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

图丨黄克诚旧照

前言

请你们不要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黄克诚晚年因病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得知自己的情况后他便拒绝接受治疗和用药。

1978年黄克诚因为为人刚正廉洁,铁面无私,被推举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对待部属和家人,黄克诚采取了“不合情理”的严格态度,他希望能够开一个正在严格治党的好头,让党风一个有质的提高。

“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抓什么?”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纪委的前身是中央监察委员会,最初在中南海办公,在十七大前夕,一向神秘的中纪委,开始向20多家中外重要媒体开放,由此它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2)

图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中纪委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1927年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在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我党第一次设立党内监督机构,当时党内的腐败风险还不大,因此监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还是保证和执行党的纪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依照新中国的发展形势,在党内正式成立监督机构,并更名为纪律检查委员会,朱德担任委员会书记。在朱德的领导下,中纪委掀起了第一次反腐高潮,刘青山和张子善在当时被抓为典型,有效地震慑了党内的腐败分子。

1955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由董必武担任监察委员会书记,谭政、钱瑛等人担任副书记,次年在党的“八大”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监察委员会,除了选举书记和副书记以外,还设立了13人组成了常务委员会。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3)

图丨1955年党的“八大”会议现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央在研究一批老同志的工作安排时,根据黄克诚刚正无私的为人,决定安排他到中纪委工作,胡耀邦曾经亲自登门与他谈话,之后黄克诚开始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

中纪委成立伊始,黄克诚向陈云请示,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抓什么?陈云当时只回答了三个字:“抓党风!”在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黄克诚表示赞成陈云的意见,中纪委就是要抓党风,同时告诫纪检干部们:

“党把我们放在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岗位上,我们就必须要负起责任,绝不能马马虎虎,要敢于处理棘手的问题。”

中央当时要求中纪委起草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在起草过程中,黄克诚虽然年事已高,眼睛还看不见,但他坚持将这些困难克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其中,坚持参加讨论,直至最后定稿并上报中央。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4)

图丨黄克诚(右一)出席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

紧接着黄克诚又参与组织起草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规定,当时一些干部“特殊化”的问题已经被社会普遍关注,必须要认真对待解决,在规定中对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做出了十项细则。此规定一经公布,深受群众欢迎,对当时反“特殊化”,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的中纪委的成立,在党内外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自中纪委成立公布之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中纪委的同志们就收到6000多封申诉和建议信,有些信甚至长达几百页。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那个时候可谓是积信如山,大家忙得都喘不过气来。

由于办理信访的机构尚未成立,经过和组织部协商之后,由组织部指定几位同志和中纪委的同志专门负责来信,由于信件的数量太多,几名工作人员不能普遍开展正式办理信件的工作,只能分别给来信人复信,并处理一些重要的信件。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5)

图丨黄克诚(坐者)参加军委座谈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中纪委已经开始加快选人调人的工作,从1979年年初开始,中纪委从中央机关80多个部门中选借、选调干部,很快分门别类设置了全面的办事机构,并根据工作需要,下设了其他的办公小组。

当时中纪委还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地点,组织部就将自己办公楼的一部分腾出来让给中纪委办公,但由于中纪委大量调人,很快组织部办公楼整个一层都容纳不下,中纪委的一些机构只能够搬到其他地方租房子办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中纪委的工作开始起步了。

“越是老部下,越要要求严格”

黄克诚出任中纪委常务书记之后,始终将端正党风、维护党的形象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查问题上面,黄克诚从不顾忌“老情谊”、“老面子”,他要求纪检部门要下狠心,不要怕得罪人,用实际行动为抓好党风作出贡献。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6)

图丨黄克诚军装照

1980年1月,杨勇上将在主持总参工作时,为了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新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特地在京西宾馆设宴请他们吃饭,花费了公款400元。有人向中纪委反映了这件事,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自己的老部下而手下留情,他毫不犹豫地指示说:

“不仅要查,而且一定要处理,谁出的主意就由谁掏钱。”

当年黄克诚和杨勇、张震都是一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听说黄克诚要求彻查此事,杨勇心中有些不快,觉得黄克诚是小题大做。黄克诚得知杨勇有这种想法之后,当即给杨勇打电话:

“你官做大了,老虎屁股就摸不得了?”

