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历史时代

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六镇起义的北魏已经名存实亡,北魏的皇帝沦为权臣手中的棋子。北魏先是分裂,随后又分别被权臣篡位,北朝分裂为北齐和北周。经过几代人二十几年的内战,公元577年,北周正式消灭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朝两国之间的国力变迁

在北齐和北周分立的初期,北齐的国力远比北周强,属于北齐摁着北周欺负的局势。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

起初是北齐(东魏)比北周(西魏)实力更强

因为北齐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密集,而且受战火的损害程度较低;但是而北周的核心统治地区关中平原,饱受战火摧残,人口凋零,经济崩溃。虽然两国的版图面积看似差不多,但是富饶的华北平原,可耕耘的潜力远大于面积较小的关中平原。

但是在北周和北齐对立了二十多年之后,双方的国力之间,却发生了逆转。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北齐的国力一年更比一年衰败,北周的国力一年更比一年强盛。最终在北周武帝的时候,北周通过灭国之战,“反杀”北齐,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北周和北齐的国力变化原因的政治因素:北朝的抑制土地兼并政策

土地兼并,会严重激化百姓和统治集团的矛盾,而且土豪贵族阶层控制了过多的财富,使得皇帝可以调配的资源被严重削弱,南北朝时期,各国都比较重视颁布相关政策,来抑制土地兼并,打击大土豪大地主,包括北周和北齐,也都比较重视这类土地政策。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2)

北齐衰落的土地因素

公元564年,北齐颁布了新的均田制,新制度的严谨程度之高,甚至超过了后世的大唐的土地制度。包括同期的北周,其土地制度,相比于北齐,算是比较潦草。

但是北齐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没有执行力,国内的贵族阶层在大肆兼并农民土地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放弃和妥协,并没有真的用完善的制度去制约。相反的是北周真正用政治手段维护了均田制的,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也强化了中央政府的实力。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3)

因为执行力的差异,导致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北周得以在国力上,赶超北齐,直到形成强大国力优势,得以消灭北齐。

北周和北齐的国力变化原因的外部因素:侯景之乱的福利,来自南朝的大礼包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4)

侯景之乱,改变了南北朝的局势

西魏(北周前身,当时北周还未正式建立)夺取益州

侯景之乱的时候,当时还是皇子的梁元帝萧绎为了实现剪除异己,称帝的野心,勾结了西魏。梁元帝率领主力军队在长江上游牵制了益州萧纪的军队,梁元帝还趁机勾结西魏,引西魏大军乘虚夺取了益州全境,以此前后夹击,完成梁元帝剪除异己的野心。详细可以阅读的我的头条原创文章《梁元帝是焚书的罪人 杀害兄弟和侄子 死后萧梁覆灭已成定局》。此战之后,西魏攻取得到了益州全境。

西魏夺取北部荆州

梁元帝不愿意承认西魏对益州全境的占领,而此时梁元帝的政敌萧詧,为了复仇,也勾结了西魏。西魏和萧詧的联军,最终消灭了梁元帝,而西魏又趁机夺取了萧詧的大本营襄阳。此战之后,西魏又夺取了北部荆州的土地。详细可以阅读我的头条原创文章《建立西梁小王朝的郁闷皇帝 南北朝的钉子户 亲手杀死梁元帝》。

北齐夺取江淮

侯景之乱的时候,北齐的大军也南下夺取胜利果实,并且两次兵临建康城下,但是南朝的陈霸先击退了北齐军队,使得北齐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北齐虽然不能消灭陈霸先,但是依然趁机夺取了南朝的江淮之地。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5)

西魏成为侯景之乱最大获益者

侯景之乱,是南朝的灾难,给北朝两国都送上了巨大的福利。但是相比之下,西魏得到的益州全境和北部荆州的战略和国力价值,是远远大于北齐得到的江淮之地的。

西魏得到的领地,相当于三国时期全盛的刘备集团的核心领地(除了南中地区)。但是江淮之地,仅仅相当于同期,孙权集团的北部防区这么大。

侯景之乱虽然使得北齐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是其增强程度,是远远比不上北周的。

北周和北齐的国力变化原因的内部因素:短命的北齐帝王 自毁长城杀害

北齐帝国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轨迹,但是高欢精心培养的接班人高澄,在大业即将告成的前夕,被厨子刺杀,窝囊且不甘心的就这么死了。此后北齐的帝王更替顺序就失去了章法。

