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人也一样。

曾经风光无限的郭德纲遭遇了相声生涯难以避免的窘境,虽然票房依然不错观众依然很多,但他的相声水准却遭遇了之前很罕见的群嘲。

在粉丝看来,挣钱就行,你管他说什么呢,而在相声爱好者眼里,郭德纲不过是在重复姜昆曾经的痛,而且,郭德纲似乎更严重。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1)

一、群嘲

郭德纲2023年北展相声专场被多位相声博主打了差评,评价的关键词是:缝合。

所谓缝合,这是郭德纲相声近些年的特点,而且已经被网友们总结出了“郭德纲相声公式”:网络段子当开场,于氏家族当正活,调侃同行当包袱,叫个小番当高潮,随便找个传统相声当底。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2)

按照这个公式,郭德纲只需要把各种网络段子、于氏家族、编排同行、传统段子碎片等元素进行填空,再根据其中一个网络段子起个新名字,一段“新作品”就诞生了。

所以到最后就形成了一个“郭德纲公式相声”观感:你听任何一段郭德纲相声都会似曾相识,相声内容和相声名字之间的关系很浅,在这种情况下,被相声博主们群嘲也属正常现象。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3)

郭德纲2023年天津“永庆安澜”相声专场得到的相声博主评价关键词是:敷衍。

一如既往的老段子,一如既往的内涵同行,一如既往的上台前不对词,甚至很多人连返场阶段都松懈了,一句两句算是一个交代,就像着急散场去赶火车一样。

有些到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忍不住吐槽,太让人失望了。相声博主则打出标题:拿家乡人当韭菜,敷衍的节目对得起大家吗?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4)

有位天津网友的评价应该能符合很多人的观感:郭的相声现在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别说乐了,听一会儿就走神,东拉西扯。

郭德纲的相声缺乏主题,这倒是一个固有特点,也难怪有些网友说拿郭德纲相声伴睡催眠,东拉西扯确实容易快速把人的大脑搅成浆糊,挺适合入睡,这倒也不失为一种优点。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5)

二、姜昆的痛

对于郭德纲相声存在的缝合和敷衍,他的粉丝倒是很看得开,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和自然规律,甚至有粉丝还在挂姜昆,内涵姜昆也没有新段子。

实事求是讲,姜昆近些年确实没有什么新作品,上春晚说的是老段子《广东话》,上非遗相声大会说的也是老作品《一仆二主》。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6)

对此,姜昆自己也坦言:属于你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他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新东西,但有些时候就是这样,过去了就很难再回来。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一个客观现象,姜昆的年龄,同时我们也要参考姜昆的相声生涯。

姜昆1978年通过《如此照相》一炮而红,那一年他28岁,随后和李文华合作推出不少新作品,一举成为全国十大笑星红遍全国。

1986年姜昆通过和梁左合作,再加上唐杰忠的捧哏,相声生涯继续高光表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时候他四十多岁。

进入2000年以后,姜昆陆续推出了《明春曲》等经典作品,他同时也在努力转型寻求突破,主动拥抱互联网,拥抱相声小剧场,通过和大学生郝雨、天津茶馆相声代表赵津生等人合作,推出了一些新作品。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7)

严格意义上讲,姜昆相声生涯末期的最高光表现是自创自说的《新虎口遐想》,这段相声讽刺了交通拥堵、道德滑坡、无下限炒作等现象,反映了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腐败问题,是一段极其大胆的讽刺作品。用网友的话说,这还是春晚收着演的效果,如果放在小剧场把每个包袱的后半句说出来,肯定会振聋发聩山崩地裂。

《新虎口遐想》是2017年春晚作品,那一年姜昆67岁,从那年之后,姜昆才开始进入“江郎才尽”阶段。

如果纵向对比,姜昆从1978年到2017年,四十年里不断推出新作品,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相声。