听到老上级这样批评自己,杨勇放下电话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错误,告诉黄克诚不用查了,是他自己的主意,以后不会再犯了。之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了饭钱,并作了检讨,此事才算了结。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7)

图丨“三杨”之一的杨勇(左)

后来据当时参加宴会的张震回忆,那个时候有不少人为杨勇说情,还有人提出要和杨勇共同承担责任,但黄克诚坚决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和做法:

“越是老部下,越要要求严格,不然怎么服众?”

后来何其宗回忆起这件事时说,自己当时刚刚调入总参工作,这件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之后,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从未用过公款请客吃饭。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并不少见,在杨勇这件事之后,中纪委再次收到类似的信件,反映时任商务部部长王磊等人在丰泽园饭庄请客吃饭,结账时少付钱,欠款达到了120多元。

中纪委的纪检同志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确定情况属实,黄克诚随即作出指示,向全党发出通报,并在《人民日报》登报报道此事,在高级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事后有些人对黄克诚的严格做法不太理解,黄克诚在出席书记处会议时回应:

“难道领导干部就不能批评了,做错事就不能见报了?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有什么不好?”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8)

图丨解放初期的黄克诚(左三)

1982年7月,化工部一位同志在对外工作中接受了对方的礼品,黄克诚对此坚持要作出处理,刚开始给了警告处分,后来在进一步核实之后,发现处理的结果太轻了,半年之后又作出第二次处理,给予该同志留党察看两年,并撤销党内一切职务的处分。

黄克诚的刚正不阿不单单是对机关部门中的一些同志,涉及到重要的领导人,黄克诚也毫不留情。在他担任常务书记期间,有群众写信反映华国锋同志的三件事,其中包括华国锋到地方视察搞戒严,造成群众上班迟到;有人将华国锋作报告时坐的椅子送到博物馆展览;山西地方政府在华国锋的家乡为其修建旧居和纪念馆。

黄克诚了解到这三件事之后,认为这是搞新的个人崇拜,必须要查一查,但这件事毕竟涉及到党内的最高领导人,于是黄克诚指示纪检同志先给华国锋写一封信,将群众反映的三个问题说明一下,同时准备派人赶赴各地进行调查。

在外出调查的工作人员出发前,黄克诚特地嘱咐他们,一定要大胆调查,一切后果由他自己来负责。黄克诚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打消了工作人员的顾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对华国锋品德的了解。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9)

图丨1952年黄克诚在湖南

早年间黄克诚和华国锋在湖南工作时,黄克诚就了解到华国锋是一位谦逊平和,从不张扬,能够听进去不同意见的领导人,而且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已经做出了“少宣传个人”的决定,因此黄可人相信华国锋对自己调查这三件事,是可以配合和理解的。

正如黄克诚所料,外出调查的同志还来得及出发,华国锋就给中纪委回了信,承认了确实有这三件事,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对于地方政府在自己视察时搞戒严,华国锋已经给当地领导打电话批评了这种行为,并指示他们下不为例,而且已经和中央党校打过招呼,将自己的椅子撤掉。

对于山西地方政府给自己修建旧居和纪念馆的事情,华国锋了解到是给自己的哥哥修房子,自己在故乡已经没有房子了,但也要求他们马上停工。对于群众反映的三件事,华国锋积极配合,态度明确,并做出了妥当的处理。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0)

图丨正在接见外宾的华国锋

黄克诚对华国锋的处理方式非常赞赏,指示工作人员不必再到地方调查,但还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将华国锋的复信刊登在《党风党纪》上,警示党内的同志,第二是建议中央发一封信,告诫全党要防止新的个人迷信出现。

党中央对黄克诚的意见高度重视,在党内发出了《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要求多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决议,少宣传领导人个人没有意义的活动和讲话。之后中央又下发《转发华国锋同志的信的通知》,指出今后的公共场所不得再悬挂华国锋的画像和题词。

“我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

黄克诚在工作中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对待自己和家人也同样严格要求,即便自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身处高位,生活条件优渥的时候,都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在他的家里丝毫没有“高干”气派,处处显得十分“寒碜”。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1)

图丨解放后黄克诚与家人在湖南留影

黄克诚一家一直以来都住在一栋解放前留下的房子中,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组织上考虑黄克诚住在这样的地方不合适,多次动员他搬迁或者翻修一下,但黄克诚坚持不答应,他说他的住房条件已经比很多人要好多了,还是将省下来的钱用在必要的地方。