北齐皇帝们普遍短命,高欢的儿子们,从高澄,到高洋,再是高演和高湛,全部都是英年早逝,没有人活过40岁。

他们死后,留下了年幼的儿子,不足以继承北齐帝国的权力。原本老皇帝位置就不够正统,原本就是从侄子手里夺的。等到老皇帝死了,他们的儿子,不但年幼不能掌握权力,而且原本就缺乏继位的正统性,甚至按照惯例下去,北齐就是一个兄终弟及的习俗了。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6)

北齐皇族篡位顺序

唯一例外的就是高玮,他没有死在皇叔手里,但是他无端杀害了国之柱石——斛律光和高长恭,这直接导致了国家灭亡,也因此导致高玮死在了敌人手里。

斛律光之死

斛律光是战功赫赫的北齐老将,从北齐真正创始人高欢时代开始,就追随高氏家族南征北战,多次击败过北周军队。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7)

斛律光是北齐的名将

斛律光有一个女儿做了皇后,两个女儿做过太子妃,家族子弟很多在朝中做将军和封侯的,斛律光因为这个感到担忧,怕因此引起皇帝猜忌,招惹灾祸,因此他小心谨慎,不敢为自己谋取私利,也不敢干预朝政。

公元572年,北周名将韦孝宽因为忌惮斛律光的威名,因此采用离间计,派间谍去邺城制造谣言,编成儿歌,映射斛律光要取代北齐皇帝的位置。

16岁的北齐皇帝高玮听信了谣言,将斛律光召入宫中,派手下卫士用弓弦勒死了斛律光,随后再对外宣布斛律光谋反,为了安抚斛律光家族,先说不做株连,但是随后又灭了斛律光满门。当时高玮的皇后就是斛律光的女儿,也因此被高玮下令废后。

高长恭的夺命曲——《兰陵王入阵曲》

高长恭战功赫赫,并且因为战功,担任了朝廷的大司马,还被封为四个郡的郡公,可谓声名显赫。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8)

兰陵王也是北齐的名将

高长恭作为高澄的儿子,虽然母系卑微,但是依然还是尊贵的皇族成员,也正因为历代北齐皇帝的权力更迭中,充满了政变,弑君和血腥,导致实际上北齐皇帝高玮的正统性并没有那么强,他们这些前几任有资格通过政变篡夺皇位。因此说,高长恭也是具备夺位的正统性的。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9)

兰陵王的威望很高

《兰陵王入阵曲》原本是军中将士因为爱戴兰陵王高长恭,同时为了歌颂高长恭的功劳,一次创作的军队乐舞。但是结合了北齐政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在事实上害苦了高长恭。

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皇帝高湛亲自到洛阳犒赏三军,北齐的三军将士向皇帝献上了《兰陵王入阵曲》。

虽然大仙没有在其他记载文史上提到皇帝对于此次犒军的心情,但是结合一下历史上,秦始皇对于吕不韦组织篡写《吕氏春秋》的反感,魏安厘王对于信陵君魏无忌的强大号召力的忌惮。

皇帝对于任何有可能威胁自己威望和地位的人,是强烈的不满和厌恶的,这种厌恶可能因为得罪皇帝的这个当事人,当时位高权重,德高望重,迫使皇帝不得不安奈住自己内心深处最恶毒的念头,但是一旦给了皇帝发难的机会。

于是秦始皇罢免了吕不韦,并且赐予他毒酒。魏安厘王派人实时监视信陵君的一举一动,迫使信陵君沉迷酒色,郁郁而终。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0)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魏王来说,是大忌

而高长恭,一曲《兰陵王入阵曲》,让皇帝看到了,他在军中的巨大威望,也因此让皇帝埋下了内心对他的忌惮,对他的戒备。

兰陵王高长恭也明白皇帝对自己不放心和不信任,因此他开始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通过贪污受贿,给自己抹黑,想通过这些事情,让皇帝对自己放心,但是他的手下劝他,这反而更加会让皇帝找出更多能害死他的把柄。正确的自我解救的办法,应该是,彻底放下在朝中的一切,全身而退,不再领兵,也不再涉及朝政。高长恭原本也有意如此,但是每逢北齐遭遇战火的时候,国家处于存亡的危难关头,他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领兵出战,一次又一次的挽救北齐于亡国的危险边缘,也一次又一次的建立军功。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1)

高长恭也是有资格做皇帝的,这是一个对他很不利的因素

如果说高湛时期,皇帝还能克制对高长恭的忌惮,那么到了后主高玮时期,则再也不能容得下一个位高权重,军功卓著,深受军中各级将士爱戴的北齐皇族名将了,也算是撕破了脸面。公元573年,一代名将终于遭到了皇帝的毒手,一杯毒酒之后,兰陵王不甘心的倒下了。