如果横向对比,在整个相声界,能保持四十年不断创作的演员凤毛麟角,能在67岁高龄还推出优秀新作品的演员更是罕见。

有些网友在2023年吐槽姜昆没新作品,看起来不像是嘲讽,反而更像是表扬,毕竟没有哪个相声前辈在73岁还会被网友们督促创作新段子。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8)

三、郭德纲的问题更痛

如果将郭德纲的相声生涯和姜昆做一个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对比姜昆的痛,郭德纲的问题似乎更严重。

郭德纲真正成名是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他的创作高峰期一直延续到2012年,那一年他的相声因抄袭被抓包,郭德纲不得不道歉,从那之后他的相声创作开始进入滑坡期,一直到2023年也没出现第二春。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9)

典型表现如2013年春晚,郭德纲终于登上了心心念念的央视春晚舞台,而且导演组也很大方,给了他和于谦十七分钟表演时间,快赶上群口相声《五官争功》了。

结果,郭德纲不仅表现平平,全程尬聊甚至还显得非常紧张,关键他的《败家子》其实也相当于一个缝合作品,让很多对他寄予厚望的观众给出了一个无奈评价:就这?

那一年,郭德纲40岁,如果对比40岁时的姜昆,根本没法比。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10)

也就是从2013年开始,郭德纲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相声很难再满足相声爱好者们的欣赏水平,于是他在那一年推出了“淘汰观众论”,暗示老的相声观众会逐渐退出,新的粉丝会逐渐进入德云社剧场。

不得不说,郭德纲对市场的嗅觉非常敏锐,德云社也确实从2013年以后开始逐渐进入饭圈经济时代,主要受众群体从相声爱好者变成了德云女孩为代表的饭圈。

郭德纲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那之前,他模仿姜昆《明春曲》的《中国相声史》遭遇滑铁卢,央视春晚表现也遭到群嘲,在相声艺术上的热情遭遇冷水,不转型也不行了。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11)

也就是说,郭德纲开始变成缝合怪其实从2013年他四十岁时就开始了,之后愈演愈烈,到了2023年被相声博主们群嘲也属于正常现象。

纵向和自己对比,郭德纲的相声生涯高峰期显然太短了,只有不到十年,横向和相声前辈相比的话,不用提姜昆,就算和59岁去世的侯耀文比,郭德纲也处于劣势。

如果没有改观的话,郭德纲相声还会在将来遭遇更多的群嘲。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12)

四、如何破局?

姜昆的相声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走红的前八年,他主要是靠挖掘自己,亲自采风亲自创作,直到他当上广播说唱团团长。

1986年姜昆遇到了梁左,两人亲密合作互相挖掘对方,姜昆挖掘梁左让自己的相声生涯延续辉煌,梁左挖掘姜昆不仅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相声,还带来了一个集大成者《我爱我家》。

梁左之后,姜昆继续寻找新的合作者比如相声作家孙晨,同时他也开始挖掘网络和挖掘小剧场,将他的相声辉煌一直拉长到了六十多岁以后。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13)

再看郭德纲,他的走红是靠挖掘自己、挖掘网络和挖掘传统相声,三管齐下铸就辉煌。

走红之后,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开始懈怠,而且传统相声确实很难一直说,不改不行。而他自己也因为各方面原因陷入创作枯竭,于是他就只剩下挖掘网络这一招,当然,可能还要加上挖掘于氏家族。

于是,当郭德纲的相声充斥着网络段子和于氏家族时,他被群嘲也就没什么值得奇怪了。

姜昆和郭德纲相声水平比较(郭德纲相声商演遭群嘲)(14)

问题来了,郭德纲不能寻找自己的“梁左”和“孙晨”吗?实在找不到的话,寻找“郝雨”和“赵津生”也行啊。

也许,郭德纲已经被粉丝们捧上了神坛,没法再拉下脸寻求合作者。

也许,郭德纲躺在饭圈经济舒适区很惬意,觉得没必要进行改变。

如此,作为老纲丝,也只能一声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