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1)

我总会被问到:“你说我该不该分手 / 要不要离婚?”分析半天,朋友还是什么决断都没有,转头和好了,过两天又哭哭啼啼来咨询==

我觉得朋友没主见,但回头想想,自己也没好到哪去。

我也曾经在网上提问:“快毕业了,不知道是读研好,还是找工作好。考研不知道是应该延续所学专业,还是挑选喜欢的专业?”

再往前一点,课堂上,我从来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因为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会不会被同学嘲笑。

如果问我:你是选 A 还是选 B ?我总是难以决定……

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个没主见的人,为此我困惑了很长时间。

这次疫情在家偶然读到的这本小册子《当机立断》,给了我启发。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2)

当机立断》的作者出口明治,是日本第一个通过互联网卖保险的人,并且是 2008 年,比淘宝双十一还早一年,创办了日本第一家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生命网络”。

可别以为出口明治像扎克伯格一样,是个年轻的极客小子,他其实是个年过六旬的古板老头。一个古板老头和互联网的碰撞,绝不能说是出口明治对互联网的热爱,而应该是出口明治决策能力的力证。

出口明治后来还做了很多惊人的决定,当时看来一意孤行,但事后又无比正确。所以日本有很多人好奇出口明治是因为什么,做出了这些惊人的决定,他为什么这么有主见,他到底是如何快速准确做出决定的,于是便有了这本《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3)

一、你为什么难以做决定?

真正没有决断的人很少,你站到岔路口,肯定能选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你缺少的,是下定决心的经验和勇气。

这些行为背后的本质,不是你“难以做决定”,而是你缺乏了做决定的经验和勇气,你被“决定”之外的“多余因素”拖后腿了。

工作问题难以决定,往往是因为你忘记了选择标准——单纯地考虑“哪一种选择更有利”

你被与工作目的无关的“多余因素”困住了,比如上司的脸色和公司的制度、自己有无经验、过去的经验、工作理念等等。

如何才能帮助自己摆脱这些困扰?

出口明治给出了他做决定的秘诀——“数字·事实·逻辑”法则。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4)

二、“数字·事实·逻辑”法则

根据出口明治观察,在全部由日本人构成的企业中,即便大家的成长、经历相似,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相同,会议却总是又臭又长,难以有所决断。

而对于那些由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价值观的人组成的企业,往往可以迅速做出决定。

这些多元化企业的决策秘诀,就是“数字·事实·逻辑”法则。

使用“数字·事实·逻辑”法则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规则,能摒弃阻碍判断的“多余因素”,单纯客观地考虑“哪一种选择更有利”。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5)

1.数字

数字,(应该是指数据 Data,可能是翻译问题),是指你为了做决定而搜集的数据信息。

人容易受情绪影响,或主观臆断形成偏见,而如果你以实际数据作为分析标准,则可以帮你做出客观决定。

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 Data 在实际判断中的作用。

在由驾驶疏忽导致的车祸中,如果两辆车的司机分别是一位男性司机和一位女性司机,大众通常会先入为主,认为是女性司机导致的车祸。

但事实究竟怎样,如果我们从 Data 的角度来解读呢?

《央视新闻》曾对此做过数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涉及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中,男女司机的比例为1:3.8,也就是在新闻报道中,女司机的事故率将近四倍于男司机。再看看现实中的数据统计情况,交通事故中男女司机的比例则调了个个,为4.6:1,男司机的事故率五倍于女司机。

这一比较下来,现实情况的数据对于嘲笑女司机的人来说,脸打得实在有些疼。

还记得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吗?在媒体爆出,公交迎面驶来的小红车驾驶员性别为女性后,没有事故调查,没有录像分析,更是没人追问,所有人就已经盖棺定论“女司机驾驶不当致公交坠江”了。

相比于情感和经验,Data 往往更客观,更能反应事情的真相,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6)

想让数据在为你的选择助一臂之力,你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核对原始数据

数据为观点服务,如果你轻信网络观点,而没有核实数据,那你就犯了上面用性别偏见看待女司机的错误,毕竟“女司机驾驶事故”在新闻报道里的曝光率是男司机的 3.8 倍。

使用数据的第二件事,是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

横向对比,是空间轴对比,将数据与其他公司、地域、国家在同一个时间轴内的数据进行对比。

纵向对比,是在时间轴内与过去的数据进行对比。

上面女司机的案例,便是通过横向对比来探究数据背后的意义,如果不是将女司机和男司机的事故率进行对比,我们就永远不会发现冤枉了女司机。

2.事实

事实,是指大致能从数字、数据中推断出来的客观事实,而非某一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自 2013 年,我国遭受严重雾霾以来,人们真切的认识到了环保问题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于是有人提倡工厂降低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手段治理雾霾。

没有查过污染数据,没有做过实验分析,仅仅通过猜想,就下了定论。

事实究竟如何?2019 年 4 月,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在《一席》的舞台上,讲述了他治霾六年的故事。(演讲名:我当时认为治霾这事很简单,结果走一走发现不对劲,然后恍然大悟 / 治霾六年)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7)

