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啭巴陵春初暖——岳阳市“六建六扩”教育工程项目纪实

亚 平 梦 君 卫 和 金 辉

清溪流过山几重,空水澄鲜一色冬。1月4日,笔者来到岳阳市“六建六扩”教育工程项目的代表学校,走进一个个校园,只见雄伟高大的教学楼一座连着一座,高度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室一间连着一间,楼与楼之间廊道畅通,花坛墙角整洁干净。学生们在偌大的操场上奔跑,在直播教室内与万里之遥的美国学生交谈,朗朗读书声在校园上空飘荡……此情此景,让人觉得虽然身处深冬,却感受到了春天一般的明媚。

近年来,随着岳阳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入学难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困境?岳阳市委、市政府苦心孤诣。“要根据城区新的拓展态势,调整优化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规划,加快重点片区、重点学校建设,统筹抓好大班额化解,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新增长极建设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期盼相呼应。”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说。

风乍起,吹动一池春水。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岳阳市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学校“六建六扩”(新建6所学校、扩建6所学校),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说:“学校建设对于破解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十分重要,要科学布局、抓紧推进,建成高品质学校,满足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2016年,该市便开始在位于中心城区的岳阳楼区、岳阳经开区、南湖新区等地实施“六建六扩”工程。

蜜成又带百花香。截至目前,岳阳楼区新建成了白杨坡小学,扩建了花板桥小学、奇家小学;岳阳经开区新建了岳阳市第十九中、北港小学,扩建了大桥河小学、八字门小学、通海路中学;南湖新区实现了畔湖湾小学的整体搬迁,改建了八仙台学校。“六建六扩”不仅缓解了岳阳市城区入学难问题,还有效化解了大班额难题,扩大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增强了其辐射带动能力。

雁峰区教育成长小镇建设(莺啭巴陵春初暖)(1)

(“一公里就近入学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图为2018年9月投入使用的白杨坡小学。)

美轮美奂 此地春风吹白杨

“我们的演播厅能同时容纳1000多人呢!”笔者来到白杨坡小学时,正值该校举行元旦汇演,演播厅内热闹非凡。演播厅所在的综合楼占地近2000平方米,集食堂、报告厅、办公室、室内运动场于一身,功能齐备。校长卢波说:“有这么宽敞的演播厅,以后不怕文艺演出没场地了。”

2016年10月,岳阳楼区决定新建一所高规格、高标准的小学,即白杨坡小学。前期,区委、区政府广泛调研、论证,2018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区里成立建设指挥部,抽调业务骨干,对接市规划、国土、园林等部门,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8月30日,主体工程完成,9月1日,学校投入使用。卢波告诉笔者,白杨坡小学总投资约1.75亿元,净用地面积达到23000多平方米,增加了学位约3000个,目前在校学生达到1503名。

新建只是其一,扩建同样是“刚需”。2016年11月,岳阳楼区投入约2200万元,扩建花板桥小学,新建了60个教学班及10个功能教室。此外,还投资约1100万元扩建奇家小学,目前,该校完成教学楼维修改造近3000平方米,新建田径场跑道220米、幼儿园园舍2700平方米。

雁峰区教育成长小镇建设(莺啭巴陵春初暖)(2)

(北港小学、市十九中毗邻而建,耗资1.5亿元,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解决初中学位2250个,小学学位2700个。)

今非昔比 如今风景胜往年

“我们学校以前是个村级学校,校舍破旧,设施简陋。”岳阳经开区北港小学是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2005年12月之前,该校教学楼低矮破旧,学生宿舍阴暗潮湿,没有专门的田径场,更别谈多媒体教室了。

星移斗转,世事变幻。随着岳阳城区不断东扩,数年前,北港小学被纳入城区范围。学校周围高楼林立,低矮的北港小学相形见绌,改变迫在眉睫。2008年,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布局调整,开始建设新的北港小学。

新校投资达1亿多元,占地面积有7万多平方米,拥有4栋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食堂兼风雨活动室、1栋教学辅助用房,多达79个教学班、3800个学位。

“硬件设施好了,教学更加便利、高效,我们老师也更有获得感了。”北港小学体育老师李向阳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摘星还须上层楼。此外,岳阳经开区新建了第十九中学,扩建了大桥河小学、八字门小学、通海路中学。截至2018年底,总投资约2400万元的八字门小学建筑面积扩展到1万多平方米,预计2019年秋季可以投入使用。

学校越来越好,自然吸引了更多生源。北港小学五(一)班丁思佳同学的家长告诉笔者:“以前我孩子在别的学校读书,北港小学新建之后,变得很大气很漂亮了,条件好了,我们做家长的自然更放心,所以我赶紧让她转学过来了。”

雁峰区教育成长小镇建设(莺啭巴陵春初暖)(3)

(2017年建成的临湘市第一中学。)

众人欢喜 学童安然爽读书

笔者走进位于岳阳经开区的岳阳市第十九中学时,发现教学区内温暖如春。“现在教室里都有了空调,暖和得我都不想出门了,这样也好,我的学习时间就增加了。”7年级24班的刘俊兰开心地说。环顾教室,笔者发现,为了防止班级人数过多,该校教室设计严格控制了面积,不允许随意增加课桌。

新建的岳阳市十九中拥有3栋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食堂兼风雨活动室和1栋教学辅助用房,增加了42个教学班、2200个学位,且因为学校建设项目质量很高,在全市五个迎检项目中获得第一名。

来到该校图书馆,但见馆地宽阔,光线明亮。校长陈辉华介绍,单是购书,学校就花了200万元。“硬件变好了,软件也不能忽视,学校建设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好学生,让学生有丰富幸福的校园生活。”

“六建六扩”,南湖新区也不甘示弱。笔者来到该区畔湖湾小学,领略了这所学校崭新的面貌。据悉,该校整体搬迁新建于2016年10月正式立项,现前期所有工作都已井然铺开,2018年11月,教学楼、综合楼和地下停车场实现了基础开挖。

另外,南湖新区区委、管委会于2016年8月同意八仙台学校的改建立项,预计将建成48个教学班,改建综合楼、教学楼、学生食堂等用房。

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华说:“教育是长远的、公益的、民心的公共事业,岳阳市将继续做好学校建设工作,按照标准化和基本功能需求,统筹规划,全方位思考,切实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影响力,让校园每一处充满灵气和生机。”

(本文图片均由岳阳市教体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