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1)

在天津,有很多只有纯天津人才能念对的地名,外地人听了准糊涂。比如双港、汊沽港的“港”,要念成“讲”;水阁、铃铛阁的“阁”,要念成“搞”;宜兴埠的“埠”,要念成“府”等等……

有时甚至连相关部门都不知道该怎么标这读音……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2)

这其中的水阁,在很多天津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之相关的地名有水阁大街、水阁医院。在水阁医院百余年建院历史中,共有十多万天津人出生,有的家庭甚至老少三代都是在那生的,以至于到了今天,很多天津人仍有种水阁情怀:

“打算哪生啊?”

“嗨,这不家里给联系的老虎钳子医院扽[dèn]主任吗…”

“那是生孩子的地界儿吗?听着跟拔牙的赛的。去水阁啊!我们一大家子生孩子都去那!踏实!”

这么一劝,产妇十有八九就都去了水阁了…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3)

水阁大街

水阁大街的位置

水阁大街位于南开区东马路和张自忠路之间,今天的东、南、西、北四条马路,在过去是老城厢的城墙,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被拆除。所以按过去的位置来形容,水阁大街就在老城厢东门外,一直延伸到海河边。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4)

东南角城墙及角楼

水阁大街的历史比天津建卫的时间还要长,据传它最早于元代形成,在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中显示,此街的西半段曾名为“磨盘街”,但此名的具体来源已经难以考证了。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5)

水阁之名的由来

喝的是海河水啊,说话天津调,天津卫的娃娃们能说会道。

李亮节的《天津娃娃》听过的人不少,歌词第一句也是天津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天津人从小是喝海河水长大的。”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6)

而水阁大街,当年就承担着城内居民用水的重要功能。水阁大街全长差不多300米,是连接城里和海河的重要通道,那年月老城里没有河渠和甜水井,所以城内的居民每天必须出东门到海河边去挑水或用独轮车往城里运水。

运水的人多了洒漏难免,此路一时间泥泞难走,十分不便,过街的人一不留神就摔一狗啃泥。于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大街的中间位置修了座过街楼阁,阁内供奉观音菩萨,故名为“观音阁”。又因此阁位于运水的道路上,城内供水的水车终日穿行阁下,又被百姓俗称作“水阁”。磨盘街也就随着水阁之名,逐渐被“水阁大街”代替了。

水阁医院的历史

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津全面推行新政,政治、工业、商业三开花。

提到三开花,我就想到了文体两开花……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7)

(对不起串剧本儿了……)

而水阁医院的前身,就是袁世凯督直后成立的“天津公立女医院”,后称“北洋女医院”,其有“全国女医院之冠”的美称。水阁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妇产专科医院,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最初的北洋女医院,位于金刚桥附近,大概其是今天海河假日酒店的位置。1908年,北洋女医院迁到水阁大街上的长芦育婴堂旧址,位置就在古文化街牌坊的西侧(水阁大街28号),之后其名称也随之称为水阁医院了。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8)

水阁医院旧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年,百年历史的水阁医院拆迁,暂时迁址至天拖医院。直到2011年复建后,才又重新搬回了老城厢附近,但离原址有一定距离。现在的位置在北城街和城厢西路交口处(北城街1256号)。

这才是天津人的特色(天津人的水阁情怀)(9)

新水阁医院

为嘛天津人爱去水阁?

为嘛天津人爱去水阁医院生孩子呢?个人觉得原因有二:

一是它历史长,毕竟是天津的第一个妇幼保健机构,谁家里都大概率有孩子生在那里,因为已经有过了“成功案例”,所以子女、亲人再去那生娃心里踏实。

二是当年的水阁医院离古文化街内的天后宫近,早年间的天津老百姓有到天后宫“拴娃娃”的民俗,又因天后娘娘有求必应,所以传统、怀旧的天津人,为了图个喜兴,也都愿意让闺女、媳妇到水阁生孩子。

有道是:

百年天津看水阁,

十万婴孩这落草。

中国女医院之冠。

老虎钳子用不着。

水阁大街元代现,

海河之畔景色好。

大街楼阁供菩萨,

回身就是娘娘庙。

年前抓紧把胎坐,

转年生个猪宝宝。

满月百天周岁宴,

一年能收仨红包。

若要问卦生男女?

掐指皱眉我把签儿摇:

我估计,

不是小棉袄,

就是大胖小儿…

眼瞅就到猪年了,都说猪宝宝命好,估计明年水阁的买卖也差不了吧……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en88)综合整理,其他公众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