南陈第一次太建北伐

公元573年-575年期间,南朝陈宣帝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其中第一次北伐,主要目标针对的就是北齐所占领的淮南地区。

当初侯景之乱的时候,北齐强盛,趁着南朝内乱,夺取了原本属于南梁帝国的江淮地区。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2)

太建北伐,南陈扩大了版图和实力,北齐对应遭到削弱

到了陈宣帝时期,南朝陈帝国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修生养息,国力已经恢复,此时的陈朝军队,训练有素,士气旺盛。

反观此时的北齐帝国,十几年来,内斗不息,皇族之间同室操戈,矛盾尖锐。北齐帝国对于南陈的进攻,以消极的态度应对,主要军队依然部署在对付北周的防线中,在南线战场并没有部署重兵。北齐的国之柱石,名将斛律光和高长恭先后死在昏君的手里,此时北齐的将领再也没有核心的领军人物,既缺乏威望,又没有高超的军事才能,而且军队也是士气低落,将士们和皇帝已经离心离德。

南朝的第一次太建北伐,打得非常顺利,基本上所向披靡,北齐军队完全不能抵挡南陈军队收复故土的决心。陈军最终完全夺回淮南,取得了辉煌战绩,同时也开始拉响了北齐灭亡的丧钟。

后世有不少研究历史的前辈认为,如果当年陈军乘胜进军,说不定可以彻底消灭北齐,从而统一中国。大仙对此还是持中立的态度,因此变数还是太大了,且不说陈军是不是可以真的一举消灭北齐。如果是真的能达成这一巨大的战略目标。但是毕竟还有国力更强的北周帝国,当时正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时代。陈军如果执意扩大战果,跟北齐拼上国运之战,结果很有可能是被北周摘取胜利的果实。

北周灭北齐之战

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趁着北齐名将尽数遇害,南陈北伐北齐,夺取江淮的重要时机,发动了大规模的灭齐战争。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3)

北周发动灭国之战,统一了北朝

国力不断衰落的北齐,和实力越来越强的北周,本身已经形成了国力之间的悬殊差异,再加上北齐国君昏庸,自毁长城。北周灭齐之战的结果,从大战略上本就已经注定,纵使兰陵王仍然在世,要阻挡北齐灭亡之势,其实也是很困难的。

在北周和南陈的联合夹击下,公元577年,北齐最终灭国。

北齐政局总结

北齐是从高欢和高澄父子开始,先是把控北魏朝政开始,到后来另立新帝,建立东魏。高欢去世之后,高澄不断经营,逼迫东魏皇帝禅位。但是高澄在大事将成的前夕,遇刺而亡。

在紧急的关头,高洋接过大权,完成了父兄还没有完成的篡位大业,正式建立了北齐帝国。

高洋死了之后,年幼的儿子继位,但是很快就被高洋的弟弟高演篡位,并且废杀了高洋的儿子。高演没几年也去世了,临终前把皇位让给了他们的弟弟高湛,以期望高湛可以饶过高演儿子高百年的性命。

但是高湛继位后,最终还是杀害了高百年,高湛28岁的时候就提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高玮,很大程度上也是试图去避免连续几代人的篡位覆辙。

高长恭是高澄的儿子,原本就是正统性很高的北齐皇族。北齐末年的时候,高长恭不断的为国征战,因此军功卓著,又深得军中将士的爱戴,由此遭到了北齐皇帝高玮的嫉恨。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4)

高长恭之死的复杂性

高长恭之死,有前几代北齐皇权你死我活争斗的影子,因为掌权的皇叔有着100%的篡位概率,导致高长恭的实力和名声让高玮内心日渐恐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高长恭没有篡位之心,但是却具备了篡位的各种实力,由此可见,高长恭之死就成为必然。

高长恭征战的历史背景,是北齐帝国在衰落后,北周面临强盛、南陈养精蓄水的双重打击下,是一个濒临灭国的时期。前有名将斛律光惨死小人之后,后有兰陵王高长恭遭到毒酒赐死。即使名将尚在,北齐国祚尚且难保,两位名将先后被皇帝杀害,此后北齐帝国的灭亡,则成为历史之必然。

兰陵王高长恭多少岁死的(高长恭遇害的时代背景)(15)

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

本文为设计师大仙黄浩瀚原创,没有经过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