刚开始陶光远和普通民众一样,也以为雾霾问题是工厂生产导致的污染,只要能砸钱、能流程改造,肯定能把雾霾给治好了,但在深入研究后,陶光远发现事实跟想象中不太一样。

在 2015 年对河北省雾霾主要来源的调查中,通过采集数据并统计,陶光远发现,雾霾的第一大污染源竟然不是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而是农村的散煤采暖。

这一发现显示,中国治霾的重点不在政府可管控的企业,而是农民家里的一个个小煤炉。

若不是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对比,中国治霾之路怕是要走上很多弯路了。

所以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样,必须依靠事实的验证,找到事实,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3.逻辑

逻辑,是由数据和事实构成的理论依据,是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法和观念。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名叫“鸽子吃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本书作者出口明治。

大家知道,日本很流行无厘头搞笑节目,出口明治的一个 20 岁的年轻职员,便请求出口明治参与录制这样一个无厘头的搞笑节目,由鸽子帮助投保人决定投保金额。鸽子吃了哪个数字上放置的豆子,投保人就选择那个投保金额申购保险。

这么荒唐的节目,六十多岁的出口明治怎么能接受,年轻职员当场就被教训了:“你是不是脑子坏掉了?竟然让我参加这样无理取闹的活动。”

然而那个年轻职员的解释,却让出口明治改变了看法:“出口先生您没理解,公司客户中有80%是熟悉网络20~30岁的年轻人。这个群体和您不一样,不会认为这是在”无理取闹“。实际上乐于看这样节目的人很多,网站点击率也比其他网站的点击率高。如果做得有趣的话,大家会想原来生命网络人寿保险公司这么特别啊。即使做搞笑类节目也这样认真。那么我们公司的粉丝就会增多啊。”

并且职员表示,自己是研究了很多节目之后,认为这个节目会受到年轻人喜爱,才提出了这个鸽子吃豆的建议。

到这里,出口明治发现职员有理有据,自己在逻辑上竟然无法反驳,只好勉强答应。直到节目播出,出口明治都害怕节目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是鸽子吃豆的节目不仅没有大量的负面影响,果真如年轻职员预想一般,带来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不过出口明治在书中坦言,即便是到现在,也仍然无法喜欢这个节目,但在决定时,生意场上不应该加入“喜欢”或者“讨厌”之类的感情,而是看逻辑是不是通达。

三、如何培养做决定的能力

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掌握,看着抖音教的电饭锅蛋糕如此简单,自己上手却状况百出。

《习惯的力量》中曾讲过:想要做成一件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你如果因为“做决定”而苦恼,那就从培养自己的决策习惯开始。

赤羽雄二曾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中说,花五分钟写的文章和反复思量三十分钟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差别,即便多花几倍的时间,也并不会让你写出更好的文章,最多只是斟酌了一下修辞。

同样,无效率的长时间思考,也不能帮你得到更好的答案,你需要的,是设置好 DDL。利用有限时间,做出决定,而不是以为时间和人力都是无限的,就一拖再拖。

给自己一个截止时间,逼迫自己在截止时间前下决定,那么不管你害怕什么,时间到了,哪怕翻硬币,你也一定会有一个决定。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8)

以为人力和时间都是无限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拖延。

对于这种情况,推荐你时间分段法,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事,多少工作量等。每天固定时间完成一点作业,总比开学前一天哭着补作业要好。

如果你今天想给客户打回访电话,却没有明确规定的时间,那你极有可能忘记这件事。而如果你在每天的日程中都有 30 分钟是专门用来回访客户的,那你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回访电话。

要想让一件事成为一个习惯,就必须每天都执行这件事,而在工作中想要普及“数字·事实·逻辑”法则,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必须动脑思考的环境

对于下属,那你要克制自己给出问题答案的想法,否则下属有任何事都会让你定夺,永远学不会自己思考。

做不到这点的人有一个共性:什么事都自己做,对什么都不放心。

对于你的上级,则希望他能配合你,给你一定的信任,在能力范围内的事,由你自己做决定,即便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也请上级尽量指点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养成主动思考,做决定的习惯。

就好像老师总是提前给出标准答案,那还有谁会自己做作业呢?

如果你自己不主动思考,那你永远也成为不了一个有主见的人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9)

总结

上面介绍了做决定的法则和如何通过习惯培养决断力。

但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发现出口明治在《当机立断》中强调的,其实是一种主动思考的习惯。

你不思考,你就是巨婴、是妈宝,是生活被父母安排的明明白白没主见的人,要想改变这些,想要有主见,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主动思考。

思考你想要什么,怎么获得,这些才是你做决定的真正意义。

“数字·事实·逻辑”法以及做决定的技巧,只是帮助你更快的培养主动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如何打破自己无欲无求的状态(为没主见的你)(10)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读书有意思,读有意思的书,做有意思的人

我是张萌萌,每周一本书,欢迎关注我

喜欢就点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