举考试,通过写文章的形式接受选拔。

用今天的话来说,那真是名副其实的“得大语文者得天下”。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教育设定并不完善,加之清代以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我们近代在科技领域落后于人,经过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加之五四运动以后我们请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科学教育才逐渐得到重视。

后来我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矫枉过正,科学教育被格外重视,与之相应“语文”的作用被看轻。有些人甚至认为,在考试中语文要得高分和得低分都不容易,所以重视语文学科性价比不高,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这种看法不仅急功近利,也是对“语文”的一种误解。

时间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正确看待语文、认识语文、重视语文、改革语文,“大语文”才重新来到广大学生和家长面前,以其特有的属性诠释着“语文”本来就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语文体系是最科学的吗(的概念近几年才火)(3)

02 要语文先抓本质

“大语文”说的那么玄,究竟什么才是“语文”?“语文”这一学科又大在哪里?

早在上个世纪,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也就是说,语文简言之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所以,语文的本质就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基础就在于:

让学生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使用规范,从而获得使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语文之大,其实就是语言之大。

语言是一切人类经验、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知识传递等人类活动的载体,它就像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诺亚方舟,是承载整个人类历史的整个文化和文明最重要的容器。

语言的承载力决定了它本身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而语文,就是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学科,因此对于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它自然而然具有包罗万象的大容量、大功用。

今天人们重新重视语文学科,开始关注到语文考试的改革对语文能力的要求之高,开始注意到语文能力对其他各种文理学科的基础性作用,也开始认识到“语文”所承载的育人功能等等,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由语文的“语言”本质所决定的,也是“语文”这一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0年,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种,语文被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对语文本质的阐述,又是对语文重要地位的认可。

大语文体系是最科学的吗(的概念近几年才火)(4)

03 语文能力也要“分段成长”

“语文”这么大,一口吞不下。在当今家长普遍焦虑的鸡娃大环境下,“语文”学科要怎么鸡才有效?

对于“大语文”,家长关注的鸡娃热点普遍在于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只关注语文成绩,反而很难收获语文高分。事实上,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础。

这就如同武侠小说里,要想成为真正的武林高手,都必须有深厚的内力作为基础,有了内力打底子,招式是可以通过短期快速突击而获得提升的;如果缺少内力根基,就算学到了武术招式也不过是花拳绣腿,一跟人实战过招马上原形毕露 ,落花流水。

而现在的中高考语文考试,越来越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不仅如此,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语文能力更是如影随形,伴随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从孩子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开始,就已经在默默的酝酿了。在这一时期,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孩子们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和阅读等途径获得语文能力的初步积累。

到了小学,语文能力正式进入规范化、系统性的学习阶段。这一时期以后,家长鸡孩子语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这个标准中,有三个数字值得注意:

“3”: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四个学段——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九年级;

“5”:五个领域——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三个数字虽然是提给语文教师的,但同时也能为家长指明鸡娃过程中语文学科鸡什么、怎么鸡的方向:

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就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维度,是通过语文要求孩子得到的收获,也是将来高考会考察的维度;四个学段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各有侧重,一步步打好能力进阶的基础;五个领域是构成孩子语文能力的五块基石,也是最终实现三个维度的基本功。

对“大语文”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知之后,相信大家在将来的鸡娃路上就能够保证正确的大方向而不至跑偏。

至于具体细节怎么操作,有兴趣的亲们可以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我们跟随孩子成长的节奏,一步步解锁“大语文”能力和高分的获得。

大语文体系是最科学的吗(的概念近几年才火)(5)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都不是单线式、而是全方位的。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或者问我:应该让孩子学点啥?应该给孩子报哪个班?

这些问题关注的都是节点,而不是全局。

虽然这些问题也“是个问题”,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在“道”的思维背景下去考虑“术”的问题,先定“世界观”,再谈“方法论”。

就像我们要完成一个项目,先得知道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再来规划实现目标的基本路径,最后才是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操作。不然只是埋头拉车,很容易人云亦云,在细枝末节处迷路。

无论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还是“大语文”能力进阶的过程,亦或是其他能力或习惯的养成,无一例外都是这样,都需要我们先有正确的认识,再来说具体的方法。

虽然当前“要早要快要焦虑”已经成为鸡娃界的一种风气,但我还是希望大家明确方向再出发,不能看到别人匆忙就立刻效仿,结果可能反而南辕北辙,欲速不达。

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虽然看起来很慢,却是通往想要的终点最近的道路。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