由于那所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已经腐朽,一次房顶上掉下来一块朽木板砸在他的床边,幸好没有砸住他,黄克诚才同意将房子翻修一下。当听说翻修的维修费需要几万元时,黄克诚再次“反悔”不同意翻修:

“一个破房子花那么多钱维修,没有必要,把坏的地方修一下,只要不漏水就行,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嘛。”

按照他的意见,组织上找了几个工人将屋顶的瓦倒腾的一遍,将漏水的地方修补了一下,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完工了。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2)

图丨黄克诚夫妇

黄克诚的家里当时的暖气是靠烧煤取暖的,由于热量不足,年轻人坐在屋子里都待不住,更何况黄克诚这个年迈多病的老人。刚好在他家地下有一条热力管道,组织上就决定对他家的暖气进行改造,换成热力管道供给暖气。

工人们将管道周围的土全部刨开,就要安装管道时,黄克诚听说这一次为自己家改造暖气需要花费近三万元,黄克诚立刻不高兴了,批评他们说乱花钱,让他们将钱用到正经地方,自己烧煤取暖已经很不错了。就这样已经挖开的管道重新埋了起来。

考虑到黄克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不利于养病,同志们便又想出了办法,请他到玉泉山住一段时间,刚开始黄克诚坚决不去,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疗养,后来同志们说在玉泉山同样可以工作,黄克诚才答应下来,但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家里人包括老伴都不能跟自己去;第二,到了玉泉山自己不要补助伙食费,吃多少自己负担。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3)

图丨黄克诚(前排中)在玉泉山与家人合影

一次黄克诚的家人趁着周末到玉泉山看望他,他的小孙子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茶杯,黄克诚便嘱咐工作人员用他的工资买个新的补上。工作人员说这里的东西坏了再领个新的就行了,不用自己掏钱买,黄克诚听后严肃地说:

“损坏公物要赔偿是我们军队的老规矩,我是个老兵,不能因为今天当了高级干部,就不守规矩搞特殊。”

新中国成立之后,组织上为方便黄克诚工作,给他配备了一部轿车,他在家里立下了一条规矩,国家给自己配的轿车是办公用的,不能私用。多年来家里人严格遵守着这条家规,谁都不敢违背。1980年黄克诚的小儿子结婚,工作人员提议说用小轿车去接新娘,但黄克诚坚决不答应:

“摆那个谱干嘛?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都可以嘛。”

小儿子明白父亲的意思,就骑着自行车将新娘子接回了家,既没有请客,也没有设宴,只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和工作人员一起吃了顿便饭,就将喜事办了。有一年黄克诚老家的侄子、侄女到北京来看望黄克诚,黄克诚热情招待他们,但有一点从未破例:不能坐自己的小车外出。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4)

图丨彭德怀与黄克诚亲切握手

最后老家的人想去八达岭长城转转,当时去八达岭没有班车,乘坐公共汽车也不方便,有人想老家的人刚好能够坐满一个小车,说不定这一次黄克诚会破例。没想到黄克诚对大家说:

“你们就坐火车去,车费我来负责,开小车去汽油太贵,而且我对家里人有个规定,游山玩水一概不能用小车,你们也只能按照这个规定办了。”

黄克诚的家规虽然苛刻,却很好地教育了子女们要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同时黄克诚还经常告诫孩子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不要想着靠他的关系走后门、走捷径:

“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让你们可走的。”

黄克诚晚年很多时候是在医院度过的,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坚持在病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工作人员曾经劝他说先安心静养,工作可以等康复之后再做,黄克诚诚恳地对他们说:

“请你们理解一个80多岁老人的心情,我的时间不多了,还等待何时?”

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980年华国锋被群众)(15)

图丨黄克诚随邓小平外出视察

后来黄克诚病重,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他自己知道情况后便拒绝接受治疗和用药,他对身边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说自己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就不必为他再浪费国家钱财,将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去用。在弥留之际,黄克诚颤抖着双手,吃力地在纸上写下遗嘱:

“丧事一定要简办,不要浪费国家和人民的钱财,一定要听从组织上的安排,不准额外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