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计算例题(第071讲比较优势原理)(1)

第7章 供应

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要在经济学中找一个最普遍适用,又最违反直觉的原理,那么首推的就是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里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讲完利息理论、引入时间概念以后,再来讨论这个原理,我们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具有现实感。

比较优势|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071讲 | 比较优势原理

如果要在经济学中找一个最普遍适用,又最违反直觉的原理,那么首推的就是比较优势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里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

比较优势原理的含义

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 1817)中提出来的。

这个原理的含义是说: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

比较优势原理有几个要点:

第一,它指的个体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地区,甚至可以是国家。

第二,它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每个个体的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这看上去像是个假设,但其实是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每天就只有24小时,而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天生的禀赋和掌握的资源也都是有限的。

第三,比较优势来自自己跟自己的比较。自己跟别人比,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差,但是自己跟自己比,一定会有比较优势。我们只要生产一种产品,从事一种活动,就得放弃其他的机会。我们在放弃的机会之间进行比较,找到机会成本最小的那种,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第四,如果每个个体都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放在那些放弃的机会最小,也就是成本最小的生产活动上,那么整个社会总产量就会达到最大。每一个个体的处境,通过交换,就都能够得到改善。

分工与合作给人们带来更大财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生产袜子的成本高,还是制造飞机的成本高?答案是,中国人制造飞机的成本更高,因为放弃了能卖钱的袜子,而做出来的飞机恐怕还找不到买家。所以中国工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就应该集中精力生产袜子。

有人会问:“两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两个人的情况完全一样呢?他们的DNA都一样,是孪生兄弟,这时候分工合作还有好处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请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来回答。他说:即使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随机掷骰子各自选择一个职业,全力以赴专注地干下去,然后进行交换,也会比他们两种工作都做会更好。

也就是说,两个人即使天生的禀赋是完全一样的,李嘉图所讲的比较优势原理也仍然有效,分工和合作仍然能够替双方带来更大的财富。

亚当·斯密解释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三个。

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的成本大家在大学时代,往往没有固定学习的位置,学习的成本就比较高。因为早上好不容易跑到图书馆找到一个座位开始读书,读了一会儿,中午吃饭时又需要把东西收拾好离开。下午和晚上又要重复这个过程,往返折腾的成本很高。

而在一些公共图书馆,如果有的读者经常去,图书馆会提供一种专门位置服务,读者借的书不用每天都还,他可以把书摊在那里,明天来了继续坐下看就可以了。这就减少了往返折腾的成本。

分工也是如此。专注地做一件工作,可以减少人们在工作当中切换往返的成本。

分工促进“熟能生巧”

另一个原因,是分工可以促进熟能生巧。专注地做同样一件事情,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甚至达到别人不能企及的高度。

我跟着周其仁老师去做过调研,发现周老师做调研的能力非常强。

不仅有亲和力,能够很自然地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且很善于把不同的故事编织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用他的话说,就是能够把事情缝起来。我说真佩服你这种能力。他说很简单,干一万个小时就可以了。他是说,专业化可以促进熟能生巧。

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亚当·斯密说的第三个原因,是分工能够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看着很复杂,但是经过分工变成很多道工序以后,有些工序就可以由机器来替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有这么一段非常生动的描述: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工匠,即使竭尽所能,一天也做不成一根别针。但是把整个工作分成18道工序,配备十多个工人,抽铁线、拉直、切断、削尖、磨平……每道工序都可以用机器设备来辅助工作。工人们努力工作,一整天下来,能够做出12磅别针,相当于每人做出4800枚别针。

两位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加上亚当·斯密,为我们今天的分工合作、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讲的是自己跟自己比,总有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的生产项目,专注这种生产项目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社会的财富就能够增加,而个人的财富也能够增加。

亚当·斯密的分工协作原理的核心是:哪怕是天生禀赋一样的人,只要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的生产,就能够减少在工作当中切换往返的成本,能够熟能生巧,能够让机器的替代成为可能。

以比较优势为指导,分工合作一定是对双方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思考题

会不会存在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强的国家,它们对外出口的数量,总是大于进口的数量?同样,会不会也存在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弱的国家,它们出口的数量,总是少于进口的数量?这种情况值得担心吗?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